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平,是中国第一位两次登上太空女性宇航员,同时也是首位在太空漫步的女性。
2021年,王亚平更是在太空中驻留183天之久,凭一己之力,挑战不可能!
当她终于能返回地面时,本以为她会风风光光的大步迈出,却没想到,她虚弱的根本无法走路,就连出舱也是被人抬着出来的。
对此,王亚平在接受采访时,道出了太空生活背后不为人知的心酸······
太空生活的艰难与挑战
2021年10月16日,伴随着火药燃烧的轰鸣声,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被送往太空。
这次,受党中央指示,他们要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航天员,要完成几项重要的任务:一是进行2~3次出舱活动;二是在太空中驻留6个月。
要知道,翟志刚、王亚平此时已经是第二次出征太空,对于他们来说,完成任务似乎就是轻车熟路。但殊不知,即便经验老道的航天员,提起上太空,也会发怵!
这就不得不提起在太空中要面临的那些困难了。
俗话说“人生最简单的事情,莫过于吃喝拉撒睡”,但你可曾想到,在太空中,这居然成为头等大事!而且极为不便!
平常,我们吃饭不过就是张张嘴、动动手,但若是在太空中吃饭,必须得格外小心!毕竟太空属于失重环境,稍有不慎就会导致食物四处乱飞,甚至污染舱内环境。
王亚平透露,在吃饭时,他们的动作必须要轻!缓慢端碗、夹菜、咀嚼。在咀嚼过程中,不能说话也不能走神,以防食物残渣飘出!
更棘手的还有如厕问题!如果操作不当,污染物可能会在整个密闭空间内弥漫,一不留神就可能酿成“生化危机”。
特别是女生,在面对特有的生理期时,更是非常尴尬。
首先,月经量的控制成为一大难题。在无重力环境下,血液和体液很容易四处飘散,弄脏周围环境。这对于有两位男同事作伴的王亚平来说,可谓是一件非常羞耻的事情。
其次,太空舱空间有限,不仅要容纳大量技术设备,还要给三位宇航员的生活留有余地,这就导致王亚平在更换卫生用品时,也很费力。
还有,睡觉在太空也是一大困扰。
长期处于失重状态下,身体缺乏支撑,根本无法平躺。此时,人的大脑会产生飘忽感,身体也会时刻悬浮,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更何况为了维持设备的正常运转,空间站一天24小时从不关灯。这对于王亚平这种睡觉浅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巨大的折磨。
为此,她必须时刻戴好眼罩,钻进特制的睡袋中,用绳子将自己的身体绑好,才能勉强入睡。
此外,持续漫长的太空之旅也会带来水资源紧缺的新难题!
毕竟目前只有地球上具备丰富的水资源,要想从地球往天上运水,这成本可不是一般的高。为了省钱,技术人员想出一个“炸裂”的方法——饮用“再生水”。
所谓的再生水,就是将航天员的粪便、尿液、体液,甚至是洗澡刷牙的污水,进行二次提纯利用。
经过提纯的水,虽然不具备地球上饮用水的标准,但起码能解决燃眉之急!
这个方法听起来靠谱,但对于航天员来说,喝下那杯自己“亲生”的水,实在是难以接受!王亚平更是评价其为“一种奇耻大辱”。
返回地面的“阵痛”期
俗话说“困难只是暂时的”,2022年4月16日,随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的顺利着陆,三名航天员终于重返祖国怀抱。
随着返回舱舱门缓缓打开,现场无数双眼睛期盼地看着,希望亲眼目睹三位英勇的航天员从舱内走出,分享征服苍穹的喜悦。
但现场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是,久经沙场的王亚平,竟然无力独自走出返回舱,而是被工作人员抬了出来。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王亚平在太空中遭遇了什么可怕的事情?
对此,王亚平解释道,这只是重返地面的“阵痛期”开始罢了!
要知道,长期在失重环境下生活,人体各个系统都会发生剧烈变化。
首当其冲的就是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问题。科学研究显示,在失重环境下,肌肉和骨骼的负重能力大大降低,长期如此就会加速肌肉萎缩和骨质流失。
据估算,每在太空滞留一个月,宇航员的骨量就会流失约1.5%。
对于王亚平来说,她在太空中驻留了6个月,导致她的肌肉和骨质都遭到了严重“腐蚀”。而如果此时她执意踏上地面行走,必然会导致骨折!
