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儿之谜
在清末民初那会儿,天下大乱,百姓的日子过得跟那寒冬腊月里的冰碴子似的,又冷又硬。
在那江南水乡的一隅,有个不大不小的庄子,名叫柳溪庄。
这庄子四周环水,绿树成荫,倒是个避世的好地方。
庄子的主家姓赵,人称赵老爷,是这一带有名的富户,家里田产无数,金银满仓。
赵老爷为人厚道,对待长工短工皆是宽厚有加,从不克扣工钱,因此,每逢农忙时节,前来寻工的汉子总是络绎不绝。
这一年秋天,庄稼地里一片金黄,赵老爷便又招了些人手来帮忙收割。
其中有个年轻男子,名叫李大山,长得五大三粗,膀大腰圆,力气大得能扛起一头小牛犊。
李大山初来乍到,对庄子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尤其是那庄后的大片竹林,竹影婆娑,清风徐来,让人心旷神怡。
他每天除了干活,总爱往竹林里转转,一来二去,倒也自在。
赵家有个规矩,长工们住在西厢房,而主人家则住在东厢房。
东厢房那边,时常传来丝竹之音,笑语盈盈,透着富贵人家的气派。
李大山虽然好奇,但身为下人,自然不敢随便窥探。
一日傍晚,李大山刚忙完手头的活儿,正打算回房休息,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东厢房那边传来。
紧接着,一个身着华丽衣裳的妇人,慌慌张张地冲进了他的房间,神色紧张,眼中满是惊恐。
这妇人不是别人,正是赵老爷的夫人,赵夫人。
她平日里端庄贤淑,从未有过如此失态之举。
李大山见状,不由得愣住了,心想:“这赵夫人今儿个是怎么了?
莫非是遇到了什么急事?”
赵夫人见李大山愣在原地,也顾不上许多,一把拉住他的手,急切地说道:“大山,你快把秀儿带走!
快!
再晚就来不及了!”
李大山一听,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想:“秀儿是谁?
为啥要我带走她?”他正要开口询问,却见赵夫人已经转身,从怀里掏出一块玉佩,塞到他的手里,低声说道:“这是信物,你见了秀儿,她自然会跟你走。
记住,一定要保护好她,千万别让她落到坏人手里!”
话音未落,赵夫人便匆匆离开了房间,留下一脸茫然的李大山站在原地。
他低头看了看手中的玉佩,那玉佩晶莹剔透,上面刻着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一看就不是凡品。
李大山心中疑惑重重,但转念一想,既然赵夫人如此着急,此事定有蹊跷。
他不敢怠慢,连忙收拾了一番,趁着夜色,悄悄出了庄子,往竹林深处走去。
竹林里夜色朦胧,月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
李大山沿着一条蜿蜒的小径,一路前行。
不知走了多久,他忽然听到一阵悠扬的歌声,从前方传来。
那声音清脆悦耳,宛如天籁之音,让人心旷神怡。
李大山循声而去,只见前方不远处,有一座小巧的竹屋,竹屋前,一个身着青衫的女子,正对着月光,低声吟唱。
那女子长发披肩,面容清秀,宛如画中的仙子一般,正是赵夫人所说的秀儿。
李大山见状,心中不由得一紧,他快步上前,轻声呼唤道:“秀儿姑娘,是我,赵夫人让我带你走。”
秀儿闻言,转过身来,一双明亮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李大山。
她见李大山手持玉佩,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点了点头,轻声说道:“原来是你,那就有劳公子了。”
李大山不敢怠慢,连忙上前,搀扶着秀儿,沿着原路返回。
一路上,秀儿默不作声,只是偶尔抬头,望着天上的月亮,眼中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李大山心中好奇,但又不敢多问,只能默默地陪着她。
不知过了多久,他们终于走出了竹林,回到了庄子。
此时,天色已亮,庄子里的长工们已经开始忙碌起来。
李大山见时机已到,便带着秀儿,悄悄离开了庄子,往镇上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他心中七上八下,不知道赵夫人为何要让他带走秀儿,更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秀儿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轻声说道:“公子不必担心,我自有分寸。
