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四川省纪委监委网站的一篇文章讲了甘孜州巴塘县水利局原局长朱扎的荒诞经历。文章披露朱扎先后被两名骗子玩弄于股掌之间,被骗取巨额钱财,令人瞠目结舌。此事初看觉得可笑,细想又觉可悲,深思之后更觉可恨,这背后反映出的问题,值得每一位党员干部警醒。
朱扎,男,1976年5月出生,藏族,大专学历,四川巴塘人,1998年8月参加工作,200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24年8月开除党籍)。曾任四川省巴塘县水利局四级调研员。

堂堂一局之长,好歹也是正科级领导干部,即使不算是高居庙堂之上,但也历任乡长、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团主席,局长等多个职务,应该见多识广,阅历丰富,但却被骗子的几句花言巧语轻易蒙骗,相信他们能够帮助其“飞黄腾达”,实在是滑稽至极。

文章披露朱扎在听闻商人王某自称认识大领导,能帮他 “牵线搭桥” 达成升迁目的时,竟毫不犹豫地托表弟送去 25 万元 “活动经费”;但令人诧异的是在王某骗局败露后,朱扎一点也没有汲取教训,仅仅 过去5 个月,他又轻信自称在省级某单位工作的陈某,能帮助他完成职务升迁,而此时朱扎已经退居二线,竟然还敢做如此“美梦”、相信陈某的谎言,不仅带土特产拜访,还主动拿出 10 万元做为陈某的“活动经费”。这种 “病急乱投医” 的行为,简直如同孩童般幼稚,将官职升迁当成了可以买卖的商品,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骗子所谓的“关系” 上,当然,这次朱扎仍然没有被提拔,两次被骗,朱扎共损失26万余元,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的官场闹剧,着实让人忍俊不禁。

然而,笑过之后,更多的是对朱扎个人命运的悲叹。朱扎出身农村,从偏远乡镇普通干部一步步走到局长之位,其中的艰辛想必不少。
早年的他或许也曾满腔热忱,将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座右铭,在基层勤恳付出,做出过成绩,不然也不会走到县里局长的位置上。但随着权力的增大,他的心态逐渐失衡,理想信念的根基开始动摇,对权力变质的追求让他丧失了道德底线、踏破了纪法红线。当面对骗子的诱惑时,已经被权力迷惑头脑的他失去了基本的判断力和定力,陷入了 “升迁梦” 的泥沼无法自拔。最终,不仅钱财两空,还落得个被开除党籍和公职、锒铛入狱的下场,亲手毁掉了自己多年打拼的前程和家庭的幸福,实在是可悲可叹。
他的堕落,也是对那些曾经信任他、支持他的群众的辜负,那些巴塘县的百姓,本期望他能带领水利事业更好地发展,改善民生,却没想到等来的是这样一个结局。

朱扎的行为更让人感到可恨。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朱扎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弃守了廉洁自律的底线,他还忘却本心,将权力视为谋取私利的工具。经查,在任职水利局局长期间,他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及亲友在项目实施、资金拨付等方面提供帮助,收受现金 109 万元。这种以权谋私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共利益,破坏了当地的官场生态和营商环境。他的贪婪和腐败,让那些真正有能力、有担当、想通过正当途径发展事业的人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阻碍了地方的发展进步。而他不信组织信 “关系”,不走正道走 “邪路”的恶劣行径,更是违背了党的初心和使命,辜负了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实在是令人痛恨。

周显明
朱扎的案例绝非个例,近年来,类似被骗子欺骗的事件时有发生。如今年1月份央视反腐大片《反腐为了人民》第二集《风腐同查同治》中,曾曝光骗子周显明,一位中专学历的包工头,也是吹嘘自己认识所谓有“高层”,将中石油两名高管骗倒,而自己从中获取巨额利益的案例。这些案例警示我们,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相信组织,依靠组织,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实干来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而不是妄图通过歪门邪道、不正当手段来达到目的。同时,要加强纪法学习,增强纪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坚守底线,不被利益蒙蔽双眼,真正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不是沦为他人的笑柄和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