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复新疆时,军队的素质、装备的军械都是当时最好的,《阿古柏伯克传》描述左宗棠的军队“这是一支完全不同于亚洲的中国军队,基本上近似一个欧洲强国的军队”。
军费问题,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没出一分钱,北洋没支持一两银子,直隶和天津海关未承担任何义务,左宗棠西征军费主要靠东南沿海的协饷,上海、福州、汉口等海关的关税,长江以南各省的厘金,最重要是大名鼎鼎的胡雪岩担任其采办,解决了军饷。
图为1875年,左宗棠部队的炮车。
军队问题,湘军镇压太平天国时,曾分出一部分去往陕甘镇压回民暴动,所以太平天国结束后,在陕甘的湘军未裁撤,得以保留,为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主力,还征调了各地的团练武装,有豫军、淮军、蜀军、楚军等,以上所有西征部队的兵勇,全是久经内战洗礼,再精挑细选,留下素质最好的。
图为俄国人拍摄1875年左宗棠的部队。
装备问题,依靠两人,一是巨商胡雪岩,二是主办福州船政局、东南海防钦差大臣沈葆桢。胡雪岩在上海为其购买军火,主要是西方各国新式的枪炮,均源源不断运往陕甘,比如后膛螺丝开花大炮、劈山炮、来福枪、后膛马步枪、抬枪等,连洋帽都有十万顶,为此清廷赏胡雪岩穿黄马褂,授江西候补道,成了典型的官商。
收复新疆前,西安和兰州局仿制了大量德国枪炮,装备精良。
军火由东南运往陕甘时间长,费用高,于是在西安、兰州两地办制造局,甘肃火药局、陕西军需局等,就地生产军火,能工巧匠全由沈葆桢从福州船政局抽调、国外招募等,仿制了德国普式螺丝枪、后膛七响枪、后膛上响枪,改制连架劈山炮、布鲁斯螺丝后膛炮等,所需的子弹、火药大部自给自足,所以当时的兰州成了西征新疆,积需军火的大本营,武器和弹药源源不断运往前线。
《阿古柏伯克传》描述左宗棠的军队“这是一支完全不同于亚洲的中国军队,基本上近似一个欧洲强国的军队”。
左宗棠军的西洋装备:好钢用在刀刃上
当时,洋务运动已经开始了,虽然数量有限,但还是一定程度改善了清军的装备。
不过,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天津机器等主要为李鸿章所控制,产品大部分供应淮军和海防部队。
因此,左宗棠接任陕甘总督后,先后在西安、兰州设立机器局,就地制造军火。
1874年时,兰州机器局已经可以制造铜引、铜帽、大小开花炮子,并能仿造德国的线膛炮和后膛七响步枪了。
1875年时,该局已经可以仿造马梯尼步枪了。
单纯就仿造水平而言,这已经是非常先进了。
要知道,马梯尼步枪,在1871年才成为英国的制式步枪,
问题是:产能不足。
兰州机器局的规模非常小。在整个1875年,仿制德国后门线膛炮20尊,后膛七响枪数十杆。(这是大清缺乏统一规划的结果,湘淮各派,各机器局自己搞自己的,各行其是。如果大清能做出统一规划,清军的装备何至于乱七八糟?)
有产能有限,因此,开战前,左宗棠又从德国购买了一些火器。
但总体上,左宗棠军的西洋装备比例不大。
不过,从兰州制造局的生产产品,我们能看出左宗棠的思路。
数十杆枪,无异九牛一毛,但20尊后门线膛炮意义重大,极大提高了左宗棠军的攻城能力。
这也是左宗棠的基本思路:左宗棠军队没有条件大规模生产、装备西洋装备!只有将有限的西洋装备集中于对火力要求最高的火炮上。
至于大规模装备,用于野战的,还是青睐经过改进的“土装备”。
“魔改”装备
左宗棠没有能力大规模生产新仿制的西洋装备,但大规模生产“魔改土装备”还是没问题的。
劈山炮早在乾隆时期就为清军常用的装备,攻坚能力一般,但用于野战还是很猛的。
不过,由于工艺所限,当时的劈山炮行制大,沉重。
镇压太平天国,多是沿长江作战,运输起来还算好。
到了大西北,如此笨重,运力有限,就难以大规模使用了。
左宗棠请洋匠将“劈山炮”进行改造。
经过改造的劈山炮,“身只五尺,能放半斤子,半斤群子,可致远四五里”,而且,安装了架子,可以不用人扛,是一种典型的轻型野战火炮(劈山炮准确的说不是火炮。而是一种类似散弹枪的炮。没有炮弹,从炮口装填石头、铁块,压紧后发射。)。