只是,此事关系重大,还望公子能守口如瓶。”
李大山闻言,点了点头,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保护好秀儿,绝不让她受到任何伤害。
两人一路颠簸,终于来到了镇上。
镇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李大山带着秀儿,找了一家客栈住下。
客栈里,秀儿终于开口,向李大山讲述了自己的身世。
原来,秀儿并非赵家的丫鬟,而是赵老爷的亲生女儿。
当年,赵老爷年轻时,曾在外闯荡江湖,结识了一位貌美如花的女子。
两人情投意合,私定终身。
然而,赵老爷的家族却不同意这门婚事,认为那女子出身贫寒,配不上赵家。
无奈之下,赵老爷只能与那女子分手,回到了家中,继承了家族的产业。
几年后,赵老爷娶了现在的赵夫人,生下了几个儿女。
然而,他心中始终忘不了那位女子,更忘不了他们之间的约定。
直到有一天,赵老爷收到了那女子寄来的一封信,信中说她已经生下了一个女儿,希望赵老爷能认下这个孩子。
赵老爷看罢书信,心中五味杂陈,他既想认下这个孩子,又怕引起家族的不满和纷争。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将秀儿秘密地养在了庄后的竹林里,派了一个心腹的丫鬟去照顾她。
而那块玉佩,就是他们之间的信物。
然而,好景不长,赵老爷的家族还是发现了这个秘密。
他们担心秀儿的存在,会影响赵家的声誉和地位,便派人暗中监视赵老爷和秀儿。
赵夫人得知此事后,心中也是五味杂陈。
她虽然嫉妒赵老爷对秀儿的关爱,但她更明白,秀儿是无辜的。
于是,她决定暗中帮助秀儿,让她离开庄子,远离这场纷争。
秀儿说完自己的身世,眼中已经满是泪水。
李大山听罢,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他没想到,赵家竟然隐藏着如此惊天的秘密,更没想到,自己竟然会卷入其中。
然而,事已至此,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带着秀儿,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让她能够过上平静的生活。
两人一路奔波,终于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小村庄。
村庄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仿佛与世隔绝一般。
李大山见此处甚好,便带着秀儿,在这里安了家。
他们租了一间简陋的小屋,靠打渔种田为生。
虽然日子清苦,但两人相依为命,倒也过得其乐融融。
秀儿心灵手巧,不仅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时常编织些手工艺品拿到集市上去卖,补贴家用。
李大山见秀儿如此贤惠,心中更是欢喜。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赚钱,让秀儿过上更好的日子。
然而,就在他们以为可以从此过上平静生活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却打破了这份宁静……
那日,李大山和秀儿正忙着在院子里晒渔网,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两人抬头望去,只见一匹快马如飞般奔来,马背上坐着一个身着锦衣的公子哥儿,身后还跟着几个随从。
那公子哥儿到了村口,也不下马,只是朝着村里大声喊道:“赵秀儿,你给我出来!
我知道你在这里!”
李大山一听,心中不由得一紧。
他一把拉住秀儿的手,低声说道:“秀儿,不好,怕是赵家的人找来了。”
秀儿闻言,脸色也变得苍白。
她看了看李大山,眼中满是无助。
李大山咬了咬牙,说道:“别怕,秀儿,有我在,我不会让他们带走你的。”
说罢,他大步走到门口,迎着那公子哥儿走去。
那公子哥儿见李大山出来,眼中闪过一丝怒意,喝道:“你是谁?
赵秀儿在哪里?”
李大山挺了挺胸膛,说道:“我是秀儿的丈夫,你找她干啥?”
公子哥儿一听,不由得哈哈大笑,说道:“丈夫?
就凭你?
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啥德行!
我告诉你,赵秀儿是赵家的千金,是我未来的媳妇,你识相的,赶紧把她交出来!”
