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和土耳其的百年恩怨:1923年为何进行200万人口互换?

小僧乱翻史书 2024-02-07 07:19:18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西伯利亚大仓鼠

编辑|t

引言

说到土耳其和希腊关心国际政治的伙伴恐怕并不陌生,前者善于在所有国际问题上掺一脚,后者的破产问题也是被很多人“津津乐道”。

两国的敌对历史已经持续了数百年的时间,直到近现代仍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甚至还搞出过互换人口的迷之操作。

宗教在大部分欧美国家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希腊也是欧洲基督教体系的一员,土耳其则是欧洲少有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

(宗教建筑)

这两个宗教从诞生之日起就不太对付,导致信奉这两种宗教的国家摩擦不断。

希土两国之间的矛盾,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被定义为是地缘矛盾和宗教矛盾的结合体。

一、希土矛盾的起点------从拜占庭的崩塌到奥斯曼帝国的衰落

东正教作为基督教的分支起源,发展于东罗马帝国时期,也就是拜占庭帝国最辉煌的时代。它也是拜占庭帝国的国家。

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在帝国存续期间,修建了大量的宗教建筑,这些建筑中的一部分在经过战火的洗礼之后幸存了下来,成为今天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特色景观之一。

(战争)

任何一个帝国都不可能逃脱历史周期率的制裁,所以拜占庭帝国也不可避免地由盛转衰。游牧民族建立的奥斯曼帝国乘虚而入,成为了这块土地的主人。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被一部分认为是今天土耳其的前身,拜占庭帝国则被认为是希腊的正统所在。此时,原本信仰东正教的拜占庭旧民虽然属于被征服的一方,但是他们并没有受到大规模地驱逐,也没有被强制性地改变信仰。

因为当时的奥斯曼帝国,推出了非常具有宽容性的宗教政策----“米雷特制度”。米雷特指的是其国内的异教徒团体,这些团体需要向帝国缴税,并遵守帝国法规。

(军队)

相应地,帝国也不会强迫他们改变自己的信仰。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这一地区就出现了基督教徒和伊斯兰教教徒杂居的情况。

不过,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毕竟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所以帝国的高层基本上都是伊斯兰教人士,能够坐上高位的希腊人少之又少。

时间一长,希腊人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被剥削的一方,和帝国以及帝国内伊斯兰教教徒的矛盾也愈加激化。

(拜占庭帝国贵族)

除了信仰和阶级带来的摩擦之外,希腊人内部也并不安分。当时希腊人中能够出任高级官员的群体被称为“法纳尔人”。这些人在奥斯曼的行政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巴尔干地区向来是欧洲的兵家必争之地,奥斯曼帝国占领这片地区之后,自然也成为了其他国家的眼中钉、肉中刺。

俄国就是觊觎巴尔干地区的国家之一。当时,作为奥斯曼帝国官员的法尔纳人与俄罗斯过从甚密。俄国那边则是把有希腊血统的外交官,大量派遣到巴尔干地区的国家。

这两方的信息简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过,法尔纳人虽然血统上是希腊人,但是从理性角度看他们已经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臣民,同时还是帝国的官吏,在帝国眼中这种行为和卖国无异。

(如今的巴尔干地区范围)

在希腊人眼中,他们是被侵占家园的可怜人,在土耳其人眼中生活在帝国统治下的希腊人则是一群不安分的异教徒。在局势和缓的时候,这些矛盾都会被掩盖。但是这些问题就是埋在巴尔干地区的火药桶,迟早是要爆炸的。

从16世纪开始,土耳其的国力一直在走下坡路,到了19世纪帝国内部伊斯兰教徒和基督教徒的矛盾开始集中爆发。

因为按照欧洲当时通行的政治规则和宗教规则,土耳其境内的希腊人应该拥有和土耳其人一样的权利,或者独立出去成立一个新的国家,其他欧洲国家可以以此为由介入土耳其内政。

(美术作品)

帝国内部追求民族独立的希腊人越来越多,直接导致土耳其人不再信任希腊人。征兵制度被废除之后,帝国内部以希腊人为代表的从属民族彻底失去了上升通道。

希腊人开始大量结社,各类叛乱起义此起彼伏。1821年希腊独立起义正式爆发,多个欧洲列强参与其中,目的是最大程度削弱土耳其。

最终,在英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参与和见证下,希腊通过多个条约逐步获得了独立主权。土耳其因为从属国的首次反抗成功而大受打击。

(战乱)

二、最关键的一次土希战争

希腊独立之后一直和土耳其摩擦不断,每次欧洲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巴尔干这个火药桶总是会率先爆炸。

不过从影响力的角度看,1919年的这次希土战争可谓是对两国关系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战争。当时一战已经结束,希腊并不满足于巴黎和会分给它的那三瓜俩枣。

