寻访南京仅存的一段青溪古道

诗意评旅游 2025-02-08 04:44:42

南京有“六朝古都”“十代都会”之称,继吴、东晋以及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六朝之后,五代十国时的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都曾立都南京。南京又是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出门就是史迹,脚下都是故事。

刘以海老师组织的“十朝史迹寻访之旅”启动,带领我们寻访南京仅存的一段青溪古道。

青溪开凿于三国孙吴赤乌四年(241年),原名“东渠”,阔五丈、深八尺,连绵十余里,七桥九曲。

五代时期杨吴筑城,引溪水为城濠,水流被切断,河道湮塞。明朝朱元璋填前湖筑明故宫,发源于钟山的青溪之水又被切断。

“青溪之源”石刻,位于钟山西南麓梅花山。

清人陈文述认为“经四象、淮清桥者,皆青溪故道也”。四象桥至淮清桥这段青溪古道,如今属于内秦淮河中段之东部。

四象桥,位于今太平南路南段,始建于三国孙吴,跨古青溪,为青溪七座桥梁之一,原名青溪桥,又名青溪中桥。明初,改名四象桥。原为石拱桥,1931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

淮清桥,位于四象桥东南,始建于南朝,原名青溪大桥,为青溪七座桥梁之一。明初重修,以地近古秦淮与古青溪两水汇流处,而更名为淮青桥。因青溪又称清溪,则亦名为淮清桥。

桥亭有联,集唐代诗人刘禹锡、韦庄的名句:“淮水东边旧时月,金陵渡口去来潮”。

该桥为石拱桥,是南京现存年代最久远的古桥,除栏杆外,仍保持原状,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桃叶渡,位于淮清桥南,古秦淮与古青溪两水汇流处。相传东晋书法家王献之“桃叶歌”诗而得名。诗曰:“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1984年,在渡口原址立桃叶渡牌坊,坊联:楫摇秦代水,枝带晋时风。

桃叶桥,修复“桃叶渡”故址时修建了一座石拱桥,建于1997年。

我们寻访了四象桥至桃叶渡这一段南京仅存的青溪古道。

0 阅读:4
诗意评旅游

诗意评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