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工人子弟徐宁,和毛主席的女儿离婚,他后来去了哪儿?

不急不躁文史 2024-12-25 02:16:30

在上世纪70年代初,位于江西的五七干校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居然要嫁给一位普通的工人子弟,而毛主席居然对此大力支持。

最终,在干校领导和工友们的祝福下,李讷与徐宁正式走入婚姻的殿堂,一年后,他们的爱情结晶出生了。

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多久,李讷与徐宁的婚姻便宣告结束了。

李讷婚姻波折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而与毛主席的女儿离婚后,工人子弟徐宁又去了哪里?他们的后半生是否都找到新的幸福了呢?

主席女儿

作为毛主席最小的女儿,李讷为何不和她的父亲一起姓毛呢?这是由当时的特殊形势造成的。

1940年,李讷出生于延安,对于女儿的起名问题,毛主席颇费了一番心思:由于李讷的母亲江青原名也姓李,而毛主席在早前也曾使用过“李得胜”这个化名,于是他便从“君子敏于事而讷于言”这一句古文中选取了“敏”和“讷”两个字作为两个女儿的名字。

在毛主席的几个子女中,李讷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她是唯一一个自小长在父亲身边的孩子,她六七岁时就跟着部队行军,由于年龄太小,她还不会骑马,毛主席便想法子弄个铁架子固定在马上,然后再把李讷放在架子里。

李讷的童年时光虽然是在战争动乱中度过的,但是由于父母始终陪在她的身边,这让她非常有安全感,日子虽然艰苦但却也伴随着亲情的甜蜜。

而对于毛主席来说,小女儿李讷的存在也是他心中的一个最大安慰,不管工作多么繁忙,只要一看到李讷的笑脸,他便会感到发自内心的喜悦和舒心。

就是因为这份亲情的牵绊,小李讷还成为了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的“杀手锏”,每当毛主席为了工作忙碌到深夜不肯休息时,工作人员便会将小李讷带过来。

这个时候,李讷便会推开父亲的房门,拉着毛主席的手让他陪自己玩,而毛主席呢,总是会拗不过可爱女儿的央求,只得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同李讷一起手拉着手出去散一会儿步。

在如此紧张的工作状态中,正是因为有女儿的陪伴,毛主席才得以拥有了短暂的放松时光,这也使得他有更饱满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

虽然是主席的女儿,但是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李讷才得以上学读书,幸而她天资聪颖且用功刻苦,在班级内始终能保持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1959年,19岁的李讷成功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成为了一名大学生,这让毛主席感到非常骄傲,但即便如此他也时常叮嘱李讷绝不允许搞任何形式的特殊,要时刻牢记自己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

懂事的李讷将父亲的话牢牢地记在了心里,在大学上学期间,她始终保持低调,从不炫耀、张扬,大学四年下来几乎没有人知道她就是毛主席的女儿。

大学毕业以后,李讷被分配到《解放军报》做了一名普通编辑,几年以后,适逢军报全面改组,由于身份特殊,年仅27岁的李讷当上了军报总编辑。

1969年,李讷当选九大代表,没过多久,她又被提拔为北京市委副书记,但对于女儿从政一事,毛主席是持反对意见的。

为了更好地锻炼女儿,毛主席特意将她安排到 位于江西井冈山的“五七干校”劳动,对于父亲的决定,李讷向来是言听计从的,于是她二话没说,立即动身前往江西。

婚姻波折

来到了江西,李讷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她本以为这只是一次纯粹的劳动体验,却不曾想,一段意外的姻缘正在等待着自己。

初来乍到的李讷很快便感觉到了诸多不适,常年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她早已不适应农村相对艰苦的生活,而让她感到更加窘迫的是,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她的身边既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一种难言的孤独感笼罩在她的心间。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个名叫徐宁的年轻人出现在了李讷的视线中,他不仅主动和李讷打招呼,还热心地帮助她熟悉环境,帮她一一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难题。

这个徐宁原本是一名招待所的服务员,这次到五七干校来,也同样是来参加劳动锻炼的,由于早前的工作经历,让他在待人接物时都要更为大方自然一些,再加上他的性格本就开朗阳光,故而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和李讷熟络起来。

一段时间相处下来,徐宁的朴实无华与勤劳能干让李讷对他心生好感,内心中也从最初的排斥转变为欣然接受,两个年纪相当的青年人就此成为了好朋友。

虽然当时的徐宁只是高中文化程度,但是在李讷的眼里这并非是缺点,更何况他在劳动中是那么能干、他的笑容是那么温暖,而更为重要的是他是地地道道的工农子弟,仅就这一点,便增加了李讷对他的好感。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李讷对徐宁动了真感情,而徐宁呢,他也早已对李讷萌生了爱意,两个人双双陷入爱河之中。

