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缘风险加大?欧洲公司却在留守,如何看待它们的中国策略

祥孝评国际 2023-04-30 09:00:03

在欧洲,中国地缘风险的流言甚嚣尘上。日益加剧的地缘紧张局势,使得欧洲许多公司的乐观情绪削减。这些欧洲公司,因为在中国投资的不确定性,便开始担忧了起来。

地缘风险是否影响了来中国投资的欧洲公司?

实际上,大多数欧洲公司选择继续在中国留守,已经给出了真切的答案。

以德国的公司为例,现在的中国,仍然是德国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我们从一组数据上就可以看出端倪。德国企业在2022年上半年的直接投资高达100亿欧元,创下了历史新纪录。而2021年上半年也有62亿欧元。这些投资,遍布汽车、化工等,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可以说,中国在世界上不断增加的影响力,以及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已经让欧洲公司,在政客怂恿和切身利益面前,作出了明确的选择。

欧洲公司会不会因为突发地缘风险撤出中国?

如果中美博弈日趋激烈,美国要求欧洲公司撤出中国,欧洲又该如何选择?咱们的结论就是,欧洲很可能不会答应美国的要求。

因为,欧洲公司对中国的依赖性太大了,同时这些公司也预期,未来继续受益于中国市场的机会也很大。特别是,欧洲的一些制造业公司,它们在中国已经建立了一整套产业链。中国作为它们的生产和销售市场,长期来看有望实现巨大利润。

此外,在其他方面,欧洲公司也尝到了实惠。比如:中国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还有中国较低的能源成本。这些都是欧洲公司不会轻易放手的好处。除了中国,欧洲公司在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很难找到这些好处。

甚至,撤出中国的决策,还关系着欧洲公司的生死存亡。比如,德国的汽车制造商,大众、宝马、梅赛德斯奔驰,这些公司三分之一业务都在中国开展。他们对于中国非常依赖,失去了中国,反而会使得这些公司陷入巨大的风险。

如何看待欧洲公司的中国策略呢?

既然美国和欧洲政客给欧洲公司强加了,所谓的地缘风险。那么欧洲公司在不离开中国的前提下,又有什么应对策略?中国又该如何帮助它们呢?

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欧洲公司应对中国风险的两点策略。

一、欧洲公司搞部分分割,让自己的产品供应链保持多元化。

欧洲公司的重大改变之一,就是让自己产品的供应链多元化,甚至部分生产线搬离中国,而中国市场将继续保留。一些公司在较少风险的国家,设立额外的生产基地。

这些公司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少中国风险。比如:一些公司在印度或者越南,筹备了新的生产线。

对于欧洲公司的这些变化,我们又该如何减少它们的担忧呢?

我认为:如果这些公司将生产线放在国外,中国可以设法,让产品进入中国的流程,变得更困难。另外,我们还要设法让这些公司感受到,国外投产的成本将大大增加。

此外,我们还要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来帮助这些公司,让这些公司把生产线留在国内。在利益的驱使下,这些公司对中国的依赖自然更强。

二、欧洲公司的核心回归中国,成为一家新的综合公司。

欧洲公司的重大变化之二,就是将其核心技术产业,搬到了中国之内。这样在中国市场上,该公司的核心技术,生产和销售、以及市场,都会一蹴而就。而这家公司,已经可以脱离母公司,成了一家新的综合公司。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一家公司可以分为,核心和外延。其中,公司核心一般是由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构成。这些核心技术部门,一般都留守在本国内部。而公司的外延就是,公司的生产线、销售市场等。公司外延,可以在国外也可以在国内。

为了应对中国风险,很多欧洲公司把核心和外延合并到了一起。也就是,这些公司把核心技术部门,转移到了中国。这样在中国的公司,也就成了一家不怕地缘风险的综合性新公司。可以单独在中国运营。

我认为:对于欧洲公司的这种选择,我们对此应该大力欢迎,鼓励他们的核心技术部门,在中国安家。我们甚至可以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来加以引导。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税收调节,增加这些公司的核心和外延之间的流程成本。另一方面,大力扶持核心技术部门来中国发展。从而引导它们的核心,为了降低成本而移步中国。

综上所述,以上就是在地缘风险甚嚣尘上的背景下,欧洲公司应对风险的策略。以及龙舞总结的,我们留住它们的好办法。

可以肯定的是。欧洲公司离不开中国市场,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可以让这些公司,对欧洲和美国的那些政客的嘴脸,嗤之以鼻。只要我们和欧洲的经济利益,如胶似漆,那么美西方政客的如意算盘,就会落空,中欧贸易定会有长远的发展。

0 阅读:36

祥孝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