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虽贪得无厌,却做了一件功在千秋的好事,至今我们都是受益者

具光阅览趣事 2024-11-07 05:09:16

在此文阅读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清朝,和珅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且他的名字更是成了贪婪与权谋的代名词。

和珅凭借非凡的才智与敏锐的政治手腕,不仅获得了乾隆皇帝的宠信,还积累了富可敌国的财产。

同时,也使“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成了一句流传百世的俗语。

但这位世人眼中的大贪官,却做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功德之事”,甚至这项功绩使得我们今天依然受益匪浅。

那么,这个功绩是什么?和珅为何会做出与其贪婪形象截然不同的选择?

少年坎坷

乾隆十五年,和珅出生,他的童年是不幸的,三岁丧母、九岁失父,此后一直和兄长和琳相依为命。

其实,兄弟二人还有一个继母,但继母王氏对兄弟俩很刻薄。

幸运的是,家中唯一的老仆吴伯,心疼这对孤苦伶仃的兄弟,对他们格外照顾。

吴伯不仅在物质上接济,还在精神上给予和珅极大的支持。

他带着和珅阅读各类书籍,从儒家经典到史书逸闻,甚至偶尔讲述一些民间传说。

而和珅对知识的渴望从未被贫苦抹去。

晚上,他总是独自坐在角落学习,即便是最为简单的书籍,对于和珅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宝藏。

和珅不仅努力学习汉语,还克服语言障碍,逐渐掌握了满语、蒙语、藏语。

这些读书的夜晚不仅是和珅逃避残酷现实的时刻,更成为他通往未来的道路上最初的步伐。

但真正让和珅平步青云、踏入朝堂中心的关键机遇,则来源于一次与权贵的偶遇。

当时,内务府大臣冯英廉无意中发现和珅年纪轻轻就精通多国语言,且对古典经书和时政议题的见解独到。

这让他深感惊讶,仿佛发现了一块尚未雕琢的璞玉。

抱着爱才之心,他不仅让和珅担任身边的助手,还将自己的掌上明珠许配给他,从而无形中助他迈入了朝廷的核心圈子。

有了伯乐的推举,再加上和珅自身的聪明才智,他的仕途一帆风顺。

他擅长在朝堂之上处理棘手问题,能够抓住时机在皇帝面前表现自己的智慧。

和珅不仅仅是一个听命行事的官员,他善于解读朝中派系的微妙关系,也精于在朝廷各派之间周旋,既不结怨,也不引人注目。

在处理国库和边疆事务时,他更是表现得游刃有余,既懂得体察民情,也善于提出务实的解决方案。

一次西北的灾荒,让朝廷上下陷入一片愁云。

其他官员在赈灾奏折上各说各话,却少有实质内容。

和珅则在呈给乾隆的奏折中,细致入微地剖析灾情,并提出多项解决方案,既高效又不损官民利益。

这份出色的奏折不仅获得了乾隆的肯定,更加深了对他的信任。

只是,官场的巨大权力也逐渐改变了和珅。

成权臣巨贪

他最初入仕时尚能保持清廉,但权力带来的诱惑无孔不入,最终一点点侵蚀了他原本尚存的正直之心。

在他破获的一桩贪污大案中,涉及一位名为李侍尧的官员。

和珅通过精明的调查和周密的布控,顺利掌握了贪腐证据,将此案告破。

可正是这次案子,彻底揭开了和珅对财富贪婪的渴望。

案件落幕后,他不仅获得了乾隆的重赏,还私下与同僚瓜分了部分赃款。

这种尝到甜头的经历,让和珅发现,通过官场的权力网络,他不仅可以掌控政局,还能轻松聚敛巨额财富。

之后,随着他的权力不断巩固,和珅的贪婪也如同开闸的洪水,再也无法遏制。

无论是征税、赈灾,还是边疆事务,他总能找到机会从中谋取巨额利益。

他逐渐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官员“朋友圈”,为自己积累了一张涉及京城、地方的关系网,进而达成了权力与财富的相互勾连。