李大山一听,不由得火冒三丈。
他一把揪住公子哥儿的衣领,说道:“你他娘的少废话!
秀儿是我媳妇,你休想带走她!”
说罢,他用力一推,将公子哥儿推了个趔趄。
公子哥儿身后的随从见状,纷纷冲了上来。
李大山也不含糊,抡起拳头,与他们打在了一起。
一时间,院子里拳脚交加,喊声震天。
秀儿见状,心中焦急万分。
她想要上去帮忙,却又怕被伤到。
只能站在一旁,大声喊道:“大山,小心啊!”
李大山虽然勇猛,但终究寡不敌众。
渐渐地,他被那几个随从围在了中间,脱身不得。
那公子哥儿见状,得意地哈哈大笑,说道:“怎么样?
还不交出赵秀儿?”
李大山擦了擦嘴角的血迹,说道:“你休想!”
说罢,他猛地发力,挣脱了几个随从的纠缠,朝着公子哥儿冲去。
公子哥儿见状,吓得连连后退。
就在这时,秀儿突然从旁边捡起一块石头,狠狠地朝着公子哥儿的脑袋砸去。
“砰”的一声,公子哥儿应声倒地,头上鲜血直流。
那几个随从见状,吓得纷纷后退,不敢再上前。
李大山趁机上前,一把揪住公子哥儿的衣领,说道:“你他娘的再敢来,我弄死你!”
公子哥儿被李大山的气势所震慑,吓得连连点头,说道:“不敢了,不敢了。”
说罢,他挣扎着从地上爬起来,带着随从灰溜溜地离开了村庄。
李大山见他们走远,这才松了一口气。
他转身回到院子里,看着秀儿说道:“秀儿,你没事吧?”
秀儿摇了摇头,说道:“我没事,大山,谢谢你。”
李大山憨厚地笑了笑,说道:“咱俩谁跟谁啊,不用这么客气。”
说罢,他拉起秀儿的手,回到了屋里。
两人坐在炕上,沉默了半天。
秀儿突然说道:“大山,我觉得咱们不能再在这里待下去了。”
李大山一愣,说道:“为啥?”
秀儿叹了口气,说道:“赵家的人不会善罢甘休的,他们一定会再来找我的。
咱们得想个办法,离开这里,去一个他们找不到的地方。”
李大山闻言,点了点头,说道:“秀儿,你说咋办就咋办,我听你的。”
秀儿想了想,说道:“我听说,在北方的深山老林里,有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庄,那里的人自给自足,从不与外界往来。
咱们去那里,赵家的人肯定找不到。”
李大山一听,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于是,两人商量了一番,决定第二天就出发。
第二天一大早,两人收拾好行李,告别了村里的乡亲们,踏上了北上的路。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历尽千辛万苦。
终于,在一个多月后,他们找到了那个传说中的小村庄。
村庄里的人们热情好客,见到李大山和秀儿,都纷纷上前打招呼。
两人在这里安顿下来,开始了新的生活。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几年过去了。
李大山和秀儿在小村庄里生儿育女,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他们时常会想起那段逃亡的日子,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而赵家那边,自从公子哥儿被李大山打伤后,就再也没有来过小村庄找秀儿。
他们或许以为秀儿已经死在了逃亡的路上,或许以为秀儿已经远走高飞,再也找不到了。
然而,只有李大山和秀儿知道,他们现在的生活,是用多少汗水和泪水换来的。
他们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更加努力地劳作,希望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转眼间,又过了几十年。
李大山和秀儿都已经白发苍苍,但他们的感情依然如初。
他们时常会坐在院子里,看着孙子孙女们嬉戏打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有一天,李大山突然对秀儿说道:“秀儿,你说咱们这一辈子,是不是过得挺值的?”
秀儿笑了笑,说道:“值,当然值。
有你,有这个家,有孩子们,我这辈子还有啥不满足的?”
