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斯大林长子雅科夫被俘,德军高层审问:为何娶犹太女人?

招募历史 2024-04-04 11:45:22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时间1941年,地点苏联首都莫斯科,一个消息的传来瞬间掀起了轩然大波,那就是斯大林的长子雅科夫在前线被俘,如今早已不知是死是活!

闻听此讯,一众记者和民众赶忙聚集在了斯大林家门前,想要看一看这位领袖的反应,本以为身为父亲,自己最爱的长子沦落敌手,他定会悲愤交加,可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表现居然极其镇定,就好像事不关己一般,随即开口说了这样一段话,大体意思不难理解,那就是自己没有这个儿子,只要进入了集中营就是叛徒,苏联从来就没有俘虏!

一听这话,众人那叫一个敬佩,不过与此同时,远在监牢之中的雅科夫却是心情低落,原因很简单,他并没有背叛,反倒是一直坚守着底线,明明已经拼尽全力,他不知道父亲为何不愿相信自己。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雅科夫因何被俘,在监狱之中他又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惨遭俘虏

一切的一切还要从苏德战争的爆发开始说起。

1941年6月,伴随着纳粹德国单方面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一场浩浩荡荡的卫国战争亦是就此爆发,为了保家卫国,数百万苏联儿女齐齐参军入伍,当然了,身为领袖长子的雅科夫也在其中之列。

其实,按照身份,雅科夫原本是不用上战场的,就算是当兵,他也完全可以直接去到指挥部跟着一众叔叔伯伯们学习,但令人动容的是,他不单直接拒绝了旁人的建议,甚至还主动请缨,去到了最危险、最艰苦的炮兵阵地。

众所周知,在近代战争中,最容易受到打击的就是炮兵阵地,一旦开战,敌人必定会竭尽所能将其摧毁,并且最重要的是,一般来说,炮兵是不具备短兵相接能力的,而这也就是炮兵这个兵种待遇特别高,却依旧鲜有人愿意参加的原因所在。

当然,这也恰恰证明了雅科夫的勇气与爱国之心,只是很遗憾,个人的勇猛却并不能左右大局,苏德战争前期的情况人尽皆知,苏联红军基本上就是一触即溃,根本敌不过纳粹德国的钢铁洪流,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有无数集团军被他们成建制的消灭,例如雅科夫所在的前沿部队便是如此。

失去了正面部队保护的他们很快就被德军发现,本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道理,当即便有人提议撤退,不过任谁也没想到的是,身为斯大林长子的雅科夫居然带头选择了抗议,他非但不愿意撤退,反倒是态度坚定,想要用生命为后方部队争取时间。

领袖之子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普通士卒呢?因此,在雅科夫的感召下,众将士立刻打起了精神,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

经过几个昼夜的阻击后,雅科夫所部也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看着身边人一个接一个的死去,此刻的他也燃起了杀身成仁的念头,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手枪终究还是慢了一步,伴随着几发炮弹的爆炸,正准备自杀的雅科夫瞬间失去了知觉,等到再次醒来时,他便已经身处纳粹的集中营之中了。

是的没错,堂堂斯大林的长子竟然沦为了俘虏,至于德军是怎么知道他身份的也并不难猜,无非就是其他被俘士兵的出卖罢了。

得知此事后,德军高层异常兴奋,他们甚至已经想到,通过这位苏联最高领导人的儿子换取荣华富贵了,因此,没有任何犹豫,仅在第一时间来自纳粹的一众审讯官们便开始了针对雅科夫的严刑拷打。

我们无法想象雅科夫都经历了怎样的酷刑,但我们却知道一件事,那就是自始至终,他都没有透露半点有关祖国、有关父亲的情报!

在这期间,雅科夫的口中除了对法西斯、希特勒的谩骂外,基本上没有说过任何话,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就比方说有关犹太人的事情便是如此。

一次闲聊时,审讯官曾经询问过雅科夫一个有关斯大林私生活的问题,即,为什么他选择迎娶一个犹太人妻子。

显然,这只是谣传罢了,但听到这个问题,雅科夫的情绪却还是十分激动,只见他先是否认了这件事,随即更是解释了自己愤怒的原因,首先,包括他和他的父亲在内,苏联有相当一部分人都讨厌犹太人,因为这些人太过狡猾,他们根本不愿意当工人、农民,只想着做生意并剥削压迫他人;

其次,为了安置从德国等地逃难过来的犹太人,斯大林曾特地给他们划了一块自治州,这对于一个流离失所了上千年的民族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恩赐,但岂料,对于这块地方,犹太人竟然无比嫌弃,甚至还反过来指责斯大林。

最后,在苏联党内存在不少反对斯大林的势力,而这些人几乎全都是犹太人,三者结合,斯大林厌烦犹太人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会娶一个犹太女人为妻呢?

