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克死丈夫害惨儿子,这样的人要是算好人,那全中国都是好人了!”
她是安徽深山里唯一的一名女挑夫,为了养活三个孩子,她每天在山里奔波,19年穿烂了120多双鞋子,挑坏了50来根扁担,最终培养出了两个名牌大学生。
由于事迹太过出众,她受邀登上央视舞台,拿了不少荣誉。
照理说这样的人足以让任何人尊敬,可当地的村民,却将她视作避之不及的“灾星”,唾骂排挤她不说,还对外说她的坏话。
这背后到底有什么隐情?
命运的玩笑和大多数平凡的爱情一样,汪美红经人介绍,嫁给了邻村的汪淑华,一个忠厚老实的庄稼汉。
结婚后他们迎来了第一个宝宝,本应是全家人高兴的时候,可命运却跟他们开了个大玩笑。
这孩子天生白化,还看不见,这对年轻父母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后来在国家当时的生育政策下,他们获得了生育二胎的机会。
没多久两人就生下了一对儿健康的龙凤胎,这个好消息一下子让这个家庭幸福了起来。
可在1994年一个寻常的傍晚,意外骤然降临。
为了给孩子们改善伙食,丈夫去河里电鱼,却不幸溺水身亡,这让汪美红感觉整个世界都塌了下来。
曾经恩爱的丈夫,从此阴阳两隔,留给她的,是三个年幼的孩子、五千元的债务,以及无尽的悲伤与绝望。
更让她绝望的是,本应互相扶持的公婆,却将儿子的死归咎于汪美红,认为是她“克夫”,甚至恶语相向,将其视为不祥之人。
亲人的冷漠和责备,就像给汪美红本就痛苦的心上再加把盐,同宗族的人也对汪美红避之不及,仿佛她是什么可怕的传染源。
种种恶意加在一起,让年轻的她难以承受。
但一想到自己还有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王美红就咬牙扛了下来。
柔弱肩膀上的千斤重担刚出事的时候,娘家人都劝她早早改嫁,这样一来或许能找到一个依靠,她也不用这么辛苦。
但是带着三个孩子,尤其是患有白化病的大儿子,再找个人家嫁出去,这事儿难如登天。
就算有人愿意收留她,又有多少人能真心疼爱一个有残疾的孩子呢?
“三个孩子,一个都不能少!”汪美红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自己所能,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家,一个充满爱的未来。
恰逢那年十月,齐云山上的玄天太素宫启动了修复工程,得找很多人帮忙搬材料。
这个消息让王汪美红看到了赚钱养家的机会,尽管这份工作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异常艰辛,可她还是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挑夫的行列,成为齐云山唯一的女性挑夫。
由于是丹霞地貌,就导致这里的山路非常陡峭。
别看从山脚到山顶只有五公里的路程,可几乎全是陡坡,4000多级台阶,即使空手攀登也让人气喘吁吁。
更何况,汪美红需要挑着沉重的货物,一趟一百多斤,甚至两百斤,这对于一个女人来说,简直是难以想象的重负。
一开始许多人对汪美红的举动表示怀疑,甚至嘲笑她不自量力,一个女人,怎么能胜任如此繁重的体力劳动?
汪美红面对质疑,没吭声,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她坚定的态度。
她紧紧闭上嘴,每迈一步都小心翼翼,朝着山巅努力攀登。
汗水浸透了衣衫,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但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了孩子,必须坚持!
