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名中国留学生把美政府送上被告席,提出三项诉求,背后真相曝光

热血书生 2025-04-14 23:37:22

“天还没亮,刀就架到了脖子上。”这句话用来形容2025年4月美国国际学生的遭遇再贴切不过。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手动终止了全美88所高校529名国际学生的SEVIS记录,相当于直接抹除了他们在美国的合法身份。

据悉,这些留学生直至签证失效都未收到任何通知或听证机会,部分人甚至因多年前已撤销的交通罚单、家庭纠纷记录成为“靶子”。

当特朗普政府“学签大棒”再次挥向中国留学生时,4名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没有选择沉默。他们一纸诉状将美国政府告上法庭。

四位中国留学生提出三项诉求:

1、美国政府未提供任何通知、听证或实质性证据,直接剥夺学生身份,违反《行政程序法》对正当程序的要求。有法律人士表示,连交通罚单或家庭纠纷都能成为驱逐理由,这种“欲加之罪”让人心寒。”

2、政策基于国籍、种族实施差别对待,将“国家安全”泛化为打压留学生的工具。留学生指控,部分被拒学生甚至未涉足敏感领域,这种“连坐式”惩罚已触犯宪法平等保护原则。3、要求立即中止驱逐行动,恢复所有受影响学生的合法身份。

这场诉讼的深层价值,在于暴露美国对华科技遏制战略的双重标准。一方面,美国高校依赖中国留学生的学费与科研贡献,另一方面,政府却以“莫须有”罪名驱逐人才。中国外交部多次批评此举“破坏人文交流”,而美国高校虽私下表达担忧,却无一家敢公开支持诉讼,学术自由在政治算计前显得苍白无力。

四位留学生的抗争,是对“规则至上”美国精神的讽刺。一个连学生签证都能随意操控的政府,如何取信于国际学界?这场官司无论输赢,都揭露了美国学签政策背后的黑暗。

特朗普政府自第二任期起,已将“削减合法移民”列为核心议程。2025年3月,美国国会“中国特设委”致函六所顶尖高校,要求提交中国学生详细信息,声称要“防止技术窃取”。此次撤签行动中,超八成受影响者来自中国大陆,与所谓“打击反犹问题”的目标群体明显错位,种族歧视意图昭然若揭。

美国高校长期依赖国际学生输血。2023年国际学生贡献超500亿美元,其中中国学生占比达四分之一。但当政治风向突变,这些留学生瞬间变成有可能被驱逐的对象。

若临时禁止令获批,或将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节点。但更值得关注的是,此案能否推动美国司法体系对10043号令的合法性审查。毕竟,教育不该是政治博弈的牺牲品,留学生的行李箱里装着的不仅是课本,更应是跨越国界的求知梦。这场法庭较量,实则是对“学术无国界”信念的一次悲壮捍卫。

0 阅读:69
热血书生

热血书生

读万卷书不如写万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