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俯身可拾六便士,抬头可望月亮

笔墨之林 2024-12-11 11:59:46

《俯身可拾六便士,抬头可望月亮》

——思特里克兰德与丁元英的人物对比分析

机缘巧合之下,我在同时间段内阅读了《月亮与六便士》和《遥远的救世主》这两本书,这两本书很有意思,都是讲中年男人在人生走到三四十岁的时候,产生了转变人生方向、换一种新活法的改变。

一个是《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翁思特里克兰德对理想的追寻,另一个是《遥远的救世主》中的丁元英——他是中国儒释道传统文化思想的化身,他诠释了中国出世和入世的思想。我正好也是三十多岁的年纪,正奔向四十岁的道路上。正好现在人生有一个空档期,可以静下心来看这两本书,思考人生接下来的方向,这是一件非常奇妙而且很幸运的事。

基于以上原因,我从准备阶段、出走过程、追寻结局、人生伴侣、人物评价五方面,对思特里克兰德与丁元英进行横向对比分析。

01

准备阶段

思特里克兰德与丁元英在出走之前都有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准备。

丁元英是在他的事业达到了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的时候,退出了证券市场,选择去古城隐居。他的准备主要是物质的准备,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总有一种自卑感,老是格格不入,就想找个地儿一个人呆着,没有主义,也没有观念冲突,相互之间谁都不妨碍,他说过去做不到,现在有了俩钱就有可能了。”就是说,人在物质自由的时候可以去追寻精神自由,这是我对他的人生转变初衷的理解。

虽然说他做了物质准备,但在他还没出发去古城的时候,他就把钱给了韩楚风的妻子,最后他就拿着三万块钱来准备他接下来三年的隐居生活,后来他穷困到过年吃方便面、卖收藏的唱片。我猜测这里面表现了作者辩证统一的道家思想,有准备即是无准备,无准备就是有准备,来之安之,道法自然。

思特里克兰德的准备主要是在夜大上了一段时间画画课,是他追寻画画理想的一种技术准备。相对来说,在物质上其实他是没有准备的,而且我们从接下来的故事里也可以看到,他出走后的生活非常穷困潦倒。因为物质匮乏,思特里克兰德出走后受了身体的苦役,过的是与他出走之前天差地别的生活,但是他的灵魂获得了自由。

02

出走过程

对于他们出走后的过程,丁元英和思特里克兰德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这与他们的文化背景、内在性格和生活境遇都有关系。

丁元英的出走主要是为了归隐。因为对传统文化的失望,他选择去古城隐居,打算过一段远离世俗烦扰的生活。但是,他真正做到归隐了吗?其实并没有。后面由于芮小丹的提议,也可能是由于他本身并不甘于隐居,他还是做了对王庙村进行扶贫的工作。其实在出世和入世之间,他一直在来回徘徊。

大隐隐于市,这也可能是作者没有写他离群索居真正归隐的原因,而且从丁元英的人物性格来说,他也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归隐。中国儒家有“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我认为丁元英作为一个能力出众、思想超前的儒士,虽然对传统文化失望,但还是摆脱不了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和召唤。所以,他一面失望一面践行,一面出世一面入世,一面归隐一面追寻,灵魂永远无处安放,永远在路上,永远不能自洽,又永远自我安抚。

思特里克兰德是真正的追寻,一路朝着他的画画理想狂奔,势不可挡、所向披靡。当然最后他也追寻到了,虽然他将自己最伟大的作品烧掉了,没有将其公诸于世,但是他自己的灵魂得到了慰藉,得到了安息,得到了升华。

03

追寻结局

从追寻结局来说,丁元英最后离开了古城,有可能他去柏林隐居了,也有可能他又去做了别的事情,但是他肯定又走到了一条新的隐居与追寻的路上。

思特里克兰德最后死了,但是他的死并不是结束,而是一种新的开始。用我们儒释道的传统思想来说,就是死即是生,他的死代表了他最后的圆满。

最终,他们的追寻结局,其实都跟他们的性格和宿命呈现出相应的正循环。

04

人生伴侣

思特里克兰德和丁元英都是有前妻的,虽然在《遥远的救世主》里面没有对丁元英的前妻过多着墨,但是可以看出来,他应该是跟思特里克兰德的前妻(思特里克兰德不能叫前妻,其实他们没有离婚)差不多——他们互相不了解,也互相不认可,没有给对方的理想提供任何支持,最终造成他们分道扬镳。