李大山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紧紧地握住秀儿的手,说道:“秀儿,能跟你在一起,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
说罢,两人相视一笑,眼中满是幸福和满足。
他们知道,无论未来会发生什么,他们都会手牵手,一起面对。
就这样,李大山和秀儿在小村庄里度过了他们平凡而又幸福的一生。
他们的故事,也成了小村庄里流传最广的佳话,被人们传颂了一代又一代。
……
那年冬天,老北风刮得呼呼作响,雪花跟棉絮似的漫天飞舞。
咱村东头的老王头,正猫在自个儿那破瓦房里,围着火炉烤地瓜呢。
这老王头,一辈子没娶过媳妇儿,就靠打鱼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可就算这样,他也愣是把从河边捡来的小丫头片子小翠,拉扯大了。
这天,老王头正烤着地瓜,突然听见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他抬头一看,是小翠回来了。
小翠身上披着层厚厚的雪,冻得小脸儿通红,一进门就喊:“爹,我回来了!”
老王头一看小翠这模样,心疼得直咧嘴,赶紧把地瓜递过去:“快,暖和暖和。”
小翠接过地瓜,一边烤火一边跟老王头说:“爹,我今天在城里听说,南边有个大善人,专门收留无家可归的孤儿。
我想,要不咱俩去那边看看?”
老王头一听,愣住了。
他琢磨了一会儿,叹了口气:“小翠啊,爹老了,不想折腾了。
你年轻,你去吧,爹在这看着你长大,知足了。”
小翠一听这话,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不,爹,咱俩一起走。
我不能留您一个人在这受苦。”
老王头心里一暖,可他还是摇了摇头:“傻丫头,爹这一辈子,就在这河边上过了。
你去南边,找个好人家,好好过日子。
等爹哪天不在了,你回来给爹上个坟,爹就知足了。”
小翠一听这话,说啥也不干,非要老王头跟她一起走。
老王头拗不过她,只好答应下来,心里想着:“罢了罢了,这辈子就图个闺女高兴。”
于是,爷俩儿就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往南边走。
村里人听说这事儿,都纷纷来送行,有的送点儿地瓜,有的送点儿干粮,还有的送了点儿衣裳。
老王头感激涕零,跟大伙儿说:“放心吧,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动弹几年。
等小翠安顿好了,我就回来看你们。”
就这样,爷俩儿踏上了南下的路。
一路上,风餐露宿,受尽艰辛。
但小翠从来没抱怨过一句,一直搀扶着老王头往前走。
老王头看着闺女这么孝顺,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有一天,他们走到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突然下起了大雪。
老王头岁数大了,经不住折腾,一下子就病倒了。
小翠急得直哭,背着老王头在雪地里走了大半夜,才找到一个破庙避雪。
在破庙里,小翠生了一堆火,把老王头搂在怀里,给他暖身子。
老王头迷迷糊糊地,嘴里一直念叨着:“小翠啊,爹对不起你……爹没能让你过上好日子……”
小翠一听这话,眼泪哗哗地往下流:“爹,您别这么说。
有您在,我就有家。
只要能跟您在一起,我就知足了。”
老王头听了这话,心里一阵酸楚,也淌下了眼泪。
他知道自己这病,怕是好不了了。
于是,他挣扎着坐起来,从怀里掏出一个破布包,递给小翠:“小翠啊,这是爹这些年攒下的钱,不多,但够你花一阵子了。
你拿着,好好过日子……”
小翠说啥也不肯要:“爹,这钱您留着。
等您好了,咱还得继续往南走呢。”
老王头摇了摇头:“傻丫头,爹这病,好不了了。
你拿着这钱,找个好人家,好好过日子。
记住,不管啥时候,都不能放弃希望。”
说罢,老王头就闭上了眼睛,再也不说话了。
小翠哭得死去活来,可老王头却再也醒不来了。
小翠把老王头安葬在破庙旁边,给他立了个简易的墓碑。
然后,她擦干眼泪,背起布包,继续往南走。
她知道,自己不能倒下,要替老王头活下去,活出个样子来。
