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传统佳节,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传承,更是阖家欢乐的日子。
它是专属于我们中国人的浪漫节日,不管有钱没钱,不管家在何方,都赶在年三十那天吃个团圆饭。
小时候对春节无比期待,长大了却感慨颇多。
如今的春节是不是变味了?怎么越来越没有氛围感?
一、传统习俗越来越淡对于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春节是最神圣的节日,承载了上下几千年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有丰富的传统习俗。
可是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春节固有的习俗在慢慢被淡化,甚至已经消失。
老话说的好,过了腊八就是年,进入腊月,家家户户开始为过年做准备。
还记得小时候,母亲都会专门做一根长扫帚,将家里角角落落都打扫干净,这叫 “除旧迎新”,扫除过去一年的灰尘,迎来崭新的一年,图个吉利。
各种美食也开始制作起来了,常见的有肉丸子、蒸年糕、蒸包子、做腊肉……
全家老小齐上阵,小小的厨房里充斥着欢声笑语,孩子们嘴里塞得满满的,大人们笑得合不拢嘴。
这不仅是最好的童年回忆,更是专属于春节的“年味”。
可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各种美食都能在网上买到,很多人不愿意再钻厨房,生怕麻烦。
至于收拾屋子,花几百块钱交给保洁就完事了,自己还能偷个懒。
至于祭祀灶神这样的传统仪式,那就更不会再举行了,很多人甚至连农村土灶都没见过。
在以前到了大年初一那天,人们早早吃了早饭,大人孩子都要出去拜年。
拜年是春节不可或缺的习俗,不仅要换上新衣服,整理好面容发饰,还要带上最诚挚的祝福。
挨家挨户给长辈拜年,说一些祝福的话,有的地方还要磕头作揖。
大人们在一起唠唠家常,沟通邻里之间的感情,小孩子可以获得糖果和红包,浓浓的人情味。
而现在的年轻人根本不愿意拜年,最多就是一个电话或者一条短信搞定。
他们似乎变得很社恐,就连过年都不愿社交,别说给邻居拜年了,甚至连亲戚家都懒得去。
二、家人相聚时光变短曾经的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不论山高路远,不论前方道路险阻,游子归家的心不变,想尽一切办法都要赶在年三十到家。
相信年龄稍大的人有过切身体会,年前的绿皮火车上挤满了归乡人,扛着大包小包奔跑在车站。
这一路难道不颠簸吗?可从他们的脸上看到的是幸福,家里有老人有孩子在等着他们。
到了家可以给孩子们穿新衣,给老人带去礼物,一起贴春联吃年夜饭,一起守岁,好不幸福。
这一份亲情的守候太感人了,又太执着,甚至成百上千年都很难改变。
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生活节奏变得更快,年轻人每天忙忙碌碌,甚至在春节都抽不出时间回家。
有的岗位不能休息,必须坚守,比如医生、铁路工人等。
有的人为了几两碎银子舍不得回家,只能年后有时间再回去,这样成本更小。
有的则是假期太短,来回路上就要花去好几天,到家欢聚的时间少之又少。要是想家人了可以电话视频,一样能看到,随时都能聊天。
可视频只是影像,阻隔了更多的情感交流,比如拉手、拥抱等。
一年未见的家人应该多一些肢体接触,得到父母的拥抱能欢呼雀跃,得到子女的贴身照顾,也是无比欣慰。
而这些行为都是视频带不来的,久而久之与亲戚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淡。
既然人与人都无法见面,何来“年味”一说。
年三十那天,父母两个人在家里大眼瞪小眼,孩子们还远在他乡,即便餐桌上摆再多的菜,也是毫无食欲。
三、电子产品淡化了感情虽然春节只有短短一周的假期,可只要家人团聚,就是幸福的瞬间。
一家人围坐在温暖的炕上,诉说着过去一年的酸甜苦辣,得到鼓励和赞许,心里美滋滋的,这才是春节该有的画面。
可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之间的感情也在慢慢淡化。
还记得小时候,早早就期待着大年三十,一家人边吃年夜饭边看春节晚会,不一会就能收到长辈们给的红包,开心极了。
可如今的春节,即便大人孩子都聚在一起,却各自对着手机,有的追剧、有的打游戏、有的聊天……
忙的不亦乐乎,就是不与家人沟通,只沉溺在自己的“小世界”。
拜年的方式也渐渐发生改变,曾经是登门拜访,送礼物收红包,乐此不疲。
如今是发短信开视频,主打一个不见面。
你还怀念春节时通宵打麻将吗?你还怀念春节时家人窝在一个火桶里看晚会吗?你还怀念春节时给父母磕头拿红包吗?
很可惜,这些带有“年味”的行为渐渐没了,被电子产品取代了。
大家更愿意出去旅游,去逛商场,去 KTV 唱歌…… 反正就是不陪家人。
又一年的春节即将到来,我们能不能放下手里的电子产品,重新将头抬起来,和家人聊聊天,哪怕是互动的眼神也是好的。
“年味”的消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仿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难道真的人为不可控?当然不是。
只要我们还有那份心,就可以在春节和家人团聚,重新体验传统风俗习惯,将属于中国人的春节气氛重新找回来。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用户10xxx59
装逼己过时了[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