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5日,北京王府井书店,可以容纳400多人的大厅被挤得水泄不通。
有很多读者早早就来到了这里等候,其中除了一些中年人,很多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
他们一大早就坐公交车赶到了这里,甚至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家,骑着自行车从郊区赶来。
原来,这一天,有一个特殊的人物将来到这里。
那便是毛主席唯一的嫡孙毛新宇,他将在这里举行新书的签售会,新书名为《爷爷毛泽东》。
而许多头发花白的读者们手里都捧着的就是这本书,大家殷切地期待着毛新宇的到来,就像是当年在村口盼望着红军的到来一样。
等到毛新宇真的来到这里,大家的眼中更满怀深情,因为无论是身材还是样貌,毛新宇都像极了毛主席。
他身材魁梧,长相敦厚,言谈举止中都透着睿智,以及一种厚重的历史使命感。
在这一天的新书签售会上,毛新宇的西装外头左胸上,还佩戴着一枚毛主席像。
不同于别人有时候像称呼马克思、恩格斯等一样,直接称呼毛泽东的名字,毛新宇一直虔诚地敬称着“我爷爷”或是“毛主席”。
“我的名字是爷爷取得。新宇,代表新的天地,老人家希望我将来对社会、对国家做出贡献。”
这是毛新宇在谈起自己的名字时,常谈起的,他深深为爷爷给自己取得这个名字而感到自豪。
尽管毛主席去世的时候,毛新宇还不到7岁,甚至毛主席还在世的时候,爷孙俩单独相处的机会也并不多,但是毛主席投射到毛新宇身上的影响依然是巨大的。
和爷爷一样,毛新宇酷爱历史,从小时候起,妈妈邵华就有意识地教他背诵毛主席的诗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高中的时候,毛新宇初接触哲学,随即就对哲学和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他在中国人民大学学的就是历史,再到读硕士,读博士,研究的依然是历史。
在他的宿舍里,目光之所及,几乎全是书,不由得就会让人想起毛主席当年“菊香书屋”的景象。
放眼望去,毛新宇的床头、案头以及书架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斯大林的著作全部涉及,另外还有全套的《史记》和《资治通鉴》,而这也是毛主席终身喜爱,读了很多次的两本史书,最后必不可少的便是毛主席的著作。
2000年的时候,毛新宇写成了《我的伯父毛岸英》,而从那时起,许多读者就希望毛新宇再写一本关于毛主席的书。
而这其实也是毛新宇一直以来想做的一件事。
从少时起,毛新宇每年都要去一趟韶山,看望当地父老乡亲,并借此搜集毛主席的有关资料。
另外除了韶山,毛主席当年遍及的武汉、南昌、井冈山、瑞金、延安等地,毛新宇的脚步
也同样遍及。
他说,凡是爷爷去到过的地方,他都要走一走。
人群中的他,高高胖胖,一张脸憨憨的,性格低调沉稳,有时似乎很难将他和一代伟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而《我的爷爷毛泽东》这本书,便是毛新宇多年追寻爷爷的足迹,并依据多种档案文献,采访革命前辈,最后完成的力作。
许许多多的读者从中更实地感受到了他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对伟人的无比崇敬,这也正是毛新宇的新书签售会异常火爆的重要原因。
用毛新宇自己的话来说,在他身上有着双重身份,作为历史学者来说,他会说“光荣属于人民”,而作为孙子,这些对他来说都是“滚滚的回忆”。
毛新宇说:“我的爷爷是我们党和军队的缔造者,我作为他的后代,有责任研究我们党的历史和我军的历史,并从中总结出宝贵的精神财富奉献给社会。”
研究毛主席的思想,这个选择,对于毛新宇来说,只此一个,别无考虑。
当被问及相同家庭背景的许多人都选择了从商或从政,他为什么没有这样之时,毛新宇坚定地表示,自己不会走上从商这条路,一个是自己不感兴趣,再有就是自己的家教也不允许。
毛新宇自问自答地这样说道:“你看毛主席生前要求过他的子女从商吗?没有。”
说完,他还又讲了个毛主席不喜欢摸钱的故事,他说:
“我记得我爷爷经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我从不摸钱。我最讨厌摸钱。当年他给他的卫士支援点钱,他的卫士说主席我不要,我爷爷就很风趣地说,怎么,你想让我摸钱吗?我爷爷就跟他说,这就对了,你是了解我的,我是从不摸钱的,我最讨厌摸钱。”
而确实如毛新宇所说,毛家从他的父母到他这一辈,基本生活都是靠工资,自己的两个姑姑(李敏、李讷),生活也非常平民化,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清贫。
李敏曾讲过一句话:“父亲教育我们夹着尾巴做人。”
而所谓“夹着尾巴做人”,体现在为人上其实就是低调谦和,洁身自爱,廉洁自持,体现在做事上就是兢兢业业,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工作和生活。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毛新宇,又继承了同样的生活方式,并努力恪守,打算一直传承下去。
他还曾说:“将来东东(毛新宇的儿子)长大,也一定不会经商,我希望,让他参军,为国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可以说,毛新宇的这段话,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决心和信念,更向人们展示了他们家族传承的廉洁清正的家风。
这样的家风,就如一面镜子,也给了后代清清白白、低调廉洁、潜心做事的家教启示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