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临终遗言,仅用四个字,就道出他不放张学良的根本原因

史新说 2023-01-26 09:42:06

张学良作为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不管是其在政治方面还是在感情方面,都具有太多争议。

张学良最大的争议点,便在于其一枪不放就放弃了东北三省,让日本人尝到了侵略的甜头,助长了其嚣张气焰,也导致了东北三省百姓陷入水深火热当中。

在张学良之后的所作所为中可以看出,从本质上,他还是想为了国家和民族做一些事。在面对日寇入侵,蒋介石依旧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疯狂的对共产党人围追堵截。

频繁内耗,势必会亲者痛仇者快,于是,张学良便想着能够让蒋介石联共抗日,一致对外。在几次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张学良决定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接受联合抗日的结果。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蒋介石被活捉,多方开始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开始多次周旋,最终和平解决了争端,蒋介石接受联合抗日的主张。

当“西安事变”被解决之后,张学良却没有为了自己的安全考虑,跟随蒋介石回到了南京,自此便开启了长达54年的囚禁生活。

一直到了蒋介石去世,张学良都没能等到自由,那么,经过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退居台湾的蒋介石,一直到去世前都没将张学良释放,到底是为了什么?

针对于张学良的问题,蒋介石在去世之前曾留下了4字遗言,道出了不放张学良的根本原因。

误信他人,蹉跎一生

张学良在“西安事变”解决之后,完全可以独善其身,但是其性格方面的缺陷让他走了一步错棋。

张学良从东北撤出之后,也意识到自己错了,于是做梦都想拥蒋抗日,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搞了这样一出。

虽然,经过几方的斡旋,“西安事变”也得到解决,但是对于蒋介石本人来说,如果张学良不送他一程,他自己还感觉心里没底。

蒋介石的为人,世人皆知,变脸变得比六月的天还快。但是,当时宋子文与宋美龄等人皆向张学良保证,他可以从南京安全返回。

并且张学良也觉得,自己这么做让蒋介石毫无颜面可谈,自己应向蒋介石表达足够的诚意,只要是蒋介石真能联共抗日,自己愿意承担做错事的后果。

但是他不明白,政治的世界里,又如何会有对错之分。张学良还是太年轻了,虽然当时已经36岁,但他并非政治场里拼杀出来的,而是由一个公子哥一步步蜕变过来的。

前半生的经历,相对于蒋介石来说,还是过于单一了,张学良的性格太过耿直,他以一个东北大汉的心胸去考量蒋介石,实在是错了。

宋美龄保证过又怎么样,等到了南京,蒋介石翻脸无情,张学良再想回去,根本不可能了。放虎归山的事儿,张学良能干,蒋介石才不会干。

蒋介石临终前4字道出不放张学良的原因

也就是这样,不管是宋美龄求情,还是于凤至求情,亦或者是各式各样的人。蒋介石可以为了“兄弟情义”,不杀张学良,但是,他一直到临死之前,都没想过要释放他。

不管是在溪口,还是在台湾,张学良都是被幽禁在最为偏僻的地方。经过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再到后来退居台湾。

在1956年,蒋介石70大寿上,张学良托人送了蒋介石一块瑞士名表。言下之意,有提醒蒋介石看看时间之意,毕竟自己被关押了那么久,而蒋介石也到了古稀之年,差不多可以放自己出来了。

但是,蒋介石转手就送给了张学良一根制作精美的拐杖,张学良一看,蒋介石是铁了心的不放自己了。

好在,张学良还是心态好,熬到了蒋介石油尽灯枯的那一天。在蒋介石去世之前,针对于张学良的问题,蒋介石向蒋经国嘱托只有4字:“不可放虎”。

即便是过了这么久,张学良的资历以及威望,仍旧可以被当成一块招牌。蒋介石在去世之前,国民党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而蒋经国的手段与威望,比蒋介石差得远。

虽然蒋介石早早为蒋经国铺好了路,但是对其能够平息国民党内部的争执,蒋介石并不看好。一旦张学良被释放出来,被对手当成了金字招牌,蒋经国怕是会扛不住。

因此,为了避免节外生枝,蒋介石嘱咐蒋经国不要把张学良放出来。而蒋经国也只要顺从父亲的遗愿。

一直到了蒋经国去世之后,张学良才在1990年被释放,这一辈子最好的时光,就这么过去了。

后记

如果当时张学良能够不那么任性,坚持留在东北军的内部,以他当时的兵力以及掌握的资源来看,在抗日战争中打几场硬仗,洗掉自己的污点,再配合自己的长寿基因,未来将不可限量。

蒋介石给他上了一课,让他知道人心险恶,让他知道何为政治,张学良没想到,这一次教训,就葬送了一生好时光……

0 阅读:475

史新说

简介:旧的历史新的解说,和我一起畅游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