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能像哥斯拉一样踏平欧洲”,为何中国电车不怕欧盟征税?

新汽车志 2024-07-15 08:59:22

与美国对中国进口电动车立马加征100%关税不同,欧盟委员会的“关税大棒”挥舞地有些犹豫。

在启动反补贴调查9个月、预先披露近1个月之后,7月4日一大早,欧委会宣布正式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BEV) 征收17.4%-37.6%的临时反补贴税。

而这是否会变成为期五年的法令,还要等11月2日至少65%欧盟人口的15个国家投票决定。

从启动调查,到预告,再到谈判,以及11月的投票,这场漫长的拉锯战是底气不足的欧洲人最后的倔强,但中国车企并不会像他们期望的那样,把技术、产业机密和市场乖乖奉上。

欧盟执意加关税,特斯拉独享豁免

欧委会对中国进口电动车加税的政策颇得“两桃杀三士”的精髓。

在10%的关税基础上,欧盟将对三家抽查到的中国车企苛以不同税率,其中上汽集团37.6%,吉利19.9%,比亚迪17.4%, 比6月的预告下跌了零点几。中国其他参与调查但未被抽样的电动汽车生产商需额外缴纳20.8% (10%+20.8%)的平均关税。其他不合作公司的关税为最高37.6%的额外关税(10%+37.6%)。

有意思的是,在208页的《官方公报》中,21家中国出口生产商/出口生产商集团提供了请求信息并同意被纳入样本,除了上汽、比亚迪、吉利外,还有长沙星超、南汽集团等,就连smart都未能免俗,而出口规模最大的特斯拉却未被列为中国出口生产商,获得“单独计税”资格。

对此,有消息称, 特斯拉声称其在中国所获补贴较少,因此要求单独计税,但这一说法尚未得到确认。但工信部消息显示,在中国新能源车补贴于2022年到期前,国产特斯拉一直享受与中国电动车一样的补贴。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特斯拉在德国建设了超级工厂,这才是其获得豁免的关键。但是,这也足以证明,欧盟对从中国进口汽车加征高额关税,并非纯粹意义的经济行为,而带有非常强的政治属性。

“反补贴”、“产能过剩”只是借口

美国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在该事件中的超然地位也暴露了欧委会反补贴调查的虚伪性。尽管欧委会表示,“中国的纯电动汽车价值链受益于不公平补贴,这正在对欧盟BEV 生产商造成经济损害的威胁”。

但欧洲知名媒体Politico援引了欧洲的四位外交官和两名高级官员的说法称,欧盟目前的策略是,先用高关税断了中国车企进口的后路,然后胁迫它们来欧洲合资,并与欧洲的车企分享技术。

文章援引了一位欧洲汽车专家的说法称,“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处于竞争劣势,棋盘上的强势棋子和位置都被中国汽车公司和中国电池公司占据,事实也的确如此,那么我们就不应该与之对抗,我们应该与之合作。”

欧盟不仅不想和中国脱钩,反而是想以打促合,逼迫中国赶紧与欧洲合作。正如某美国评论家所说,中国汽车像“哥斯拉”一样,“它有能力践踏和摧毁任何挡在它路上的东西”,美国是“唯一一个尚未遭到中国企业大举进攻的市场”,欧委会显然认可这种说法,并试图以高关税来阻挡中国汽车的步伐。

欧盟还借机刺探中国新能源崛起的秘密。据央视的新媒体平台玉渊潭天报道,欧盟要求中国企业详细提供电池原材料的构成,五年产能、产量、固定资产清单、所有零部件、能源电力、人工费用、设备折旧、销售模式,以及在欧盟所有客户的姓名、联系方式等。

“只剩下直接要银行卡密码了。”有车企如是表示,这远远超出了反补贴调查的范畴,欧盟其实是想要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数据。

裂痕显现,关税政策引发广泛不满

尽管政治上获得了支持,但欧盟的关税新政遭到了业界的集体反对。欧洲汽车工业协会和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均表示,相比加征更高关税,欧洲汽车行业更需要强有力的电动汽车工业战略。

宝马、奔驰等欧洲车企同样呼吁支持基于世贸组织规则的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贸易保护主义势必引发连锁反应:以关税回应关税,以孤立取代合作。对宝马集团来说,类似增加进口关税这样的保护主义措施,无法帮助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

Stellantis的态度转变则非常微妙。在2022年10月的巴黎车展上,其CEO唐唯实(Carlos Tavares)还公开呼吁对中国汽车加税,称中国车的价格之所以有竞争力,是因为车企可能采用了低价策略,先以亏本价进入欧洲,等把欧洲车企搞破产之后再提价,所以我们必须保护欧洲市场,等到2025年之后,欧洲车企应该能打赢翻身仗。

近期,Stellantis则表示,相信全球贸易环境中的自由和公平竞争所带来的好处,不支持有助于全球贸易分裂的措施。稍早前,这家欧洲车企已经和中国造车新势力零跑汽车成立了合资公司,在欧洲生产车辆,拟在全球销售。

中国车企加速出海

无论高关税的靴子未来是否会真正落地,中国车企出海都是大势所趋,关税可能只是其中一个、且非最关键的因素。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等人认为,即便按照欧盟调整后的关税政策,平均税率也只有20%左右,随着中国新能源厂商的规模不断扩大,成本进一步下降,欧盟加征关税带来的成本,不会对它们的盈利水平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归根结底,这是因为中国电动车技术及产业链的强大优势。比如比亚迪宋PLUS,在国内售价约为2万欧元,但在欧盟的售价高达4.2万欧元。

小鹏汽车已经表达在欧盟投资办厂的意愿,预计会加速实施;奇瑞在西班牙设立了合资公司,并且收购了日产汽车在西班牙的生产基地来生产电动汽车。

“喜提”最高关税的上汽集团不但发声明号召双方协作对话,还发布了以“MG”和“38.1”为主要元素的周边,印上“欧盟严选,品质好车”的slogan,还表示未来不排除将把绿色工厂带到欧洲。

分析人士称,比亚迪匈牙利工厂一旦投产,将大幅减轻关税的影响。而法国财政部长布鲁诺·勒梅尔5月在会议上明确表示:“法国对所有工业项目持开放态度,尤其欢迎比亚迪和中国汽车工业的到来。”

写在最后

欧委会的敲打,只是加速了中国车企及其供应链“出海”的进程。而且现如今,中东、南美、东南亚都在努力吸引中国的投资,欧盟以大棒“驱赶”中国车企,以战求和,能够奏效吗?我们拭目以待。

0 阅读:91

新汽车志

简介:用汽车的视角勾搭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