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的背后,有一大群智囊团为他提供帮助,才让他获得最终胜利。正所谓成事在人谋事在天,有人善于阳谋,有人善于阴谋。
陈平和张良就是高祖的两大谋士,在行军打仗和算计人心上,他俩出了一大堆的计策。这两人都是人中豪杰,可偏偏较劲了一辈子,直到死前才醒悟。
两人身份背景的差距要说起来,陈平和张良谁更厉害一点,那自然是张良。
刘邦也曾评价两人,两人的地位,不言而喻。
刘邦评价陈平:“智有余,然难独任。”而说到张良,则赞不绝口:“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只不过张良在功成后,归隐不问世事,而陈平一直在朝堂上问政。
两个人虽同为谋士,但是侧重方向完全不一样。张良是在关键处给战略建议,而陈平是善于解决当前的问题。
之所以会有这些差异,当然跟两人的出身以及经历都有一些关系,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张良。
他出生于韩国的贵族,父亲和祖父都曾经是宰相,这也让他从小就受到了非常良好的教育。可以说年少时期,他是翩翩贵公子,生活没有任何不顺心的地方,眼界也是非常的高。
按照家族的发展,他本应该继承父亲成为韩国的宰相,享受着一人之下的尊贵生活。可惜时局变化,秦始皇统一六国,韩国也随之覆灭。
在战火之中,他国破家亡,从翩翩贵公子变成了丧家之犬。原本幸福的人生,被秦军的战马践踏,这也令他痛恨秦始皇。
为了刺杀秦始皇,他用不多的财产寻找刺客,只可惜刺杀失败。后来他苦心钻研兵法,在大泽乡起义以后,带领手下投奔楚王。
就在这个途中,他偶遇到了刘邦,两个人一番交谈之下,发现非常谈的来。当时刘邦反秦,有大量手下,且具有号召能力。
最重要的还是两个人都很欣赏对方。不过,当时张良还是先去找了韩王,毕竟他曾经是韩国人。直到韩王自杀,张良才下决心辅佐刘邦。
与张良出身高贵不同,陈平出生于普通农家,家里以种地为生,一直在支持他读书。
陈平此人虽然出身落魄,却生的俊美样貌。可惜在当时,普通人家的女儿不想找这样的人,连饭都吃不上,长得再好看也没啥用。
直到后来有一个员外看到他长得一表人才,相信他会成为贵人,就将孙女嫁给了他。在老丈人家的帮助下,他的名声越来越大。在跟随刘邦之前,陈平曾经跟随过魏王和项羽,也可以算是三姓家奴。
陈平这个人也颇爱钱财,经常喜欢收贿赂,谁给他好处他就替谁说话,谁不送钱他就针对谁。所以一开始刘邦只是让他做典护军,不敢托以重负。
此时的刘邦已经是汉中王,身边也有了很多可用之人。为了能够得到信任,陈平就表示之前的人都不用他的计策,这才让他无法施展才华。因此他表示,如果自己出不了好计策,就立刻回老家。
正处于创业初期,需要人才,听了这一番话,刘邦也觉得有点道理,就留下了他。
阳谋与阴谋正是由于两个人出生环境的不同,导致他们在行为做事方面,差距很大。张良这个人格局很大,始终把国家放在个人利益之前。他为人处事目光深远,对很多事情看得透彻,就连韩信等人都比不上。
又因为他出生贵族,一直把国仇家恨放在心中,想要解黎明百姓的困苦。对于他而言,其他东西都是身外之物,他并不看重。
因此,张良出的计策大部分都是从国家层面考虑,他的计谋都是明目张胆的,却让人奈何不了。
陈平则不同,他出身贫寒,所以更加在意个人的发展与成功。他的很多计谋都是阴谋,例如,当时离间项羽与范增,导致敌人实力大减。
他非常懂得人性的弱点,也非常善于运用人性的弱点,同时道德底线非常低。
他为达目的,不惜牺牲大量无辜人的性命,手段极其狠毒,这一点就是张良和他最大的不同之处。
刘邦虽然用了他,但内心其实并不赞同,更加欣赏张良的才华。所以在临终之前,他托付吕后,不可以独任陈平。刘邦就是知道此人没有道德底线,一旦拥有大权,就会做出非常可怕的事情。
正是因为两人的见识不同,也导致他们俩结局不一样。
就连陈平自己都说:“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
张良是个很聪明的人,所以在天下安定之后,他就立刻辞官,不再过问朝政。
而陈平太过于在乎权利,才会死于朝堂。
相比于张良的大智慧,陈平的那些小聪明实在不值一提。
陈平善终
没有张良刘邦不一定行 但没有陈平刘邦肯定不行 而且到了后期吕雉乱搞的时候陈平可是发挥了很大作用的 如果有陈平辅佐项羽我都不敢想像刘邦得有多惨 如果我是君主 我选陈平 [滑稽笑]
陈平什么时候死于朝堂上了?人家官居丞相,而且善终[抠鼻]
这两人确实牛逼
张良德才兼备,陈平有才无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