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八年(1592年—1600年)间,明神宗针对边疆的问题,发动了万历三大征。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间,明延为平定宁夏叛乱,平定蒙古叛乱;东征援朝,击败日本,解救朝鲜;播州之役,平定苗疆土司叛乱。史称明万历“三大征”,是明朝军事历史上的一座丰碑。
公元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号金,建元天命。消息传到明神宗万历耳朵里,心想哪里来的小卡了眯,拉几个人,几条破枪,就敢造反建国。让你们尝尝我大明的武德充沛。
明朝决定发动一次大规模战役,一劳永逸,彻底解决后金。公元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明朝任命杨镐为辽东经略。明朝从全国各地征调大军星夜驰援辽东,并要求朝鲜,叶赫合力征讨,组成了一支12万人的大军,讨伐努尔哈赤的后金。
万历时期的明军是一支能攻善守的劲旅。这一时期,明军火器部队占比例极大,普通 部队中都编有一定数量的火器部队。一般将火器部队与车辆配合,再以骑兵策应。作战时先将车辆用铁索连接,组成车城,火枪部队在其中防守,当敌军攻击车城时,再命骑兵发动攻击。明军在西北骑 兵中还有所谓"跳荡骑兵",就是给骑兵 装备火器,战时既装备火枪,也装备长矛,攻击对方时先利用火枪打破敌军阵形,再利用骑兵强大冲击力追歼敌军。两 种战术相结合,使得明军野战能力强悍。
在战术战法方面,朝廷的总体方针是速战速决。明朝采用分兵合击的战术,四路大军同时进攻,以期集中力量击败后金军队。具体部 署是:杨镐坐镇沈阳指挥;总兵马林率 1.5万人,出开原,经三岔儿堡(在今辽 宁铁岭东南),入浑河上游地区,从北面 配合杜松进攻,并在此后与叶赫部会 合;总兵杜松率约3万人的主力部队担 任主攻,由沈阳出抚顺关入苏子河谷, 由西面进攻;总兵李如柏率兵2.5万 人,由西南进攻;总兵刘挺率兵1万余 人,会合朝鲜军共2万余人,经宽甸沿 董家江(今吉林浑江)北上,作为东路军, 由东南进攻。
在杨镐看来,努尔哈 赤会首先攻击刘挺的南路部队,而杜松 和马林则可顺利在萨尔浒一带会师,向南推进,当努尔哈赤回师时,则会遭到杜松、马林和李如柏3路部队的攻击。为威慑后金,杨镐致书努尔哈赤,声 称明朝集结天兵47万,并以发兵日期2 月21日相告。
此举使得明军尚未出动,其部署皆被后金掌握,反使后金军早 做准备。努尔哈赤采纳明朝叛将李永芳 "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计谋,集中兵力,机动作战,以攻为守,逐个击破。
杨镐原定1619年3月21日出师, 但因四方调兵,使得辽东军饷骤增300 万两银钱。在朝廷不断催促下,杨镐决定提前出征。然而,其时天降大雪,各路总兵纷纷进言,要求暂停出兵。但在各方压力下,各路人马2月28日开始陆续出兵,这比原计划提前了20多天,是福是祸不得而知。
2月28日,西路军主力杜松部出兵。同日,北路军马林也出兵。但东路军刘挺,早在2月25日就率兵出宽甸。而机动兵力李如柏(李成梁的二儿子),直到3月1日才出兵。几路大军匆忙的出兵,为后来的战败埋下了隐患。
最为致命的,努尔哈赤掌握了明军各部进军顺序,以及主力情况。3月1日早,努尔哈赤率领主力部队6万人抵达萨尔浒附近,明军主将杜松却对此一无所知。努尔哈赤率主力袭击萨尔浒明军大营,围攻杜松,杜松兵败被杀,明军西路军被歼灭。
努尔哈赤击败杜松后,迅速率军攻击北路军马林部。自己率军进攻马林部将龚念遂。面对后金大军,龚念遂将车连环相 接,组成巨大的防御工事,再命火器部队射击,一时给后金军较大杀伤。但失去杜松骑兵的掩护,龚念遂部孤军难支,最终被攻破。3月2日,稍事休整的努尔哈赤开 始攻击马林的尚间崖大营。明地挖掘三道战壕,将步兵置于战壕内,骑兵在后,火枪兵在骑后,炮兵在战壕外。在没有战车的掩护,炮兵和火枪兵的作用就很有限了,在面对山地作战的后金军队,结局只有战败。火枪和大炮的抵挡使后金军损失惨重。但努尔哈赤集结主力全力进攻,马林大营终被攻破,马林率兵突围。战败后,原本配合马林部的叶赫部,悄悄退兵。
接下来到了东路军。3月4日凌晨,努尔哈赤诱骗刘挺孤军深入。令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率领大军4万 军余人迎敌。邀功心切的刘挺急命轻军前进, 万余人迅速迎敌。 3月5日,刘挺部进入包围圈,刘挺战死。不幸的是,大军处于旷野之中,且没有车辆工事,士卒"皆持狼铣、 竹竿、长枪,披藤甲,朝鲜兵披纸甲柳条盔,枪炮层层布列"。阵形虽完备,但步兵没有防护,直接暴露在阵前。在与后金军 交战中,东路军也被全歼。此间,本应与刘挺配合的朝鲜援军并未全力作战。杨镐听闻战场噩耗后,急令李如柏回师,至此明军彻底失败。
明军阵亡文武等官共三百一十余员,阵 亡军丁共四万五千八百七十余名,阵亡 马骡共四万八千六百余匹,战车一千余 辆……"后金战死2000人。此战明军不可谓不英勇,战术不可谓不娴熟。各种火炮,火枪,装备不可谓不精良。但最终落得大败而归。
此役之后,明军在辽东丧失了抚顺以东的控制权,明朝将领因折损过多,一 时无法补充足够的将官,辽东防线崩溃。明军“三大征”的威名彻底被踩到脚下。
此战后,敲响了大明帝国的丧钟。在随后不到30年的时间里,大明帝国最后一位皇帝崇祯自缢于景山,明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