除了肌肉和骨骼之外,王亚平的身体其他部位也发生了明显“变形”。比如面部水肿,四肢因为长期失重而变长、变细······
可以说,太空生活对于人体系统的影响是全方位、立体式的。
面对如此巨大的身体变化,王亚平别无选择,只能积极进行康复训练。从最基本的平地行走开始,逐步增加强度,进行各种力量训练。
与此同时,她每天都要服用大把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并摄入足量的钙质、维生素D等营养素,以促进骨骼重新钙化。
虽然恢复过程曲折艰辛,但她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在接受采访时,王亚平依然满怀憧憬地表示:“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仍然会义无反顾地踏上太空征程,,哪怕付出沉重的代价。”
因为在她心目中,成为航天员是一种无上的荣耀,也是她儿时心心念念的梦想。
而要实现这个梦想,必然要付出不可思议的艰辛和汗水······
成为航天员的磨砺历程
这一切还要从王亚平小时候讲起。
1980年1月,王亚平出生于山东烟台的普通农家。虽然家贫,但这并没有影响她学习。
很小的时候,她的成绩就稳坐班级榜首,身体素质更是毫不逊色于班上的男同学。凭此,王亚平一直是各科任老师眼里的香饽饽。
就这样一直持续到高考前,一次偶然的机会,王亚平看到空军航空大学在招收飞行员,各方面素质超强的她,被老师推荐前去应试。
果不其然,她被选中了!从此开启了艰难的航天之路!
在学校,新生们每天都要接受劳累的体能训练。
从很平常的耐力长跑,到航天员特有的离心机训练、水下绞杀训练、野外生存训练······多种多样,应接不暇。
然而,王亚平从未对此感到厌烦和畏惧,而是将它们视为实现梦想的必经之路。
在央视的一档采访节目中,王亚平曾这样说道:“最累的时候,我一整天都在离心机中承受8倍地球重力的巨大压力旋转,吐得昏天黑地,但还要忍住不适!我知道,航天员这条路不好走。”
可她没有提起,她曾经独自一人,在漫天沙漠中生存了19天!靠着双腿,徒步380公里,慢慢走出沙漠!
她并没有提起,为了训练耐力,她曾在水下连续浸泡4个小时,打破人体生理极限······
经过四年的刻苦磨砺,王亚平最终顺利通过各项考核,被分配到武汉空军部队,成为了一名战斗机飞行员。
然而,要想真正进入太空,并非易事。要在一众飞行员中脱颖而出,获得极为有限的名额资格,她必须每天不分昼夜地投入训练,以期增强体能和航天知识,赢得上级认可。
终于,经过多年苦训,在2010年,王亚平和其他6位女性一起,被选为第二批中国女航天员。
2013年、2021年,王亚平更是两次搭乘神舟飞船前往太空,开启了女性航天员的太空之旅。特别是当她第一次出舱行走时,她所有的付出终于换来了回报。
那是2021年11月7日,王亚平奉命穿上重达120公斤的航天服,打开舱门,与翟志刚一起,缓慢走出太空舱。
当她漂浮在浩瀚太空之中时,望着黑压压的天空,和蔚蓝的地球,她释怀了。
原来,这么多年吃得苦,没白吃!
写在最后
面对巨大困难,王亚平用顽强的意志和勇气战胜了一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
而在那片浩瀚无垠的星空中,王亚平便是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照亮了无数航天事业的追梦人前进的道路。
在不远的将来,定能看到更多王亚平般的女性英雄冲上云霄,在浩瀚宇宙中写下新的传奇。
参考信息来源
【1】新华网——王亚平回忆太空之旅:没有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重托
http://www.xinhuanet.com/video/20240424/936bdf03f8cf43369c603823bc802f30/c.html
【2】人民网——“最美太空教师”王亚平讲述三次太空授课心路历程
http://v.people.cn/n1/2024/0416/c432795-40217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