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真的忠于明朝吗?南明内部勾心斗角,民族英雄也不能免俗

峯言峯语尔 2024-12-31 17:39:07

在公元 1659 年春夏之交的时候,郑成功带着大小舰船三千多只,还有将士十万人往北去,打了那场有名的长江战役。一路上那是势如破竹,等到兵临金陵城下写下了一首大气磅礴的诗篇: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这首郑成功写的诗,叫《出师讨满夷自瓜洲至金陵》。整首诗那叫一个气壮山河,表达出了郑成功必胜的豪情。

那时候,长江中下游的各州县纷纷换了旗号,响应郑成功大军的到来。已经被吓破胆的好几万清军,缩在南京还有附近的几座城里,根本不敢动。明朝的半壁江山好像唾手可得。

可就仅仅一个多月以后,郑成功的十万大军在一夜之间就在石头城下打了败仗,然后全军匆忙撤出了长江口。

一个必胜局面,就这么一下子没了。

长江战役的失败,史上众说纷纭。

比如说郑成功太骄傲、太轻敌了,没有趁着势如破竹的劲头,趁着守城的清军人心惶惶的时候赶紧攻城,居然在坚固的城墙下面屯兵,不进攻也不打仗,就这么待了一个多月,结果军队在城下待久了,士气慢慢就低落了,最后被敌军夜里偷袭,打了败仗。

还有战术安排也不对,围城的时候,既没把南京周围的小股敌军清理掉,也没能有效封锁进出南京的水陆通道,不但让南京的守敌有了喘气的机会,就连崇明等地方的敌军也能轻轻松松进城支援。

而且,金陵这一仗,陆军虽然败了,可水军还是完整的,而且占着绝对的优势。要是能联系上长江中下游纷纷起来反清的义军,再打一仗也不一定谁输谁赢,但是郑成功就打了这一仗受了挫折,就带着全军匆忙退出战斗,把胜利的成果全都扔光了。

这些当然都是作为军事家的郑成功在指挥上的严重失误,不过这还不是战役失败的根本原因。

南明后期,在江南一带坚持抗清复明的武装力量主要有四支:一支是在舟山群岛当根据地的鲁监国、朱以海带领的军队;一支是李锦等人带领的原来李自成大顺军为主的夔东十三家义军;而最重要的两支,就是占据滇、黔、桂三省的永历王朝指挥的以原来张献忠大西军为主的军队,还有以厦、金两岛当根据地的郑成功的军队。

要是这四支力量能够团结一心,把江南半壁河山收复回来,也不是啥难事儿。

但实际上,复明的各个派别势力之间老是勾心斗角,互相打压。

对于这个情况,南明后期的优秀将领李定国和张煌言在跟郑成功来往的书信里,都特别痛心疾首地指责郑氏集团在抗清的军事行动中拥着军队只顾自己,结果一次次把大好的机会都给弄丢了。

公元 1649 年,广东的清军反正归顺了永历朝廷。

可表面上拥护永历朝廷的郑成功的军队,为了争抢潮州那块地盘,竟然不管不顾地挑起了战端。这一内讧,逼得那部分明军又投降了清朝。

永历朝廷对郑氏集团干的这些事儿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干瞪眼看着广东得手了又丢了。

公元 1653 年、1654 年,李定国带着南明的军队两次攻打广东,两次都请求郑成功出兵帮忙,可郑成功一直都按兵不动,眼睁睁看着明军失败。

这是因为郑成功做事老是把以他为首的郑氏集团的利益看得最重要,他喜欢在东南割据,自己占个山头,并不希望永历朝廷把江南统一了。

就像公元 1653 年,李定国带着军队打进广东,到了肇庆城下。这时候,清潮州总兵郝尚久也打出了反清复明的旗号,他们都盼着郑成功能派主力部队往西去,两边一起进攻,把整个广东收服。

但郑成功没响应。李定国发起的肇庆战役失败了,全军撤回广西。潮州被清军重重包围。郝尚久向郑成功求救,可郑成功到了潮州境内的揭阳后,弄了好多粮食就扬帆走了。

最后潮州城被攻破了,郝尚久父子自杀了。

特别是公元 1654 年李定国第二次进攻广东。之前他多次派使者去厦门找郑成功联系,把战役的安排和出兵的时间都详细商量好了。

可那个时候,清廷正利用被关起来的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来招抚郑成功,郑成功为了不让李定国知道他在和清廷谈这事,竟然把李定国派来的使者关起来了。

只是因为郑成功提的条件太高了:“把浙江、福建、广东都交给他管,海上的事也全都交给他”,清廷不答应,和谈就黄了。

在给二弟的信里郑成功曾经坦白说:“清朝要是信我的话,那我就是清朝的人;要是不信我的话,那我就是明朝的大臣罢了。”他的办法是,明清两边,谁能让他自己称霸一方,他就把谁当作“正统”。

就是因为郑成功只顾自己,一直拖着,光说空话应付,导致李定国精心策划的广东战役失败了。

郑成功发动长江战役,一方面确实是明朝遗老钱谦益和张煌言等人出主意、鼓动他这么干,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大批清军这时候正被李定国军队的残部拖住,在云南打得不可开交,东南特别是长江下游防守空虚。而郑成功一直被挤在福建沿海那一小块地方,很难有大的发展。所以进军长江,占领东南富裕地方的这个主意他很认可。

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长江退出来,他的出发点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实力。

可这时候,作为郑军前锋的张煌言部队还在芜湖那一带打仗,根本没想到郑军连个招呼都不打,就因为打了一次败仗,很快就撤退了,把友军扔在敌人后方不管了。

张煌言兵力单薄,面对强大的敌人支持不住,打了败仗后经历了各种危险,最后孤身一人逃了出来,跑到海岛上。在他写的《北征录》里,一点不客气地批评了郑成功在长江战役中一开始骄傲轻敌,接着又慌张逃跑的行为。

长江战役失败以后,郑成功仔细观察形势,把注意力转向了台湾,还亲自率领大军渡过海峡,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把台湾收回来了。

先不管郑成功当时是出于啥动机,不过客观上来说,这是一次维护祖国神圣领土统一的了不起的行动,在南明的历史上写下了最光彩的一页。后来的人只知道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却常常忽略了南明历史上跟他有关的这一段故事。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如果觉得文章写得还不错,可以点击关注,每天分享有趣的历史小知识。

0 阅读:25
峯言峯语尔

峯言峯语尔

天文地理,侃侃而谈;古今中外,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