第一次她扛起178斤的重担,花了三个多小时爬上了山顶。
回到家后她高烧不退,浑身酸痛,整整一个星期才缓过来,而她刚好就立刻复工。
为了生活她得连轴转,白天来回跑两趟,晚上还得拿着手电挑一趟零散货物。
汪美红因无人帮忙照顾,只好把三个孩子用绳子绑在桌子上。
这样的日子艰辛而无奈,但为了孩子,她无怨无悔。
道观重建结束后,其他挑夫陆续离开了,但汪美红却选择了继续留在齐云山上,为山上的住户挑送生活用品。
日复一日,她靠着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任,也为三个孩子的未来铺路,这一挑就是19年。
对于汪美红来说,这段日子是近6000个来回的跋涉,是120多双穿烂的解放鞋,是50多根挑断的扁担,更是无数汗水与泪水的交织。
19年的挑夫生涯,不仅磨砺了汪美红的意志,也给她的身体带来了严重的损伤。
关节炎、肌肉酸痛、脊柱弯曲等问题都在她年纪大了之后找了上来,这些病痛,时刻折磨着她的身体,但她从未向生活低头。
而她的付出,也终于换来了回报。
守得云开大儿子虽然失明,但在她的鼓励下,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上海一家盲人按摩店找到了一份工作,实现了自力更生。
而龙凤胎兄妹,也继承了母亲的坚韧和毅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2011年他们双双考入了重点大学,这对于汪美红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安慰和骄傲。
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独自一人将三个孩子抚养成人,并且培养出两位大学生,这在当时的农村,是一个奇迹,也是母爱的伟大见证。
她的故事在当地媒体上曝光后,大家纷纷议论,央视还专门对她做了访谈。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位伟大的母亲,也知道了她背后的辛酸与付出。
2012年汪美红被评为“黄山市十大杰出母亲”、“安徽省年度新闻人物”,2013年,她当选为“安徽好人”。
这些荣誉是对她多年来默默奉献的肯定,也是对她伟大母爱的赞扬。
不过汪美红的事迹虽然受到广泛关注,却也引起了一些不同的意见。
误解与排挤的阴影一位企业家在央视节目中被汪美红的故事触动,随即向基金会捐出30万元,想帮更多贫困母亲。
然而,这个善举却被一些村民误解。
他们以为这30万元是直接给了汪美红,于是纷纷上门“讨钱”,认为她“发财”了,应该分给他们一些。
当汪美红解释这笔钱并没有给她时,他们并不相信,反而认为她私吞了捐款,开始对她进行排挤和谩骂。
曾经对她漠不关心的公婆和大伯哥也找上门来,指责她不孝,甚至散布谣言,诋毁她的名声。
丈夫的弟弟到处都说汪美红的坏话,指责她害死了哥哥,认为她品行不端。
一时间汪美红成为了村里的“众矢之的”,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这种误解和排挤,对于汪美红来说,无疑是另一种伤害。
她默默承受着这一切,没有过多地辩解,只是更加努力地工作,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清白。
2013年齐云山后山公路修通,山上的人家不再需要挑夫运送物资。
汪美红的挑夫生涯,也画上了句号。
她不再需要每天负重登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照顾自己。
为了生活,她开始把矿泉水挑到山上去卖给游客。
在政府扶持下,她终于在齐云山腰间开起了茶馆,生活渐渐安稳。
她用自己的汗水和泪水,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天,也为自己赢得了尊重和尊严。
但和她有类似经历的大衣哥,可就没她这么幸运了。
恩将仇报的村民“大衣哥”朱之文,因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而爆红,迅速从一名普通农民变成娱乐圈的顶流。
然而成名之后,朱之文的生活并没有一帆风顺。
打从那天开始,许多人来找他借钱、拍照,甚至蹭流量,令他的私人生活变得异常复杂。
尽管朱之文总是保持和善的态度,但这种过度的曝光和他人对他善意的索取,使他感到压力巨大。
尤其是他身边的人,逐渐变得索取无度,甚至有乡亲将他的好意视作理所当然。
如果碰上他手头紧不借钱,那他等来的一定是乡亲们的指责和怒骂。
除了外人,他自己的儿子也让他非常难受。
作为有一个成年人,他不想着靠自己的双手赚钱,却依赖父亲生活,不思进取,令朱之文心力交瘁。
尽管他曾尝试帮助儿子开超市,但结果依然不尽如人意,家庭矛盾不断。
不知道如果时间能重来,他还会不会做出跟之前一样的选择。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挑山19年把龙凤胎送进重点大学,她却被全村人骂“坏女人”?》
光明网2023-02-24——“大衣哥”成名12年后:每天仍有数百人上门求合照,他希望儿子做个合格的农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追寻挑山女人汪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