当李讷将自己的想法告知远在北京的父母以后,毛主席对此大为惊喜,一番调查之后,他对于徐宁的出身和个人能力都非常满意,为表支持,他亲自签署了一份文件,郑重其事地同意了李讷与徐宁的婚事。

于是乎,就在五七干校,李讷和徐宁举行了简朴但却温馨的婚礼,毛主席虽然无法到达现场,但还是千里迢迢地给这对新婚夫妇送去了新婚礼物——一套全新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结婚以后,李讷和徐宁确实过了一段幸福甜蜜的生活,白天,他们一同在在干校参与劳动;晚上,他们一起在灯下畅想未来,干校的生活虽然较为艰苦,但有爱人相伴的地方就是家园。

一年以后,李讷与徐宁的儿子出生了,望着儿子粉嘟嘟的小脸,李讷的心中满是甜蜜的感觉,他们一同给儿子取名徐小宁。

儿子的降生打破了两口之家的平静,突如其来忙碌和慌乱让这两个初为父母的年轻人都感到有些措手不及,于是他们之间开始有了争吵,起初只是因为一些生活琐事,到后来便发展成了双方性格、思想等方面的纷争。

是啊,当爱情转变为婚姻以后,两个有着不同成长经历的人之间的矛盾便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渐渐地,他们之间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孩子也无法成为维系这段婚姻的纽带。

终于,生性大胆的李讷勇敢地走出了第一步,她向徐宁提出了离婚,徐宁在经过认真思考以后,同意了李讷的决定,两人正式办理了离婚手续。

李讷的第一段婚姻就此黯然收场。

各自幸福

离婚以后,李讷带着儿子徐小宁离开了五七干校,带着一身的疲惫和满心的忧伤重新回到了北京,回到了父母的身边。

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李讷都处在对于情感逃避和抗拒的状态之中,后来在父母的开导和劝慰之下,她才慢慢地从那段不幸婚姻的阴霾之中走了出来。

1976年,毛主席去世以后,李讷便和儿子一起搬到了位于北京西郊的一座小四合院里,过起了普通人家的平淡生活。

可是,眼看着李讷母子如此孤孤单单地生活着,曾是毛主席卫士长的李银桥非常焦急,他和妻子便开始张罗着给李讷再寻觅一桩好的姻缘。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机缘凑巧下,李银桥夫妇终于为李讷寻得了一个合适的对象,他的名字叫作王景清。

王景清曾是李银桥的战友,受过良好的教育,其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都与李讷较为匹配,再加上其为人稳重厚道,既能体贴人,又能做家务,的确是一个好丈夫的人选。

于是,在李银桥夫妇的撮合下,李讷与王景清见了面,两人都对彼此感到满意,相处一段时间以后,双方确立了婚姻关系。

有了王景清的陪伴,李讷的生活有了全新的改变,她的脸上再度绽放出了幸福的笑容。

而另一边,徐宁自从离开五七干校后,他便被分配到了河北铁道学院,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对于铁路运输与管理的学习之中。

虽然是平生第一次接触铁路运输,但徐宁很快便对这个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的努力与刻苦之下,渐渐地熟练掌握了有关铁路行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经过几年时间的用心学习,徐宁俨然成为了一名专业的铁路运输人员,毕业以后他被分配到东北地区担任锦州铁路局的团委工作。

在东北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徐宁拥有了大展才华的机会,他不仅担负着铁路的日常运营工作,还热心参与到青年员工的培训与管理之中,不遗余力地帮助后辈共同进步。

在努力工作之余,徐宁在个人情感上也逐渐开始了新的生活,在友人的介绍下,他结识了一位可爱温柔的当地女孩,他们不仅年龄相当,而且有着相同的学历和相近的工作经历,这使得二人有着很多共同的话题。

对于人生第二次婚姻,徐宁保持着非常谨慎的态度,在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相互了解和熟悉之后,他才终于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

新的婚姻生活带给了全新的感受,徐宁在经历了第一次失败婚姻后,他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不久之后,他们又拥有了自己的孩子,这更加增强了徐宁的家庭责任感。

就这样,在不同的地方,徐宁与李讷都重新拥有了崭新的生活,曾经的那段婚姻经历所带给他们的创伤也在岁月流逝中慢慢修复,终于,他们在经历了生活的历练和洗礼之后,都各自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幸福。

结语:

作为主席的女儿,李讷无疑是大胆且勇敢的,她在婚姻问题上既能大胆投入感情,也能勇敢地结束错误,而她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主要是得益于毛主席对于她独立人格的教育。

参考资料:

河北新闻网:《毛泽东给女儿李讷择偶的标准》

人民网:《李讷出席"毛公宝鼎"揭幕仪式 毛泽东曾送奇特"嫁妆"》

0 阅读:54
不急不躁文史

不急不躁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