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科技有多发达?其超级工程“木龙”失传于明朝,乾隆为之惊叹

苏御泽啊 2025-04-01 15:12:38

在人们印象中,古代治水无非是“堵”与“疏”。但你知道吗?我大宋曾诞生过一项名为“木龙”的超级工程,它无需机械动力,却能驯服黄河怒涛。然而,这项技术却神秘失传数百年,直到清朝,一位小官从古籍中才破解了它的秘密,甚至让乾隆亲自嘉奖!

【宋代黑科技:木龙横空出世】

公元1019年,北宋官员陈尧佐任河北转运使,兼知滑州,督理河务。面对黄河决堤的危机,他发明了一种颠覆性的装置“木龙”以杀水势。《宋史·河渠·黄河》载:“(木龙)凿横木,下垂木数条,置水旁以护岸”,元代贾鲁治河也曾用木龙。

木龙是由巨木捆扎成龙骨结构的“木梳”状防汛拦水工具,沉入河底后能利用“挑溜停淤”原理巧妙引导水流,它就像一道“水下长城”,既能保护堤坝不被冲垮,又能借水力自然清淤,可谓一箭双雕!

这种“以水治水”的智慧,比现代水利工程早了近千年,对预防黄河溃泛起到重要作用,以致后世有“木龙断天下乱”的说法。现代的导流堰、丁坝等水利设施,原理与木龙如出一辙!

然而,随着朝代更迭,到了明朝,木龙的制作工艺竟逐渐失传。后世治水官员翻遍典籍,也只能找到只言片语。

【乾隆下江南:木龙竟是皇家治水王牌?】

乾隆五年,清口御坝遭遇险情,紧急情况下,河道总督高斌果断启用失传已久的木龙,附于清口西侧御坝下,导引黄河北行。令人震惊的是,仅用数月,肆虐的洪水竟被驯服!消息传到紫禁城,乾隆皇帝大为震撼。

后来河东官员完颜司空效仿此法,效果更为显著。木龙能引导水流保护此岸堤坝,同时冲刷对岸淤沙,比起传统疏浚河道的方法事半功倍,堪称治河利器。

乾隆十六年,皇上首次南巡,亲至清口阅视木龙,并赋诗奖励。在后续的南巡中,他也多次亲临清口,阅视河工木龙,并指示河臣改扎添设。直到道光年间,仍有额设钩手,专备编扎木龙之用,可见对其重视程度。

【失传已久的木龙如何现世?】

那么失传数百年的木龙究竟是怎么又在乾隆年间现世的,这里不得不提及雍正年间的一个官员——汉阳人李昞。

陈尧佐发明“木龙杀水法”堵黄河缺口,提出“下薪实土法”防钱塘潮,其所筑长堤,逶迤绵延长达千余里,人呼为“陈公堤”。由于陈尧佐恩泽一方百姓,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也为其立传,其中详细记载了木龙的应用方法。

到了清朝雍正年间,汉阳人李昞在泰州担任通判时,偶然读到曾巩的文章,对木龙颇感兴趣,潜心研究后竟复原了木龙,并将此法上奏给河道总督高斌,木龙治河之法才重见天日。乾隆十六年,李昞将木龙图说、成规、纪略、题咏等,辑成一书,一并刊行,题为《木龙书》。

如今世人见到精妙器物,常以为是西方技术的功劳,却不知中国古代早有此类利国利民的智慧。当我们惊叹于都江堰、大运河的奇迹时,木龙却鲜为人知,却不知中国古代又有多少像木龙这样的先进技术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