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大数据“杀熟”!女子因经常坐飞机,机票从1900涨到4300!

青青游子衿 2024-12-16 20:34:37

这年头,被大数据“杀熟”就太离谱了啊!

有位女子想要通过机票平台预订航班,但平台基于大数据分析,将她定义为“经常出国旅游的有钱人”,因此自动推荐的机票价格竟高达4300元!她察觉到不对劲,于是在评论区不断评价“机票太贵了,买不起,不去了……”,

反复多次后,奇迹发生了:机票价格竟然直线降至1900元,足足省下了3000多元!

这不是坑人呢嘛!

而且不少网友都表示:自己已经不止一次遇到过这种情况了!

不论是京东、携程、拼多多等购物购票软件,还是头条这种赚虚拟金币的网站,都存在这种“杀熟”的情况。

天下之人苦之久矣!

所以现在不少人买票什么的,都是货比三家了才最终拍板。

关键是这种事情被曝光的还不少!

例如,2024年2月,《澎湃新闻》就报道了一件让人愤怒不已的事,有网友用不同手机在同一时间搜索同一航班(郑州飞珠海),竟然发现票价相差了3倍!

机票价格分别是400元、481元以及1330元!

此外,2024年1月,《法治日报》也报道了在某平台上订酒店时,黄金会员比普通会员价格高出211元的现象!黄金会员账号显示的价格为2910元一晚,普通会员账号显示的价格为2699元一晚,敢情就是看你黄金会员比较有钱,好宰杀是吧?!

近年,大数据技术飞速发展,原本旨在优化消费者体验,结果却被一些平台滥用,逐渐演变成了“杀熟”的利器。这种现象屡见不鲜,不少网友早已抱怨,明明自己是平台的忠实用户,反而享受不到应有的优惠,甚至被悄然加价。

这是把老用户当成肥羊来宰了啊!

何为“大数据杀熟”?老用户为何“熟而不惠”?

“杀熟”现象之所以广泛存在,是因为平台掌握了用户的消费数据,从而可以根据用户的行为推测其支付意愿。这种“个性化定价”原本有助于市场效率提升,但当平台滥用这一技术,便变成了价格歧视的工具。

消费习惯的“画像”用户搜索过的产品、下单的频率、支付的价格,都会被平台记录。对经常购买高价商品的用户,平台会提高价格,因为它知道你“买得起”。会员机制的反向作用平台往往鼓吹会员能享受更多优惠,然而不少用户却发现,会员价格有时比非会员还要贵,这也是“大数据杀熟”的体现。定价不透明,消费者毫无谈判空间与传统市场不同,线上平台的定价是动态的,消费者根本无法得知价格的真实底线。尤其是对于旅游、酒店、机票等商品,价格随时浮动,用户只能被动接受。

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打响了“反大数据杀熟”的第一枪了。比如保持“新客”的身份、暂时卸载使用频率不高的手机软件等等,效果也相当显著。

消费者如何自保?几招破解“杀熟”困局

面对“大数据杀熟”,普通消费者也可以通过一些技巧规避被“收割”:

货比三家:多平台比较价格,寻找最优惠的选择。清除缓存与更换设备:使用不同账号或设备,避免大数据追踪。养成冷静消费习惯:故意拖延付款,或者模拟“放弃购买”,有时平台会自动降价。

大数据技术的本质是优化服务、提升效率,但一旦滥用,就会沦为平台“杀熟”的武器。这起机票从4300元降到1900元的事件,绝非个例,而是大数据滥用的缩影。技术本无罪,关键在于平台如何使用。

对于消费者来说,也需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拒绝被技术绑架,才能在这个信息时代保持清醒头脑,理性消费。

----

0 阅读:62
青青游子衿

青青游子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