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科创星投资超70家硬科技企业。

融资中国 2025-01-09 19:12:56

2024年,中科创星投资超70家硬科技企业。

2016年,“硬科技”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中科创星决定进入北京放眼全国进行投资布局。初到首都,两位创始合伙人李浩和米磊都参与了不少交流讨论会,偶尔碰到一些同行,都会被对方问上一句,“只投科技吗?哪种科技?”

除了投资之路备受质疑,募资端也是百般碰壁,LP也要问:“只在西安投资吗?”

如今,十余年耕耘,中科创星在投资数量、募资规模、退出业绩等多项指标上均创造佳绩,并成为硬科技时代,最懂科学家创业,最具标签式代表意义的硬科技投资机构。

就在2024年年底,中科创星完成北京三期基金的关闭,规模达33.2亿元,总在管规模超过110亿元。

最近几周,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李浩奔走在各地,“感觉投资已经有了‘春意’,最近我们很多项目的再融资都有不错的进展。”

更频繁地参与项目后续融资、帮助项目成长,这条硬科技培育之路,中科创星已经前行来到了新的里程。

超快跑

让业绩支撑募资

这一两年,中科创星屡屡传来募资好消息。

去年9月,北京三期基金刚刚官宣,时隔一年,三期完成了关闭,总规模达到33.2亿元。

从节奏看,这只基金从2023年年底启动,确定了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出资意向后,在6个月内顺利地完成了其他资金的募集。其中不仅有国字头引导基金的参与,更有新华保险这类保险资金的现身,另外还引入了一些产业方向的资金。

从募资结构看,中科创星的LP更加多元化,这也意味着,这家硬科技投资机构已经收获了更大范围LP的支持。

“在更多元化的LP认可硬科技投资之外,我们也感到了募资难度的提升。”李浩说,“首当其冲的就是对于稳定投资策略和合规方面的更高要求。”

回顾北京一期基金的募集,李浩直言,当时市场上并不认可硬科技投资,LP们主要的疑问在于,硬科技是否为一个有价值的方向?

而如今,硬科技投资已蔚然成风,几乎市场上的机构都在下注这一赛道时,如何千帆竞速,投出独立性和差异性,才是LP们关注的亮点。

“十年时间,我们已经证明了自己在赛道选择、业绩方面的能力。”李浩直言。

从赛道看,过去十余年时间,中科创星围绕硬科技赛道布局了光芯片、航空航天、量子计算、可控核聚变等诸多前沿赛道,并多次精准地踩中了行业爆发的前夕。

比如早在2013年,中科创星就开始布局光子技术,2014年开始投资光电芯片和半导体,2015年开始投资商业航天,2016年开始投资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2017年开始投资新能源,2018年开始投资量子计算,2019年开始投资储能,2020年开始投资大飞机产业链,2022年开始投资可控核聚变,2023年投资eVTOL。

除了对于赛道的精准把握,退出业绩也是中科创星能逆势募资的一个保证。“有业绩的保证,才能持续获得LP们的认可。”李浩进一步表示。

以退出为例,2020年,更多LP开始强调DPI及落袋为安。正是这一年,中科创星制定了严格的退出目标。李浩介绍,我们目标每只基金6年DPI争取达到0.5,7年DPI争取达到1,8年DPI争取达到1.5以上。

近几年,中科创星不断在内部强化这一退出要求,从结果看,这对基金退出已经产生了正面反馈。以中科创星的第一期基金——西科天使一期基金为例,如今已经完成3倍资金的返还,参与该基金的LP之一西高投,在中科创星此后发行的基金中,又多次参与投资。

“只有有业绩的保证,真正做到为LP负责,才能赢得他们长远的信任。”李浩直言。

寻找变革

投资更前沿、更创新的技术

虽然过去一年,整个创投行业都呈现缩紧的态势,但中科创星还是按照既定的节奏前进。

2024年,中科创星投资超70家硬科技企业,投资金额超18亿元,以光电芯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项目为主。

“最近三年,我们的投资节奏都非常稳定,投资逻辑也没有大的调整,如果一定要说变化,那么就是投资更加前沿的赛道,投资更具创新的项目。”

一个典型出手就是中科创星对光谱芯片赛道的下注。

事实上,过去十年来,中科创星一直希望能光谱领域有所布局,但却从未出手。一方面,赛道并不成熟,相关产业链也不完善,另一方面,十年来寻寻觅觅,也未见心仪的项目。

直到2023年,中科创星终于投资布局了这一领域的首个项目——求是光谱。

求是光谱成立于2017年,团队专注于光谱视觉芯片开发及应用场景探索,已经拥有20余年的光谱技术研究积累。

李浩进一步介绍,所谓光谱即光的频谱——光在不同波长的强度分布。由于不同物质的光谱具有唯一性,光谱也被称为“物质的指纹”。成像光谱能够同时展示物质的图像和光谱信息,因而可用于物质的检测、识别等。

在应用上,传统的光谱成像设备往往存在体积过大、成像时间长、价格高昂等问题,阻碍了成像光谱技术的推广,此前相关技术多应用于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