就这样,小翠一路走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那个大善人。
大善人一看小翠这么孝顺坚强,立刻收留了她,还给她找了份活儿干。
小翠感激涕零,干活特别卖力。
几年后,小翠攒够了钱,在城里开了个小杂货铺。
她心地善良,童叟无欺,生意越做越好。
村里人也听说小翠出息了,都纷纷来城里看她。
小翠热情地招待大伙儿,还拿出自己攒的钱,给村里修了条路。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小翠都会想起老王头。
她知道,是老王头给了她第二次生命,让她有了今天。
于是,她决定把老王头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大家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永恒的。
小翠的故事传遍了十里八村,大家都被她的孝顺和坚强所感动。
有的人还特意来到小翠的杂货铺,买点儿东西,跟小翠聊聊天。
小翠总是微笑着接待每一个人,用她的热情和善良感染着每一个人。
有一天,小翠正在铺子里忙活呢,突然听见外面传来一阵熟悉的叫卖声。
她抬头一看,是村里的老李头。
老李头挑着一担菜,正朝铺子里走来呢。
小翠赶紧迎上去:“老李头,你咋来了?”
老李头笑眯眯地说:“听说你这铺子里东西好,价钱又公道,我就来瞧瞧。
还真不错!”
小翠一听这话,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她给老李头拿了个板凳,让他坐下歇会儿。
然后,她就开始跟老李头唠起了家常。
老李头看着小翠这么出息,心里也很高兴。
他琢磨了一会儿,说道:“小翠啊,你这些年不容易。
我看你也老大不小了,该找个婆家了。”
小翠一听这话,脸就红了:“老李头,你瞎说啥呢。
我这刚把铺子开起来,哪顾得上找婆家。”
老李头摇了摇头:“话可不能这么说。
女人嘛,终究是要有个归宿的。
我看村里的小张就不错,人老实又能干,你看咋样?”
小翠一听这话,心里有点儿乱。
她琢磨了一会儿,说道:“这事儿再说吧。
我现在一门心思扑在铺子上呢。”
老李头一看小翠这模样,就知道她心里还没拿定主意。
于是,他也不再劝了,跟小翠又唠了一会儿家常,就挑着菜回家了。
从那以后,老李头就时不时地来铺子里找小翠聊天。
有时候带点儿自家种的菜,有时候带点儿自家做的点心。
小翠也挺高兴有个人陪她说话解闷儿。
一来二去的,两人就处出了感情。
有一天,老李头又来了。
他一进门就瞅着小翠笑:“小翠啊,我有个事儿想跟你说。”
小翠一看老李头这模样,心里就有点儿数了。
她笑眯眯地说:“啥事儿啊?
说吧。”
老李头挠挠头:“那个……小翠啊,我想娶你。
你看行不?”
小翠一听这话,脸一下就红了。
她低头想了想,说道:“老李头啊,我这人脾气不好,又不会做饭啥的。
你娶了我,可得受委屈。”
老李头一听这话,乐了:“嗨!
我还怕你不给我做饭呢!
我这人就喜欢做饭。
你嫁给我,咱俩天天换着样儿吃!”
小翠一听这话,心里就踏实了。
她抬起头看着老李头,眼里满是笑意:“那……我就答应你吧。”
老李头一听这话,高兴得直拍手:“太好了!
太好了!
我这就回去准备婚礼去!”
就这样,小翠和老李头成了亲。
村里人都来祝贺他们,给他们送来了好多好吃的、好用的。
小翠和老李头也特别高兴,请大家伙儿吃了顿大餐。
婚后,小翠和老李头一起经营着杂货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他们孝顺老人、疼爱孩子、乐于助人,成了村里人人称颂的好夫妻。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小翠都会想起老王头。
她知道,是老王头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她也知道,是老李头给了她第三次生命——一个温暖的家。
于是,她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用她的善良和勤劳感染着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