丁元英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芮小丹。芮小丹是天国的女儿,她是各种中国传统思想的天然化身,给丁元英起到了正向指引作用,启示他向更深刻的道路去追寻。所以他的古城之行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圆满的,因为他既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又没有被现实所束缚。

思特里克兰德遇到的第二个女人是勃朗什,他就没有丁元英那么幸运了,因为勃朗什是一个狂热执着于爱情的女人,所以他们过了刚开始表达生命本来欲望的阶段以后,勃朗什对思特里克兰德起到的都是束缚作用,勃朗什没有从思特里克兰德这里得到相应反馈,所以最后她自杀了。

思特里克兰德后来还有了第二任妻子——艾塔,艾塔其实也是不了解思特里克兰德的理想的,但是她是思特里克兰德的忠实信徒。他们在合适的时间、地点相遇,而且她为思特里克兰德的创作提供了一切物质帮助和生活上的扶持,最终还坚决履行他的遗志——烧了那幅绝世佳作。

所以说,斯特里克兰德在这方面是另一种幸运,因为他也得到了伴侣的全力支持。

05

人物评价

《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里面说丁元英是个明白人,这个是道家所说的明白人,我理解的“明白”是他理解人性的丰富多样,接纳生命的千姿百态,所以他在书中能运用不同方法对待不同性格的人,充分挖掘他们的价值,避免他们的危害。

书中丁元英和韩楚风去五台山拜佛,智玄大师说“丁元英有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还有一气住于身中、游离心外——是痞气”,这是对丁元英最精准的评价。

虽然他自己觉得他是个极品混混,但是他依然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因为他最后利用他的智慧去做了扶贫这件事。本身这件事是在他计划之外的,但是他既有出世的态度,又有入世的能力,所以他做到了。

思特里克兰德则一直在挣脱跟束缚之间来回徘徊。他本身离开他的前妻,离开他熟悉的生活环境,是为了挣脱现实的束缚,去追寻自己的理想。但是,后来他遇到的人和事或者说不管是现实还是女人都对他都产生了很多束缚,当然最后他都挣脱了。

最极致的挣脱,就是他摆脱了肉体的挣脱,他死了,他依靠死得到另一种形式的绝对自由。

我觉得对比分析来看,无论是中国的文传统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其实伟大作品都是对人性有一种极致地探寻,就是想探寻人为什么活着,是为了六便士还是为了月亮,亦或是两者都有。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我觉得六便士很重要,月亮也很重要。我们普通人就是在追寻六便士的同时,时不时地抬头仰望一下头顶的月亮,告诉自己从来没有忘记过最初的理想,我认为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艺术就是用来关照生活的。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所谓“得道”,我觉得就是“心安理得”,就是你的心得到了安宁——不论你是在现实中挣扎,还是在理想中追寻,如果你的心得到了安宁,那你就“得道”了。

最后用我写的一句读书笔记跟大家分享,作为结尾。

《月亮与六便士》的第八章里有一句话:

“有些人的生活只是组成了部分社会有机体,而他们只能在有机体内生活,也只能仰仗它活下去,这种人给人的感觉非常不真实…… 他们就像组成身体的必不可少的细胞一样,可是只要他们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就被一个大整体淹没了。”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我们只是社会庞大整体中微小的一部分,社会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但却绝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意义。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在生存的罅隙寻找能证明自己与众不同且存在过的痕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拓展体验和认知的边界,度过平凡但不庸碌的一生。

希望大家都能达到自己心中理想的生活状态——俯身可拾六便士,抬头可望月亮。

2024年12月8日 星期日

作者:

谁谁,第5期百日共读计划成员。

0 阅读:3
笔墨之林

笔墨之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最好的自己,过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