“抬枪”,可以装备散弹,是清朝中期对付骑兵冲击最有效的武器。
1830年平定回疆之乱时,“贼步骑万余来犯”,清军以抬枪发射散弹,一炮可容三十多子,敌军倒下一大片。
这么好的反骑兵武器,当然也是左宗棠的“魔改”对象。
左宗棠改进了广东无壳抬枪。这种抬枪由三人两杆变成一人一杆,“较洋枪有准而更致远”。
进行收复新疆之战前夕,上海运来了一尊经过改进的“田鸡炮”。
所谓“田鸡炮”,就是明代就已经出现的虎蹲炮。
经过上海制造局的“魔改”,“田鸡炮”的发射速度加快,炮弹从空落下,“以打马队之成团者为最妙”。
左宗棠对此非常喜欢。可惜,兰州制造局没有掌握相关“魔改”技术,只好多打造炮弹,以供使用了。
混合式
当然,除了“魔改”的土装备和引进、仿造的西洋装备,左宗棠军仍然装备了大量的鸟铳、刀枪、弓箭等装备。
所以,与当时其他清军类似,左宗棠的军队装备看起来有点魔幻:既有当时最先进的步枪、火炮,也有自己经过魔改的土装备,更有连改造都没有改造过的陈旧装备。
这镜头很像游戏:地上跑着持砍刀穿盔甲的步兵,天上飞着直升飞机,家里在造原子弹···
毕竟:近代化,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词,但对时人来说,只能是“循序渐进”。
不过,左宗棠的这支混合不同时代装备的军队,却充分发挥了各个武器的效能。
百花齐放,各司其职
在刘锦棠收复新疆的作战中,往往让骑兵配备冷兵器发起奇袭,打击敌人野战部队,打乱敌人节奏。
随即,如果据点不坚固,就一攻而下,据点坚固,就等待步兵、炮兵。
当敌人发起反击时,装备大量反击骑兵的“魔改”土装备往往发炮轰击。
敌人装备火枪的步兵集团反扑时,清军并不对射,用“劈山炮”伺候。(这也是当年湘军对付李秀成的办法)
敌人骑兵发起猛烈反扑时,抬枪、虎蹲炮伺候。
因此,整场战役中,号称精锐的敌骑兵,号称装备精良的敌步兵,根本无法在野战中造成威胁。
攻城时,清军则以步骑掩护,构筑炮台,以德国后膛炮轰之,即便不能直接破城,也会引发对手的崩溃,任什么险峻城池,被攻破完全没有悬念。(金积堡之战的经验)。
因此,整场作战中,清军唯一顾忌的是补给问题。至于作战,刘锦棠打到哪里,那里根本扛不住,基本没有任何波澜。
我们谈论装备时,往往都倾向于谈论最前沿、尖端。
其实,不论对一支军队,还是一个人,手里的资源永远由三部分组成:尖端但未熟练掌握的;未必尖端但已熟练运用的;已经过时但仍然在使用的。
我们既要保持更新换代,也要随时做好组合,才能随时保持强大战斗力。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胜利,先进的武器装备、完善充足的后勤保障固然是致胜的关键,但最主要的是左宗棠指挥的清军是正义之师,阿古柏是入侵者,所以阿古柏的失败是注定的。
大志
左工威武,乃中华民族英雄
五行缺金
左公千古
随心
可惜了胡雪岩……下场悲惨
至尊王者 回复 01-13 13:55
胡雪岩其实发了国难财!拿着清朝海关关税借洋人的钱,然后放高利给清朝!左公才是真的拿命打仗,都多少岁了抬棺出战!
精神科专家田所教授
用的是从明末仓库里找到的九二式歪把子
随心
这么好的装备最后还时给几万的八国联军搞定了;只因一将无能害三军
用户18xxx84
左宗棠功劳很大,保住了新疆
云淡风轻
收复了新疆,又使清朝多活了好多年
爱家
千古英雄
江南渔米之乡
民族英雄左宗棠!
刘世显晴685097
左宗棠才是民族英雄
黄金巫
左公威武!
云卷云舒
中国百年近代史:左公千古![点赞][点赞][点赞]
用户10xxx42
十三太保,美制压杆步枪。
一级
英雄
粉色领带
有文章说,左宗棠平定叛乱时,贷款并用的是全副美式装备,不知道有没有大神鉴定一下?
信一言 回复 01-07 09:48
[吃瓜]买不到德国炮,买了美国货,亨利杠杆枪,手搖加特林。
TOM
左公千古!
次仁
炮[点赞]
龙城飞将宰毛子
左公[点赞]
大不大大不大
看到没,多吓人
洛伦兹力做功酶
左公舆榇入关收复新疆,真民族英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