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收复台湾,会派谁去当省长?1950年,毛主席早就有了人选

历史文史道 2025-04-23 20:28:33

1950年5月1日,海南岛全岛解放,那场历时近两个月的战役终于落下帷幕。

当胜利的捷报传来,人们欢欣鼓舞,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也对解放台湾的征程充满了信心。

其实,早在1948年,毛主席就已开始谋划解放台湾的大计了。

他高瞻远瞩,目光如炬,在那次宏大的计划中,毛主席不仅考虑了军事战略,甚至收复台湾后派谁去做省长都想好了。

当时,毛主席心中选定的人选,叫作“舒同”。

他有着“人民书法家”的美誉,别看他的名气不大,却是不折不扣的革命先驱,为我国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从江西神童到“马背书法家”

舒同,1905年11月25日出生于江西东乡县一个贫苦农家。

他天生聪颖,自幼便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年仅14岁时,就因才华横溢被乡里称为“神童”。

后来,在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影响下,他与进步青年共同创办了传播新文化的“金兰同学社”。

1926年,21岁的舒同加入了我党组织,并担任了东乡县领导,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1930年9月,舒同正式加入到中国工农红军,被分配到红四军政治部担任秘书。

在随后的岁月里,他历任红11师秘书长、红四军宣传部部长和红一军团宣传部部长等职,参与了五次反“围剿”作战。

长征途中,舒同担任红2师政治部主任、红4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他仍保持着对书法的热爱。

当时没有纸笔,他就用木棍在地上练字;甚至有时候骑在马背上,也不忘用手指在马背上比划。

正好那一幕被当时路过的毛主席看到了,毛主席笑着称赞他为“马背上的书法家”,这个雅号从此伴随了他一生。

1936年,红军到达陕北后发生的一件小事,充分展现了舒同的文化素养。

当时,当时我组织想请当地一位前清翰林出任边区参议员,那位老夫子以“和没文化的人谈不来”为由拒绝了。

毛主席得知后,让舒同以高层的名义给他写了一封信。

那位前清遗老读完信后大为惊叹:“字美文雅,想不到共产党内也有人才啊!”。随即同意出山参政。

同年,延安创办了中国抗日军政大学,负责筹备的同志请毛主席题写校名时,毛主席推荐说:“你们去请1军团的舒同写吧,他的字写得很好哩!我很欣赏。”

抗战中的“多面手”

抗日战争时期,舒同历任八路军总部秘书长、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以及中央总政治部秘书长兼宣传部长等职。

正是那段经历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工作和宣传经验,为日后被委以重任和毛主席钦定的台湾省省长奠定了基础。

后来,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舒同的才能得到了更为全面的展现。

他先后担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政治部主任,成为华东野战军“四巨头”之一。

与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和参谋长张震并列,在行政级别上与粟裕平级。

作为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不仅是粟裕的得力副手,更在多个关键战役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舒同在解放战争中的贡献体现在政治动员、统战工作和战役协助三方面。

他牵头开展新式整军运动,提升部队战斗力;在统战工作中,多次成功策反国民党高级将领。

1946年,舒同与韩练成谈判,促成该军在莱芜战役中按兵不动,为华东野战军胜利作出关键贡献,获毛主席和陈毅称赞。

在济南战役中,他领导策反吴化文,减少攻城伤亡;淮海战役期间,又促成何基沣、张克侠率部起义。

1948年,解放战争形势明朗,我组织筹划解放台湾后的治理工作,内定舒同为我组织台湾省第一省长。

被赋予重任后,舒同开始开展对台工作。他指挥派遣朱谌之赴台,与吴石将军接头,并获取到了一批绝密军事情报。

毛主席知道后,对其大为赞赏,并且还特意为他写了一首诗。

然而,那一精心策划的解放台湾计划却因一系列变故未能实现。

1950年初,国民党“保密局”抓获了我组织在台湾的工委委员陈泽民及工委书记蔡孝干。

蔡孝干的叛变导致岛内400多名共产党员被捕,吴石、朱谌之也被捕并遭杀害。

与此同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解放台湾的计划被迫搁置了。

正因如此,舒同作为“台湾省第一任书记”的历史使命,也因此未能实现。

1954年,我组织让舒同在山东省委书记和人民日报社社长间选择,他因对山东的感情选了前者,并兼任济南军区第一政委。

毛主席对舒同十分欣赏,曾向外国友人介绍说:“我领导一个国家,他领导一个省。”

然而,舒同在山东主政期间却遭遇了不少挫折,他后来甚至痛苦地表示被人欺骗了,对山东人民感到愧疚。

推测他应该是在经济建设任务中遇到了不适应或者不可抗的压力。

此后,舒同被调至陕西工作,晚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首任主席等职,1998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读者们,关于“历史人物舒同”,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0 阅读:19
历史文史道

历史文史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