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城市!

城市研究员 2024-01-01 13:35:41

2023年4月22日,城市研究室刊登了第一篇文章,我们开始探寻以不同角度观察城市。

以全国六百多座城市数据为基础,我们试图从城市经济、城市文旅、城市人文以及未来可塑性为维度,讲述不同城市的故事。

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城市化率已达到近70%,万亿城市已经扩充到24座,超大城市、I型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均GDP已经超过6万元。

越是深入了解一座城市,我们越是发现,繁华热闹的街市与高楼大厦只是布景,站在不同维度的人,打开城市的方式都不相同。

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城市都给身处其中者准备了多元的席位。

有人感叹城市节奏之快,疲惫不堪想抽身离去;也有人惊喜城市机遇之多,咬牙撑过后不愿离开。

从憧憬向往、压力山大到重新发现生活,人们在重新寻找与城市融合的方式,我们也试图从不同角度找出城市的魅力所在。

大城市有大城市的骄傲,带着威严以及诱惑。但当经济的风向标发生了改变,大城也不得不学着妥协,才有了《上海跑到成都重庆“挖墙脚”,“逆向招商”为哪般?》这般发问。

大城的矜持,小城的亢奋,最后都化为务实。

伴随中部崛起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提出,安徽凭借“左右逢源”的区位优势,经济开始狂飙,直接迈进了全国前十。

省会合肥也已经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城市,究竟是什么让其成为“最牛风投城市”和“全国科教中心”?

我们从《中国科技大学,给合肥带来了什么?》聊到《从经济倒数到领跑全省,“安徽第一县”是如何炼成的?》《让外媒夸赞的“合肥模式”,能否被其他城市成功复制?》希望从中找出合肥崛起的背后力量。

电视剧《漫长的季节》中,范伟扮演的火车司机王响冲着曾经的自己大声喊:往前看,别回头!

可有时,认真回顾过去,才能辨识未来的模样。

失去工业经济支撑的东北,时间仿佛在这里踩了一脚急刹车,店铺、街道、楼宇,多年不变,渐渐蒙尘,陷入一个不知何时是头的“漫长的季节”。

这种漫长的失落从阵痛到麻木,成为贯穿二十年的时代注脚,我们不禁发问《东北,能否走出“漫长的季节”?》。

时代的起伏,终要靠时代之力抚平。

时代的汽笛声拉响后,县域经济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我们为此撰写了《中国持续十多年的“撤县设区”,为何突然急刹车?》《中国靠什么保经济保就业?离不开的县域经济》《县城不惜重金“抢人”,要“流量”,还是“留量”?》《中国最牛县级市,是如何炼成的?》等文章。

我们也同时发现,时代变迁下的城市,不再是固守的世界,只是人生停留的一站。从《“散装安徽”,正在积极“混圈子”》到《南京,究竟是谁的省会》,城市间城市和城市之间,边界正渐渐隐去,取而代之是一个个新的城市集群。

很多时候,城市的努力未必都被人清楚地看见,很容易就被误解。

本着客观、真实的态度,我们重新审视了许多城市的负面舆情,撰写了《一场音乐节,对一座城市意味着什么?》《总被误解的河南,到底错在哪了?》,希望从细微处感知城市品牌宣传的不易。

历史沉淀的城市到处都藏着惊喜,风景不在远方,就在脚下。因此《长安三万里爆火背后,西安文旅再出“妙手”》《今天,广州的隐形富豪,一半都在江里划水》讲述南北城市不同的文旅特色。

当大城不再高高在上,小城不再遥远,亦不需多套商业逻辑,唯有实干才能出成绩,才有了《江苏这个城市,凭什么包揽中国人的床上四件套?》《淮北:从煤城到美城的蜕变》《从“苏锡无常”到下一个“万亿之城”,常州究竟有多强?》这些观察。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千禧年过后,香港瑞安集团将上海闹市一片老宅改造为商业区,取名“新天地”,宣传语称“让昨天和今天相会在明天”。

昨天的辉煌已经过去,今天的寒潮越来越冷,更加理性和务实的人们迫切希望知道明天会怎样。

寒冷的季节,哭泣只能冻粘睫毛,只有根扎得越深,枝叶才能伸展得越远,重焕生机。

这是应对这轮循环的底气,或许也是变数时代的答案。

未来,城市研究室将以更专业的态度、更详实的数据,继续关注每座城市的生长,分享给每位读者。

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共同的期待!

0 阅读:30

城市研究员

简介:发现城市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