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祭拜过程中,人们最喜欢的一位莫过于财神爷了,都希望财神进门,财源广进。今日大年初二,就是民间拜财神的日子。然而财神爷有很多,到底该拜哪一位?
财神爷有多少?
古人认为,每个方位都有财神,正月初四“抢路头”,就是抢着迎接东南西北中五路财神。后来四偶方也被安上了财神,于是八个方位加中间,共有九路财神。中路财神是商高祖王亥,被称为“华商始祖”。
其余八方分别为:东路比干,西路关羽,南路柴王爷,北路赵公明。东南范蠡,西南端木赐,东北李诡祖,西北刘海蟾。人们常说“八方来财”,就是八个方位所有的财神都来送财。这九路财神以中路财神最大,四正方位次之,四偶方最弱,是以方位来划分的。
人们根据彼此的方位和性质又将财神分为“文、武、义、君、偏”五类,比如范蠡,比干,李诡祖等属于文财神,赵公明属于正财神,柴王爷做过皇帝,就为“君财神”。关羽义字当头,就为“义财神”,也是武财神。偏财神掌管偏门,大多以财神的坐骑或者将财神放偏来祭拜。
这么多财神,到底该拜谁?
一、正拜正,偏拜偏
每个朝代的更替,都是以武将打天下,文臣管天下,所以在太平盛世,文官往往大于武官。因此正统的行业大多拜文财神,不是正统的行业就拜武财神。当然这也是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决定的,正财拜文,偏财拜偏。
比如庚日之人,所压制的力量就为木,那么甲木为偏,乙木就为正。甲日之人也是一样,甲木压制土,己土为正,戊土为偏。自己所用的力量为正,就拜正财神,如果为偏,就拜偏财神。
二、穷拜文,富拜武
以前的文和武之间大多是互不相通的,一般穷人家的孩子多学文,富人的孩子多学武,所以穷苦出状元,将门出虎子。当然也有文武全才的,毕竟是少数。所有朝代的更替,都是以武将打天下,文臣治天下,因此文官的地位一般比武将要高。
就连大门的门当也有“文方武圆”之分,因此穷人拜文财神,富人拜武财神。在九路财神之中,文财神大多都是爱民如子,比如范蠡三次散尽家财,帮助穷苦之人。而武财神大多勇猛好战,比如关羽不仅讲义气,而且战力非凡,于是就有了“穷拜文,富拜武”的说法。
有一个小故事,说曾经有一位乞丐去祭拜赵公明,希望能得到财神的赏赐,但是乞丐自己都吃不饱饭,祭拜之时没有祭品。这时候赵公明就认为他连祭品都舍不得,还想求财,于是就假装睡觉,不予理睬。这时候财神奶奶心生怜悯,情急之下就将自己的耳环扔给了乞丐。
赵公明发现这个耳环正是他送给财神奶奶的定情信物,于是一气之下就将财神奶奶该走了,之后再没有一个穷人因祭拜武财神而发财的。所以穷人拜文财神,富人拜武财神。
三、商拜关,偏拜偏
在所有的祭拜对象中,关公是头衔最多的一位,被各朝各代不断加封,最终变成了无所不能的财神。相传关羽早年贩卖私盐,将盐装在竹筒里,结果税吏就用木棍敲打竹子发现了,于是税吏就勒索关羽,争执之中被关羽打死,于是就有了“敲竹杠”一词。
后来关羽跟随刘备成为一代名将,然而世人只知关羽之威,却不知关羽还精于算计,他发明的“日清簿”,就像现在的会计一样。再加上关羽义字当头,正是商人所需要的,因此商人大多祭拜关羽,以诚信为本。
当然商人的涵盖面就广泛了,一般书画文玩之类拜文财神,运输贩卖之类拜武财神。往西跑就拜西路财神,往南就拜南路财神。这些指的是正统的行业,也有一些见不得光的偏门,也希望得到财神爷的眷顾,那就只能拜“偏财神”了。
财神都是光明正大之人,见不得偏门,于是人们就将财神放在偏位,或者将财神背对自己,意思就是自己所干之事见不得光,不想让财神看到,但也希望得到财神的恩赐。也有祭拜财神爷的坐骑,从而达到进财的目的。
人们祭拜财神,其目的就是希望财神爷保佑自己,财源广进。如果拜错了财神,也就相等于拜错了祖先,也就失去了祭拜的意义。
恒瑞科技
[点赞][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