早在参战之前,希腊就已经在私下和协约国达成一致,只要胜利它就会分得伊兹密尔一带的土地。一战之后奥斯曼帝国彻底成为历史,希腊想要借此机会尽可能地“收复故土”。这就是1919年希土战争的导火索。

(军队)

希腊的此次进攻让土耳其感受到无比的愤怒,和被其他强大的欧洲列强攻占不同,希腊一旦获得西安纳托利亚的土地必然会长期占领并统治这里。

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土耳其人必然会遇到麻烦。况且,希腊过去还是土耳其的从属国,被他们打败在土耳其人看来简直是奇耻大辱。

就在土耳其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凯末尔站了出来率领土耳其人抵抗希腊的入侵。他召开大国民议会建立大国民议会政府。

(希腊风景)

除了亲自上阵指挥参战之外,凯末尔也深知战争的解决取决于欧洲列强的态度。经过无数次的斡旋,土耳其成功与意大利和法国达成和解。

最终,土耳其成为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者。希土两国在1922年10月11日签订《穆达尼亚停战协定》。1923年7月24日,在参加洛桑和会的各国代表的见证下《洛桑条约》正式签订。

土耳其自此成为一个新的独立主权国家。

有了这次战争的教训,此后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土耳其都没再主动介入到大规模的战争中。希腊与土耳其的关系也得到了很大程度地缓和,两国甚至还在协约国的撮合下签订了互相援助的条约。

(网络图片)

不过,在二战爆发希腊被占领之后,土耳其并没有依照约定出兵,而且为了最大程度避免损失土方直到二战结束前夕才对轴心国宣战。

二战结束之后,希腊和土耳其之间的摩擦就集中到了塞浦路斯问题上,并且直到现在这个问题也没有很大的进展。

虽然塞浦路斯的独立主权已经得到了世界大部分国家的承认,但是其国内希腊族人和土耳其族人的冲突从未停止,而希腊和土耳其则在冲突背后扮演着资助者的角色。塞浦路斯的地理位置过于重要,希土两国都不愿意这个岛屿落到对方手中。

(现在的塞浦路斯)

除了塞岛问题之外,两国在爱琴海问题和欧盟问题上均存在一定纠纷,甚至在对美关系上两国的意见都是相左的。不过,从整体角度看,希土两国之间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是趋向于缓和的。

三、历史性的人口互换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希腊和土耳其的冲突除了地缘原因之外,宗教矛盾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只要是希腊人和土耳其人杂居的地方,基本上就很难平静,塞岛问题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网络图片)

因此,在《洛桑条约》签订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希腊和土耳其都在忙一件事情,那就是和对方进行人口交换。

这次行动是在条约之中约定好的,在规定时间内希腊境内的穆斯林要搬至土耳其境内生活,而土耳其境内信仰东正教的希腊族人则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前往希腊。

民众对政府的决定自然是不满的,虽然生活在信仰不同的国家很艰难,但是他们仍然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财产和土地到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

(民众)

但是政府的强权,他们也只能收拾行李上路。这次从希腊回归到土耳其的侨民有50万人左右,而土耳其境内去往希腊的侨民人数则高达150万之多。

这次大规模的人为的人口迁移活动,从1922年便陆续开始直到1924年才大体完成。不过,在此过程中塞浦路斯被划到迁移范围之外,这也是后来塞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当时希腊政府和土耳其政府,同意进行人口迁移的原因其实是一样的,那就是经过几百年的实践,所有人都发现希腊的东正教徒和土耳其的穆斯林们根本没有办法和平共处。

两个不同的宗教群体经常会发生矛盾,社会影响非常恶劣。同时,这种宗教性质的冲突还会给其他国家介入两国内政的借口。

(1910年土耳其境内各民族分布图)

另外,两国的民众也对国内的异教徒们,抱以一种怀疑的态度。例如,在土耳其生活的说土耳其语的希腊人,只是因为信仰东正教被怀疑是其他国家的间谍。

类似的情况也会发生在说希腊语的土耳其穆斯林身上。事实上,这种怀疑并非毫无依据,毕竟前文中提到的法纳尔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被作为代价牺牲掉的两国民众,在陌生的祖国度过了一段相当长的艰难岁月。这次迁移的民众很多人其实都不会说所谓的“祖国”的语言。

(采访图)

哪怕他们到了一个与他们拥有相同信仰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国民也没有将他们视为自己人,他们仍然是被排斥的一方。至于财产上的损失和迁徙途中的艰苦,更是无法避免的代价。

目前,土耳其和希腊两国的矛盾照比一战和二战时期已经得到了很大的缓和,甚至土耳其现政府还同意在首都修建新的东正教教堂。

希望两国民众能够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和解,在国家局势日趋紧张的当下,和平比任何东西都值得珍惜。

(采访图)

参考资料

谭庆莉.土耳其和希腊历史关系的演变[D].云南大学,2003.

豆丁网.论1923年希腊与土耳其人口交换问题.[OL].

0 阅读:2
小僧乱翻史书

小僧乱翻史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