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大唐盛世”,唐朝一直以来给后人以繁荣开放的印象,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便属唐诗,无数首诗词佳作诞生于各大文豪诗人之手,令无数后世之人赞叹不已。
说起唐朝诗人,你能想到谁?是写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迈诗人李白,还是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诗人杜甫?
有位唐朝诗人,或许算不得李白杜甫这类的大文豪,却也写出了道尽母爱深沉的《游子吟》,他就是孟郊,堪称唐朝最惨诗人。
生于乱世却不坠青云之志孟郊字东野,公元751年出生于湖州武康,也就是现今的浙江德清。孟家虽算不上富贵之家,但孟父作为一方官吏,生活也是衣食无忧。作为家中长子,孟郊自小便深受宠爱,被父母给予厚望。
可是好景不长,公元755年,也就是孟郊四岁时,唐朝便爆发了“安史之乱”,安稳平静的生活转瞬烟消云散,身处乱世之中,孟家过上了动荡不安的生活。
公元761年,也就是孟郊十岁那年,他的父亲因病去世。孟郊的年少时光再度蒙上一层阴影。
身为家中长子,孟郊毅然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虽尚且年少,孟郊却已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当然,这离不开孟郊的母亲裴氏的教育。
裴氏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小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于孟郊的教育更是严格遵循仁义礼智信。
孟父的离世使孟家的生活落入贫寒之境,孟母裴氏独自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孟郊还有两个弟弟,尚且年幼。孟郊心疼母亲的独自操劳,执意留在母亲身边,不肯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孟郊虽未打算参加科考,但却从未停止过用功读书。裴氏更是时常勉励儿子,要虽身处孤乡却不可失去远大志向!
据相关记载,孟郊自小便崇尚先前文人游历大好河山、访古问今的豪迈与浪漫,自小也喜爱寄情山水。但无论去到哪里,孟郊都不会在外面待得太久,他要回家看望并陪伴母亲。
孟郊在家乡陪着母亲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很快便迎来了他的而立之年。三十岁的孟郊写了一首诗《叹命》,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自嘲。其中有这样一句:影孤别离月,衣破道路风。翻译过来就是,独自一人与明月告别,身着破衣在道路上迎风前行。
这里其实能看出来,已三十岁的孟郊虽自愿常伴母亲左右,但内心多少有些郁郁不得志的苦闷。
知子莫若母的裴氏,又怎能看不出儿子的心思呢?于是,母亲鼓励孟郊参加科考,考取功名以实现内心的理想抱负。
公元791年,孟郊在家乡组织的乡贡科考中顺利考取进士,次年,来到省城长安参加省试,却意外落榜。
孟郊并未气馁,在母亲的鼓励下,他发奋图强,第二年再次顺利通过乡试进入省试,却在一次名落孙山。
此时的孟郊已经四十三岁了,年近半百却连续两次落榜,面对他人的白眼和耻笑,孟郊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发誓一定要考取功名,一雪耻辱!
公元796年,带着母亲的期望,背负着光耀家族的重担,孟郊再次走进长安参加省考。这次他不负众望,一举考中进士,这时的孟郊四十六岁。
孟郊高兴之余挥笔写下了那句千古名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似乎是命运的眷顾,这一次的孟郊不仅顺利考中,还得到了当时权倾一时的大臣韩愈的赏识。孟郊年长韩愈十几岁,两人却成为了极其投缘的忘年交。
韩愈曾作诗《醉留东野》,诗中极尽对孟郊的赞美和推崇,诗中表达了韩愈视其为知己的深切情谊,并将二人比作杜甫和李白”韩愈认为,如果自己没有与孟郊相识,将是人生一大憾事。
后来孟郊病逝,韩愈更是泪眼苍茫地为孟郊亲自题写墓志铭。当时的韩愈已是著名的大才子,书写墓志铭这种事情,这样的才子是不轻易撰写的,这也足以看出韩愈对孟郊人品和才华的欣赏。
年近半百的孟郊蹉跎半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官场之路。
官场失意仍不忘自得其乐进士及第的孟郊满怀雄心壮志,准备进入官场施展自身才能。可是左等右等,都没有等到朝廷的任命状。
四年后,这份迟来的任命才到达,这时的他已经年近五十岁,朝廷任命他为溧阳的县尉。孟郊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家乡的母亲接来,与自己同住以安享晚年。
也是在这一年,孟郊写出了流芳百世的名篇《游子吟》。
事业稍稍有了眉目,孟郊于是开始考虑终身大事,娶了他的第二任妻子。其实孟郊早在科考之前便娶了第一任妻子,但没有多久便病逝了。
第二任妻子年轻貌美,很快就接连为孟郊生下三个儿子。
据相关记载,妻子郑氏比孟郊小十多岁,却生性温婉贤良,孟郊曾和朋友终日畅饮,经常醉得不省人事,母亲裴氏曾因此时斥责孟郊,认为其行为有失读书人体统。
郑氏则在一旁劝慰道:“孟郊喜爱读书,常醉心古人对天地的浪漫情怀,如今的对月饮酒,何尝不是在效仿先人呢?”母亲听后甚感宽慰。
自此,孟郊也开始了他充满坎坷的仕途之路。县尉这一官职,相当于现代的治安队长,主要负责一些民事纷争,复杂一些需要打官司的则上报到衙门。