各地的官员、商人为了攀附和珅,不惜送上厚礼,甚至朝中其他高官,若想谋取一官半职或保住地位,也会前来拜访奉承。

就这样,和珅的府邸,逐渐成为京城中最奢华的所在。

每逢佳节或宴会,他府中灯火通明,宾客络绎不绝,甚至,对于众多文人官员而言,能被邀请到和府,已是身份的象征。

但正所谓“盛极必衰”,和珅虽得乾隆宠信,但乾隆年事已高,皇位最终不可避免地传到了嘉庆手中。

新即位的嘉庆帝对和珅早有不满,认为他是前朝腐败的象征,并对其奢靡之风与贪婪行径深恶痛绝。

嘉庆四年,嘉庆皇帝正式下令彻查和珅。

多年的积怨一朝爆发,和珅在一夜之间从权倾朝野的巨贪变成了众叛亲离的阶下囚。

审查他的罪行时,大臣们列举了二十余条罪状,从贪污敛财、结党营私到侵吞民财,罪行累累,触目惊心。

人们发现,和珅的财产竟高达十余亿两白银,几乎相当于清朝国库数十年的收入,财产之巨让整个朝野震惊不已。

在被押入牢狱的日子里,和珅的境遇与昔日奢华生活形成了强烈对比。

他最得意的门客、追随者早已作鸟兽散,连往日的亲信也无一人前来看望。

这种情况下,和珅别无选择,最终选择了自尽。

至此,这位清朝最具争议的巨贪和权臣,结束了自己戏剧性的一生。

与《红楼梦》结缘

值得一提的是,和珅身居高位期间,做了一件大好事。

爱财的同时,他内心深处始终保留着对文学的深厚情感。

在他看来,书籍不只是求知的工具,更是情感和思想的寄托。

于是,在处理繁忙的朝务之余,他总是会抽出时间,沉浸在书香之中。

这期间,和珅遇到了那部将影响他一生的作品——《红楼梦》。

彼时,这部书籍以《石头记》为名在民间悄悄流传。

由于书中描绘了大量关于封建家族兴衰的内容,还包含了对封建礼教的深刻反思与批判。

因此,这样的书籍极易被视为“犯禁之作”,更随时面临查禁的风险。

某次,和珅的部下在街头偶然购得一份《石头记》的抄本,回府后将此书献给和珅。

出于对文学的好奇与喜爱,和珅打开书页,随即被书中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深深吸引。

随着一页页翻阅,和珅逐渐意识到,这部书绝不仅是描写才子佳人、家族兴衰的普通小说。

书中通过一个家族的起伏,映射了整个封建制度的病态和僵化,并揭露了社会生活的种种不公。

但和珅也清楚地知道,这样的作品若想流传于世,势必会遭到朝廷的阻挠,甚至可能因文字狱而遭毁灭。

于是,为了保护这部文学巨著,他想出了一种迂回的方式。

在乾隆面前小心翼翼地提到与《红楼梦》类似的文学作品,试探皇帝对这类题材的容忍度。

他在各种场合旁敲侧击地引导话题,提及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以探求乾隆的态度。

随着对话的深入,和珅察觉到乾隆对文学创作并非全然排斥,甚至在听到他描述的片段时表现出些许兴趣。

和珅知道,这就是最佳的机会。

他借机在一些交谈中,精心挑选了《红楼梦》中既富有诗意又不触及敏感内容的段落,在乾隆面前做了赏析。

面对和珅的巧妙陈述和生动解读,乾隆果然对书中的艺术描写产生了好奇,甚至在某些情节的讨论中频频点头。

和珅见状,心中暗自庆幸,也决定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来保护这部作品。

为了避免《红楼梦》在查禁中销毁,他还秘密安排了对书籍的收藏和抄写,以确保即便在朝廷施压的情况下,也能保存部分原作内容。

最终,在他的推动下,乾隆对《红楼梦》的兴趣不断增加,和珅也抓住机会向皇帝提出了将其解禁的请求。

就这样,这部原本可能被埋没、甚至消失于历史中的作品,得以重新出现在世人眼前。

成就传世名著

在成功保全《红楼梦》之后,和珅并未停下步伐。

他很清楚,这部作品虽然流传下来,但并未完成。

曹雪芹去世前只写完了前八十回,后续情节留有大量空白。

对和珅来说,这部描写封建家族盛衰和世态人情的文学杰作,若不能有一个完整的结局,将成为文化遗产中一大遗憾。

于是,他萌生了续写此书的想法。

和珅慎重挑选了续写的人选,最终将目光落在了当时文名颇高的高鹗身上。

高鹗以其扎实的文笔和对《红楼梦》的理解闻名于文坛,他不仅有出色的创作能力,还能揣摩原作的独特韵味。

另外,在续写过程中,和珅还亲自参与到《红楼梦》后续情节的构思中。

他要求高鹗在续写时保持谨慎,不仅要延续曹雪芹的创作风格,还要在情节细节上精益求精。

同时,他鼓励高鹗挖掘每个人物,在重大变故下的内心挣扎和复杂情感。

他还特别要求,在描写贾府的落败时,尽量避免夸张的手法。

而是要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家族盛极而衰的悲凉。

除了内容方面的把关,和珅还精心安排了《红楼梦》续作的出版与推广。

和珅深知,若想让一部作品真正为世人所知,光靠文字之美还不够,还需要广泛传播的渠道。

他组织了多场文学雅集,将高鹗续写的《红楼梦》手稿展示在众多文人墨客面前,引发了京城中不少文人的热议与关注。

最终,在和珅的推动下,《红楼梦》得以广泛传播,从一部可能被掩埋的禁书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文学瑰宝,成为无数人心中的传世经典。

或许和珅自己也未曾料到,他在权力场上纵横捭阖的同时,对《红楼梦》的保护和推动会成为他一生中难以被取代的功绩。

但正是他的这份坚持,让《红楼梦》在历史的风雨中得以留存,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结语

和珅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与反差,既是史上有名的巨贪,又曾位极人臣、深得皇帝宠信。

同时,在权谋与奢靡之外,他在文学上的一段“意外功绩”也令人回味。

正是因为他的保护与推动,《红楼梦》才得以完整呈现,成为传世不朽的文化瑰宝。

虽然和珅最终因贪腐身败名裂,但他对《红楼梦》的贡献,却成了他在历史长河中独特的一笔。

或许正是这段经历,让和珅的形象超越了单一的巨贪定义,变得复杂而立体。

信息来源:2009年2月23日 关于《和珅被赐死:查抄家产清单一览(图)》的报道

天津日报 2008年10月6日 关于《和珅襄助《红楼梦》出版:巨贪与贾宝玉同为情种》的报道

0 阅读:25
评论列表
  • 2024-11-07 12:54

    打开了,没看完,本想看。

具光阅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