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学术清洗”风暴:美国高校集体“向右转”?

国际视野窗 2025-03-23 23:14:39

一场震动美国学术界的 “大地震” 正在上演。2025 年 3 月 21 日,哥伦比亚大学在联邦政府的 4 亿美元经费威胁下,最终选择 “屈膝”—— 同意将中东研究系置于学术接管之下,并改革招生政策。这一决定不仅让全美高校陷入 “寒蝉效应”,更标志着特朗普政府对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意识形态围剿进入新阶段

“九项铁令” 下的学术投降

特朗普政府开出的 “和解清单” 堪称激进:除了要求哥大赋予校园警察更大执法权、取消 “多元化声明” 等条件外,最具争议的莫过于对中东、南亚和非洲研究系的 “学术接管”。该系长期因对以色列政策的批判性研究饱受保守派攻击,如今校方被迫同意由外部学者主导课程改革,这被视为对学术自治的 “致命一击”。

哥大临时校长阿姆斯特朗在声明中强调 “不会损害学术自由”,但实际举措却引发强烈反弹。前中东研究系主任波洛克直言:“这只是一所大学的一个小系,但将在全国产生连锁反应。” 正如《纽约时报》所言,全美高校正密切关注哥大的选择,视其为其他敏感学科 —— 如气候变化、性别研究 —— 的 “风向标”。

高校 “集体右转” 潮

哥大的妥协绝非孤例。数据显示,全美已有近 200 所高校删除了 “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DEI)政策,关闭相关办公室。加州大学董事会率先取消 “多元化声明” 要求,达特茅斯学院则聘请支持废除 “出生公民权” 的共和党法律顾问执掌移民事务。更令人不安的是,联邦政府正以 “反犹太主义”“种族隔离” 等罪名调查 60 余所高校,宾大、缅因大学等名校已被冻结数亿美元资助。

这种压力下,高校管理层陷入 “生存焦虑”。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将高校行业展望下调为 “负面”,哈佛、约翰・霍普金斯等校开始冻结招聘。保守派智库传统基金会的塞韦里诺直言:“奥巴马时代的民权法被 DEI 议程取代,现在高校终于开始守法。” 而讽刺的是,特朗普与副总统万斯均出身常春藤名校,却成为这场 “学术清洗” 的推手。

学术自由 VS 政治博弈

普林斯顿校长艾斯格鲁伯将此次事件比作 “1950 年代的红色恐慌”,认为这是对美国大学精神的根本威胁。法律专家指出,特朗普政府的行政手段存在程序漏洞:联邦拨款附加条件需经过法定程序,而当前做法涉嫌违反第一修正案。哥大奈特研究所主任加法尔表示,高校完全有法律依据提起诉讼,但至今无人行动,暴露了管理层的 “怯懦”。

这种沉默背后,是复杂的利益权衡。部分高校因亲巴勒斯坦抗议失去捐赠者,联邦干预反而成为 “政治掩护”。卫斯理大学校长罗思批评:“对制度中立的迷恋让懦弱成为政策。” 而北卡大学前校长索普则坦言:“校长们要保护历史、资金和人员,无法全面抵抗。”

“红色恐慌” 重现?

随着哥大中东系被接管,美国学术界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特朗普政府的 “学术红图” 不仅重塑校园生态,更试图将保守主义价值观强加于教育体系。这场博弈中,高校的妥协或许能换取短期资金,但代价却是学术独立的根基。正如《卫报》所言:“当联邦资金成为思想审查的武器,美国高等教育的灵魂正在流失。” 而这场风暴,远未到平息的时候。

震惊!特朗普用经费大棒狠砸常春藤,哥大中东系沦为 "学术人质"!这场 "学术清洗" 是对自由教育的致命一击,还是保守派的 "拨乱反正"?你的点赞转发,正在见证美国高等教育的历史转折点!

0 阅读: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