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夏末,我抵达北京。
闷热的空气里,一丝风都没有。
我手里紧紧攥着一份泛黄的信封——一份迟到了两年的烈士通知书。
信封上的“绝密”二字,像针一样刺着我的神经。
我此行的目的,是揭开这份通知书背后,关于红四方面军参谋长李特的故事。
故事要从安徽霍邱县文史员刘士洪说起。
两年前,他得知李特被追认为烈士的消息后,欣喜若狂。
然而,烈士通知书却迟迟未到。
他一次次跑到省民政厅询问,得到的总是“没有收到”的冰冷答复。
老刘心急如焚,他知道这份通知书对李特,对历史意味着什么。
我仿佛看到老刘失望的背影,在来往的人群中显得格外孤单。
他佝偻着身子,手里紧紧攥着李特的生平资料,仿佛那是他最后的希望。
我能体会到他内心的焦灼和无奈,这不仅仅是一份文件,更是对一位为革命奉献一生的老兵的交代。
一年后,老刘再次踏上前往合肥的火车。
这一次,他依然无功而返。
省民政厅的科员们似乎已经对他的来访习以为常,敷衍的语气里透着冷漠。
老刘的希望,就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飘落到不知名的地方。
我开始思考,是什么让这些工作人员如此漠然?
是繁忙的工作?
还是对历史的淡忘?
或许,两者皆有吧。
在和平年代,人们似乎很容易忘记那些曾经为我们负重前行的英雄。
1998年,老刘孤注一掷,踏上了进京的火车。
他辗转找到解放军总政治部,得到的答复却是:通知书早已寄出!
老刘的心沉了下去,难道通知书真的丢失了?
他不敢想象,如果这份通知书真的找不回来,该如何面对李特的在天之灵。
几天后,老刘再次出现在安徽省民政厅。
这一次,他直接找到了那位科长,并出示了总政治部的证明。
科长起初并不相信,甚至带着几分不耐烦。
但当老刘说出通知书的编号——军烈(96)001号时,科长愣住了。
他打开档案柜,一份落满灰尘的文件赫然出现在眼前。
那一刻,老刘的眼泪夺眶而出。
他颤抖着接过通知书,内心五味杂陈。
两年的奔波,两年的等待,终于换来了这一刻。
然而,科长轻飘飘的一句“总政治部直接转到霍邱县不就好了”,却让他如鲠在喉。
我仿佛能感受到老刘当时心里的悲凉。
他为李特感到不值,更为这个社会的冷漠感到痛心。
一个用生命换来的荣誉,竟然被如此草率地对待。
李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早年求学于唐山交通大学,后赴苏联学习军事,回国后投身革命。
他曾担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西路军参谋长,为革命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草地分兵"事件却让他背负了多年的不白之冤。
我想起了法国大革命时期,那些为自由而战的英雄,他们也曾遭受误解和迫害。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英雄的命运往往充满坎坷。
如今,李特终于得到了应有的 recognition。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人的故事,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更要尊重那些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人们。
我合上信封,思绪万千。这份迟到的正义,来得太不容易。它不仅是对李特英灵的告慰,也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正义的坚守。而老刘的执着,更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像老刘这样的人,守护历史的真相,传承英雄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