而求是光谱采用计算重建型的光谱方案,尝试解决光谱技术的消费级应用难题。具体来看,求是光谱利用了成熟的半导体工艺,在CMOS芯片上叠加光谱调制技术,以材料+算法代替传统分光器件,让芯片能够同时实现成像及光谱分析,从而记录物体形貌并分析物质。

凭借这一技术路线,求是光谱能够将光谱相机的尺寸缩小至传统设备的千分之一,成本也大幅降低至个位数。

在消费电子领域,求是光谱已经开始和手机厂商合作进行开发,开发光谱成像技术在手机终端的多种应用功能。可能的路径包括在手机端实现皮肤健康检测、色温检测及模拟动物视觉等。“求是光谱真正将多光谱技术应用到手机芯片中,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创造性的颠覆。对于产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变革开端。”李浩直言。

每一个颠覆性创新,往往都会带来产业迭代的巨变。对于中科创星而言,就是要捕捉这样的机会,并不断寻找下一个前沿、创新的机会。这一点不仅体现在中科创星对光谱芯片赛道的布局中,同样反映到对可控核聚变赛道的选择上。

纵观整个市场,中科创星算是是最早布局可控核聚变的投资机构之一,过去几年,在公开场合,米磊不断提及可控核聚变的巨大潜能。

但对于更多投资机构而言,这一领域的不确定性太大,风险也较高。核心原因在于可控核聚变距离商用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在选择这一赛道之前,中科创星的投研团队已经做过多年的研究,在李浩看来,中小型化核聚变装置的突破,降低了可控核聚变装置成本,使得商业公司有了入局的可能。最重要的是,诸多公司的突破,让大家对商业化的预期从还有几十年,拉近大约十年。

基于这一认知,2022年,中科创星下注了可控核聚变团队星环聚能。该项目团队源自清华。目前,星环聚能成功研制了D形高温超导磁体原理样机,磁体内最高场强达18T,为目前国内公开报道D形磁体的最高场强。

18T场强能够完全满足球形托卡马克装置达到聚变条件时的环向场强要求,该磁体的成功运行为公司下一代装置的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给予星环聚能资金方面的支持,帮助其度过早期的发展阶段,中科创星还积极推动产业链和其他资源导入。

而这也是这家早期硬科技投资机构的另一个投资风格——重度赋能。

深度赋能

做最耐心的“陪跑者”

去年以来,中科创星投资超70家硬科技企业,投资金额超18亿元,以光电芯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项目为主。其中,加注了多家创新企业,如智元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沃飞长空(eVTOL)、欧冶半导体(汽车系统级SoC芯片),原粒半导体(AI Chiplet)、瑶芯微(SiC功率器件)、星环聚能(可控核聚变)等,还新投资了硫基电池企业硫元科技、GPU创新企业行云集成、先进核能材料企业锂燃炬薪等前沿科技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除追投项目外,第一轮、第二轮投资占比超90%。

在投资端积极布局之外,李浩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投后赋能上。虽然市场上的投资人都在大谈“投后管理”,但是真正能把投后团队做到如同中科创星这样,和投资团队占比2:1的还是少数。

从过去一年的飞行旅程上,李浩带领团队行走在中国地图上,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到青岛、烟台、威海、雄安等地,沿着地图纵横探索,画出了一张繁忙的赋能路线图。

年中,李浩又一次充当领队,带领珀利材料、智谱AI、盛开新能、象生新材、声海智能、碳垣科技、碳际实业、纳诺特等企业负责人前往山东考察。

这一趟行程令李浩记忆尤深,“我们带领企业家们走进大型、链主企业有两方面的目的,第一就是培养并建立企业家精神,第二就是希望促成被投企业和大型链主企业构建更深度的合作。”

在烟台一站,万华化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廖增太分享了万华在企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故事,“听了廖董事长的分享,打动了我们在场的每一位创业者,这样的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超越金钱价值的正向驱动力。我们希望把这份内驱力带给每一位被投企业。”李浩回忆。

在中科创星内部的分享会上,李浩常提及一句话“只有项目成功,我们才会成功。”

这一价值观之下,中科创星深度赋能的工作已经持续很久,李浩介绍,如今,中科创星已经探索并构建了“软服务”+“硬服务”为一体的投后服务体系,帮助企业解决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经营管理和资源问题,助力硬科技企业成长。

具体看,软性服务以创业培训、融资服务、政策咨询服务为代表,旨在解决“人”“钱”“方向”相关的问题;硬性服务则体现在2015年中科创星参与发起了专业化的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陕西光电子先导院,给芯片创业企业、尤其是光芯片的企业提供价值数亿的专业化设备,提供小试和中试的平台,有效降低企业创新创业的成本。

剔除过去一年新投资的项目,中科创星投资企业的再融资率达到了68%。这也说明了,这样的深度赋能,已经初见成效。

“我们希望成为兼具财务VC能力和CVC能力的一家机构,既拥有财务VC的判断能力,能够非常精准地判断出项目的增值潜力和回报潜力。又能够像CVC一样对产业形成深刻理解,通过投后服务对被投企业带来产业赋能的价值。”

1 阅读:18
融资中国

融资中国

股权投资与产业投资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