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普拉东诺夫的《切文古尔镇》:狂热年代的宏大叙事和人的奴役

颜威说历史 2024-12-17 17:14:37
安德烈·普拉东诺夫

安德烈·普拉东诺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人物,代表作《切文古尔镇》《基坑》《初生海》。他被誉为“杰出的作家”“散文大师”和“当代伟大的艺术家”。

安德烈·普拉东诺夫作品的批判性和揭露性都很强,导致他多次被封杀。《切文古尔镇》《基坑》《初生海》是他的三部反乌托邦文学作品,以反乌托邦的形式来完成对社会的批判。

《切文古尔镇》

《切文古尔镇》创作于1927年,完成于1930年。是普拉东诺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俄国文学中最神秘的作品之一。故事很简单,说的是德瓦诺夫奉命赴边远草原地区了解调查是否具备马上建立社会的条件。途中遇到了科片金。随后他们深入草原的村村寨寨,出主意、下命令,“帮助”建设伟大的乌托邦。

在当时的切文古尔镇,人们都认为他们已经实现了伟大的乌托邦梦想,因为这里的有产者、资产者早已被集合起来枪杀,他们专门成立了一个消灭富农和资产阶级分子的小分队,然后把他们的家属赶了出去,钱财粮食一律充公。

所以,在这里,他们认为已经消灭了不平等和剥削,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平等”的享有一切。但是最后这里根本没有人劳动,没有产出,他们把充公的粮食吃完之后,没吃的,只能吃野生植物。甚至他们连房子都不住,躺在舒适的床上则会被认为是“既可耻又无聊”。他们露宿草原,彼此靠肉体取暖,还让做梦成为主要职业。

故事的最后,贫穷落后的切文古尔镇在哥萨克骑兵的进攻中不堪一击,最终沦为废墟。主人公德瓦诺夫投湖自尽,悲剧性收场。

总之,《切文古尔镇》将俄国十月革命初期,触目惊心的贫穷、落后、饥饿、混乱描写得淋漓尽致。那么,普拉东诺夫写这个故事的本质是什么?在那个狂热的年代,宏大叙事占据了一切,宏大叙事之下,人被加倍的奴役,个体在这种宏大叙事中被淹没,人的价值被剥夺。

狂热年代的宏大叙事和人的奴役

长期处于专制社会中的俄国人,饱受剥削、压迫和奴役,他们看不到明天的太阳,不知道怎么办?社会黑暗到了极致,沙皇的残暴统治之下,人人过得朝不保夕,民不聊生。进入到20世纪,俄国人终于看到了曙光,那就是十月革命的胜利。

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鼓舞了俄国人,而且大人物还描绘出未来社会的宏大计划,一幅完美无缺的令人神往的社会蓝图。那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奴役的理想社会:那里生产力高速发展,物质达到极大丰富,一切按需分配,人人平等。总之,那是一个美好的社会。

大人物们描绘出伟大蓝图后,整个社会进入了狂热时代。每个人都是激情澎湃,社会热火朝天。甚至为了实现伟大的目标,很多人都不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民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二十年代末期,工业化取得了一些成就。而这些成就又进一步刺激了人们构建新型社会形态之美好国度的激情,于是整个社会在满溢的亢奋情绪中开始了剥离理性、不计代价的新型社会“宏伟计划”建设。随后这种新制度、新社会的尝试以失败告终。

尝试失败后,人们越来越感觉当初的伟大蓝图如同镜花水月一般,如同海市蜃楼、空中楼阁,曾经那些所谓的誓言、诺言变得是那么的荒谬和荒诞不羁。而所有的个体也被无情卷入到了这股前所未有的洪流之中,失去了自我。他们完全成为劳动的机器,劳动于是成为一种集体性的政治狂欢。一个原本应该鲜活的生命个体却被宏大叙事的牢笼驯化,蜕变为动物一样的存在,人性的异化可见一斑。

安德烈·普拉东诺夫的《切文古尔镇》以梦幻的叙事方式再现了那个特殊时代的独特景象,让我们对当年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这种以一种蓝图式的诗意狂想来作为社会建设的行动规划,这种狂想带有浓重的乌托邦宇宙论色彩。宏大叙事淹没个体最终会演变成为一种极权,社会将走向更加的专制,而人的奴役将会加重。

本文参考文献:

普拉东诺夫.《切文古尔镇》

刘进才.文本意象、怪诞美学与政治隐喻——从普拉东诺夫的《基坑》到墨白的《风车》

0 阅读:19
评论列表

颜威说历史

简介:故事说人物,人物说人性,人性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