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之,九三学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注册高级教师,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书法高研班导师,春之书社社长、书法高研班导师,中国收藏家协会当代艺术委员会艺术顾问,贵州省工艺美术家协会雕塑 .雕刻专业委员会艺术顾问,央视网当代大家艺术频道艺术指导,央视网《一画一故事》名家书法讲师,人民书画院书法院副院长,老子学院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胡抗美、曾翔导师工作室成员,定慧书园成员,《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特聘书法家。曾为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翰墨艺术培训中心教学部主任、书法高研班导师,作品多次在国家及地方报刊发表,并被国家相关单位及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际友人收藏,央视书画频道及省、市、区三级电视台对个人事迹进行专题采访。
笔底如花更见春——我读王春之吴川淮认识王春之的时候,一下就记住了他的名字,春之春之,如逢花开,即见春日。逢见名字中有“春”字的书法家,总是和我有缘。借春之光,拥春入怀。春之热情而诚朴,低调而扎实,当年一经交流,相见恨晚。记住他这个人,也记住了他的书法。
春之书法,诸体皆能。书家之中,专一体者多矣,能写好一体,已经不易,而能书诸体且各显其妙者,非一般人所能为也!而春之能为也!此何能为也?以其用心矣!以其刻苦矣!以其慧悟矣!以其变通矣!书家中聪悟者多矣,但能勤苦如春之者不多也。
每见春之,既感动他笔墨之中的性情潇洒,又叹息他法度之微妙缱绻,书法与人,合二为一,精诚书艺,俱道适往!有的人好像就是为书法而生的,如春之也!
他的书法,入于道亦入于帖,行书尤为出色,承二王之法脉,得帖学之精髓。风生水起,意气优雅,素处以默,载瞻载止。关键他把行书的书写规则,内在的运笔技巧,掌握的非常老道。其余真草隶篆,无不入法出法,见情见性。通于书而能解析之,运用之,讲解之。如此全面,甚是难得!
勤勤耕耘于翰墨毫颖之间,又善于将自己所学所悟传之于人,奔波于九州书友聚集之地,传道授业,忙忙碌碌,孜孜不倦。他给人最大的印象是,写得这么好,却从来没有扎那种书法家的派头,总是那样和蔼可亲,如沐春风。书法为道,既是艺道,亦是修身之道。他到了五十岁,人温润书法亦温润。人很低调,但执笔遇纸,便如忘我,挥毫杀纸,不计其他。
从他身上,我看到一个书法家最珍贵的品质:诚。诚以待人,诚以艺道。书法艺术打磨了这么多年,有些人已经成了一个“老油条”,春之还如同处子一般。书家写好,一靠手底下功夫,二考自己的参悟,三就要靠对待艺术的实诚。前两项,很多人都能达到,第三项在入道之初还能保持,但愈写愈无,便不进步了!春之之所以愈写愈好,就是三者齐备。尤其是他的内心愈来愈诚,诚则敬,诚则灵,诚则心里无杂质。以赤诚的生命力量,汲取心中的艺术之魂。春之于我,是一面镜子。
书法有技有道,技道之间,蓬蓬有文化之气,荡然传书家之性情。观察春之的书写,他的日常书写与传统达到了异常密切的联系,他既在的古人规定的内涵中游弋,但又把传统带入到现代的表现形式中。他特别喜欢在不同的形制中的创作,从手卷、扇面、册页,到条幅、中堂,横幅,他不知道写过多少遍。大抵书法家是要写出来的,不写到一定的厚度深度,怎能炼出“钢”来。书法并不是写字,春之到了五十岁,知天命而法自然,书法就是写心,就是写自己,每一幅字也都是自己的“自画像”。
认识春之夫妇已经多年,我每到宋庄,只要有时间,一定要到宋庄他们的工作室兼居室坐一坐。他们从小堡的这个二楼搬到另外一个二楼 ,房子宽敞,大案铺展,总是有人追随他们而来,伏案写字,临帖临碑,有时鸦雀无声,有时有喧闹喜庆。他们就是在这种环境之中,休养生息,笔墨为伴,恩爱于斯,情牵于艺。
春之的名字是年轻的,春之所至,花开见佛。魏晋无名氏有:“群生啿啿,惟春之祺。”白居易写过:“我和此诗日,微和春之初。”宋人刘大方到了泰山,即可吟之:“万古春之主,群山孰可曹。”
为春之兄作歌曰:
春之翰墨勤,笔底如花更见春。
春之慧心动,眼中梅花亦如笔。
我见春之翰墨好,欲将挂之在高堂。
我读春之字亦好,可以和帖相映照。
三月二月春之半,千山万山花正开。
何人执笔在宋庄,笔韵墨韵入道场。
我观春之如赏月,且将岁月品茶汤。
艺术家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