这并不是一个多需要技术含量的工作,而且非常琐碎。满怀抱负的孟郊不免有些失望。
最重要的是此时的孟郊五十岁,他入仕较晚,周围的同僚都比他小,年龄上的差异形成了巨大的思想代沟。
年轻官员们常常喜欢喝酒小聚,谈天说地,而孟郊对此很是不屑,还经常对同僚们进行思想教育。长期以往,孟郊在溧阳的官场中显得极其格格不入。
官场上的工作,一小部分在事,一大部分在于人。不善人际关系的孟郊在工作上也难以推进,更加郁闷的孟郊只得终日饮酒,外出寄情于山水之间。
这时的孟郊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二位挚友陆羽。陆羽被称为“茶圣”,他对茶非常喜爱,并对茶叶的冲泡知识知之甚多。孟郊比陆羽小了将近二十岁,两人也成了忘年交。
陆羽晚年身体抱恙,深居简出,每日饮茶读书,见的最多的人便是孟郊。
陆羽经常邀请孟郊来家中小聚,孟郊为此作过一首《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诗中详细描写了两人对谈诗歌、品茶悟道的场景。
陆羽在山上发现一座僻静之地,环境深幽、田地丰富,很有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之感,于是决定在此地定居。
孟郊受邀前往,惊叹于其雅致的景观、安静的竹林,一住便是数日,每日和陆羽品茶谈诗,甚是惬意。
陆羽去世时,孟郊虽身陷囹圄,仍前往祭拜。值得一提的是,孟郊也成为了茶的爱好者,或许是因为常与陆羽对饮的缘故。
很快,县官便以孟郊“沉迷玩乐,荒废正事”为由,扣除了他一半的月俸,并派遣一位临时官员前来辅佐孟郊,孟郊的日子很快过得捉襟见肘,适逢寒冬腊月,孟郊不得不将家中物品典当以换取取暖之物。
公元804年,孟郊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于是提出辞官。
身世浮沉终落得孑然一身在官场上苦苦支撑了四年的孟郊,终于打算离开仕途,这一年,他五十四岁。
孟郊自觉辜负了老母亲的期望,曾无颜面对她。而这时孟母再次展现了她作为母亲的聪慧与宽容。
裴氏将儿子叫到身前对他说:“你自身的才华与学识,并不会因为辞官就有任何的减少。”孟郊听闻此话,泣不成声。
几天后,孟郊的辞官申请得到了批复,孟郊于是连夜收拾家当,准备带着全家人离开溧阳,回到洛阳定居。
收拾家当时的孟郊才发现,自己的家里早已是一贫如洗,东西少得可怜。生性乐观豁达的他当即便作诗一首,其中有这样一句:“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借来马车来装家具,却发现家具比马车还少。
孟郊身处困境却不忘自嘲,这是多么达观的精神!
本以为辞官后就可以过上归隐田园、岁月静好的生活,可老天似乎并不打算就此放过孟郊,在洛阳居住的十年,是孟郊人生当中最悲苦、最惨痛的时光。
公元807年,在这一年里,孟郊的四个儿子接连去世。甚至最大的还未来得及成年便夭折。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深受打击的孟郊一时间缠绵病榻,无法起身。
悲痛万分的孟郊曾作诗《杏殇九首》来祭奠自己的儿子,诗中有这样一句:病叟无子孙,独立犹束柴。疾病缠身的老叟再无子孙,独自站在那里好像一根木柴。
公元809年,尚未完全走出丧子之痛的孟郊,再次失去了一位至亲,母亲裴氏。
这个一生给予了他无限温柔和疼爱的女人,曾在无数的人生至暗时刻给予他力量和鼓励的女人,终究也撒手人寰,离开了他。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孟郊大门紧闭,居家不出。身着丧服,终日为逝去的母亲和孩子祈祷,而他的生活也陷入了贫困交加的境地。
这时的孟郊写下了让人不忍卒读的《秋怀十五首》 ,这首诗将孟郊当时痛苦、悲伤和绝望的心情展现的淋漓尽致。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睡梦之中感受到寒露的冰冷,寒风仿佛吹入了骨髓。拖着病弱的残躯写下文字,似有百万愁苦在心肠中回转……
公元814年,时任宰相的郑馀庆出任节度使,请孟郊作为自己的参谋。这时的孟郊已经64岁了。
他本无意再踏入官场,可生活已几近山穷水尽之地,看着小自己十多岁、曾年轻貌美的妻子,由于生活的艰辛而愈发苍老时,孟郊还是选在以64岁的高龄再次赴任。
孟郊携妻子郑氏开始了赴任之路,却因路途遥远、疲累不堪,再加上本就疾病缠身,孟郊在途中突然暴病身亡,享年64岁。
孟郊离世后,妻子竟连棺材钱都拿不出,郑馀庆于心不忍,拿钱操办了孟郊的后事,将其下葬,并担负起赡养其妻的责任,直至其妻因病亡故。
孟郊死时无子嗣、无家田地产、无官位厚禄,除了妻子,至亲之人都已离去,终究落得孑然一身,这便是大唐诗人孟郊的一生。
孟郊离去后很长一段时间,他的诗都不为大多数人所欣赏,因其诗大多抒发人生愁苦、悲愤,给读者一种深重的悲哀和窒息之感。
苏轼就曾评价他的诗是“寒冬的虫子”,元好问也说他将自己囚禁在了诗歌的悲苦之中。
孟郊诗中充斥着凄凉和哀苦,源于其坎坷的人生际遇,连考三次才中进士、高龄进入仕途却深受排挤、晚年子嗣凋零、贫困交加,这些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无法承受的生命之痛。
其实,纵观孟郊的诗歌散文,其中也不乏对现实的抨击、对底层百姓的关怀。
他曾控诉百姓深受战乱之苦,连年的战争使百姓民不聊生。
“两河春草海水清,十年征战城郭腥。乱兵杀儿将女去,二月三月花冥冥”。
他曾痛斥当时的社会世风日下,良善之人愈发艰难。
有财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同路人。
或许正是由于悲惨的人生际遇,造就了孟郊深沉而敏感的灵魂,以及他与众不同的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