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26年,一生四次拜相、权倾朝野20年的北宋第一大奸臣,最终竟然毁在了儿子手里,放逐途中活活饿死街头。
说起祸国殃民的大奸臣,人人都恨得咬牙切齿,真的恨不得生啖其肉。《宋史》中的《奸臣传》这个部分,共收录了二十二人。
比如南宋的第一大奸臣秦桧,直至现在都得不到世人的谅解,仍然背负着耻辱的骂名,永远都得跪在岳飞面前谢罪,饱受世人的唾弃与谩骂。
不过,在秦桧之前,还有几个令人唾弃的人物,其中最知名的就是北宋的第一大奸臣,被称为“六贼之首”的蔡京。
蔡京是福建莆田仙游人,出生于公元1047年。
很不幸,历史上仙游籍的名人也不少,比如蔡襄、郑良士、叶大有等等,可是夹杂着这样一个人物,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说这句话倒没有黑某个地方的意思,只是一粒老鼠粪坏了一锅汤,实在是可恨至极。
实际上,年轻时的蔡京还是很不错的,是个可圈可点的青年俊才。
毕竟他出身书香之家,最起码学识这方面很出众,否则也不会24岁登进士第,拉开了仕途的序幕。
尤其是他的书法造诣,年纪轻轻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艺术领域经常提到的“苏黄米蔡”,其中的“蔡”说的就是蔡京(此前一直说的是他,后来改成了蔡襄),跟苏轼、黄庭坚、米芾齐名,也被称为“宋四家”。
由此可见,蔡京还真不是什么泛泛之辈,的确在某些方面有值得称道的过人之处。
他的机遇也比较好,入仕的时候恰好赶上王安石推行变法,急需年轻的人来推行自己的主张。
善于抓住机会,也是蔡京为官期间的一大亮点。
他入仕之后,坚定不移地推行变法,深得王安石的青睐与信任,在仕途上走得也比较顺利。
当时的办公条件有限,他伏案工作的时候挥汗如雨,却没有一丝的懈怠与不满。
王安石看到后很过意不去,就特意安排了两个小吏,专门给他端茶倒水、研墨扇扇。
身边有人伺候着,他的日子倒是好过了,两个小吏可是遭老罪了,热得汗流浃背,好似过了汤水一般。
这下轮到蔡京过意不去了,可是刚进入仕途,身上也没有什么财物,就索性写了两个扇面送给了小吏,以示对两人的感谢。
可是没想到,得了扇面的小吏却高兴得不得了,把扇面一倒手就卖了两万钱。
蔡京闻讯后也感到很吃惊,两个小小的扇面而已,哪个冤大头会花那么多钱购买呢?
小吏倒也痛快,直言相告:“出重金购买扇面者,乃是当今的端王!”
所谓的端王,就是后来的宋徽宗赵佶,也是个不务正业、贪图享乐、痴迷书法的皇帝。
书法领域有种字体叫做“瘦金体”,这种书法艺术的创始人就是赵佶。
可以说,赵佶是个很有天赋的书法家,如果坚持在艺术方面发展,肯定也是前途无量。
只是他命运不济,跌跌撞撞当了皇帝,结果误国误民,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也许是受了这件事的影响,蔡京此后的发展之路就走歪了,逐渐走向黑化的道路。
尤其是王安石倒台之后,司马光重新掌控了朝堂,蔡京竟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第一个抢得先机倒向了司马光,整个人瞬间完全黑化了。
此后的事情就不用说了,蔡京凭借溜须拍马、揣测圣意,逐渐走向了人生的巅峰。
公元1102年,55岁的蔡京第一次入朝拜相,但只在相位呆了4年,就被一脚踹下来了。
但老谋深算的蔡京,却一点都不慌张,凭着在朝堂上扶植的势力,以及对宋徽宗的揣摩与拿捏,后来又三上三下,纵横朝堂20年,终于修炼成了北宋第一大奸臣。
甚至连当年推荐他入朝拜相的童贯,在作恶多端这方面都被他远远甩在了身后,位居祸国殃民的“六贼之首”。
不过,说起蔡京最后的结局,还真的一点都不亏,竟然折在了自己儿子手里。
蔡京有七八个儿子,在其巅峰期也把儿子们的工作和生活都给安排好了。
可是,偌大一家人也并非铁板一块,这就好像影视剧中的豪门恩怨一样,父子兄弟之间也会为了利益争得你死我活。
蔡京的长子蔡攸,是兄弟当中最有野心的一个,不仅不顾一切地争夺家业,甚至还惦记上了父亲的相位。
蔡京第四次拜相的时候,已经是年迈体衰、老眼昏花,连笔都提不起来了,一切政务全由小儿子代为办理。
这就让身为长子的蔡攸很不爽,绞尽脑汁借别人之手,把父亲从相位上踹了下来,自己上位当了宰相。两个人虽然是父子,但实际上已经成了敌人,早就反目为仇。因此,蔡京被迫辞官,举家南下,逃避战乱时,不仅没人帮,反而都恨不得他死,结果,他就饿死在了街头。
有句老话说得好:儿子坑爹,天打雷劈。
蔡攸倒是没有被雷给劈了,但是最后却跟老爹落了个同样的下场,也是大家都巴不得他被处死,御史参其“罪不减乃父”。因此,宋钦宗下诏将他流放,他死在了被放逐的途中。
权力这东西,既能让人飞黄腾达,也能让人跌落谷底。更何况像他们这样的奸臣,自然不会有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