当然了,讨厌归讨厌,苏联人民也只会口头抱怨几句而已,并不像纳粹德国那样,动不动就大开杀戒,因此,对于犹太人和纳粹,雅科夫还是更加厌恶后者的,而这也正是他宁死不屈,无论如何也不愿妥协的原因所在。

宁死不屈

1941年,在苏德战争前线,斯大林的长子雅科夫受伤被俘,闻听此事,一时间真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欢喜的自然是德军高层,他们显然不认为一个领导人的孩子能够扛得住严刑拷打,而忧愁的便是苏联人民了,该消息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甚至让他们一度看不到希望的曙光。

话接上文,待得知雅科夫的态度后,德军高层并没有想象中的束手无策,反之他们很快就想到了应对手段,很简单,那就是颠倒黑白!

这么说吧,雅科夫不是不愿和家人、国内联系吗?那德军就替他联系,为此,他们先是偷偷拍下了雅科夫的照片,随即将照片刊登到报纸、传单上,最后再在其中不断的添油加醋,又是说雅科夫是主动投降的,又是说雅科夫诚挚的希望父亲能够“追随”他的脚步,带领苏联一起投降。

更有甚者,德军高层更是将这些虚假的传单送到了雅科夫的面前,并告诉他,如今的苏联人民早已相信他的叛变,现在的他已经沦为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其目的很简单,那就是用既定事实来彻底击垮雅科夫的心理防线!

本以为在这样的阴招下,雅科夫定会束手就擒、老实配合,但结果却大大出乎了纳粹的预料,无论是威逼还是利诱,雅科夫竟始终不为所动,自始至终他的态度都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不会背叛自己的父亲,更加不会背叛自己的祖国!

无奈,眼见雅科夫软硬不吃,纳粹军官也只得动用最后手段,将他押解到了位于汉莫堡的集中营内,这里的环境可比前线要残酷的多,不单阴冷潮湿,更是缺衣少粮,其中审讯人员的手段也远超别处,在这里被折磨致死的苏联军官高达数百人,显然,他们正是想用“钝刀子”慢慢摧毁雅科夫的肉体和灵魂!

这边的雅科夫正在遭受惨无人道的折磨,而另一边的莫斯科却出现了开头时的那一幕。

面对记者的采访和民众的质问,斯大林显得既冷酷又无情,他不但拒绝承认雅科夫是自己的儿子,甚至还公开表示一切被俘人员都是叛徒,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身份父亲的他难道一点都不心疼、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虽说斯大林与雅科夫的关系一直都很僵硬,但作为父亲,他又怎会不爱自己的第一个儿子呢?待听闻雅科夫被俘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就想率军前去营救,只是很遗憾,彼时的局面却不允许他这样做。

当看到德军印发的,有关雅科夫投降的传单后,斯大林的心情并不是纯粹的愤怒,更多的其实是无奈,原因很简单,首先,雅科夫是否真的投降,如今已经不重要了,在德军的宣传下,大部分苏联的群众都已经默认了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斯大林是领导人,他也无法改变民众的想法,即便他再怎么相信雅科夫,也不可能公开替儿子站台,这样做无疑是站在人民的对立面。

在前线战局节节败退的情况下,如果民心、军心再出现问题,那苏联可就真的完了!

其次,此举也算是对雅科夫的保护,斯大林的做法和当年土木堡之变后的明廷有些相似,要知道,彼时明廷被俘的可是皇帝,敌人提出的交换筹码也更高,但他们却并没有妥协,而是直接另立新君,这并不是对明英宗的不重视,恰恰相反,这其实是对他的保护,毕竟失去了皇帝身份,他就失去了利用价值,该如何处理亦是成为了难题,杀了?只能激起明军的战斗意志,放了?又心有不甘,没办法就只能好生生的养着。

再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在警匪片中,主角在面临伙伴被劫持的局面下,往往都会选择否认与伙伴的亲密关系,并佯装毫不在意,这是为什么?还不是为了让劫匪失去筹码,随即自己乱了阵脚吗?

自杀而亡

显而易见,斯大林之所以那么说,之所以向全国人民公布了雅科夫的叛徒身份,除了稳定军心、民心外,正是出于保护,当然他是这么说也的确是这么做的,这不,就在之后不久,他便相继做出了两件事,一个是逮捕了雅科夫的妻子,处决了雅科夫的舅妈,另一个则是拒绝希特勒用雅科夫交换德国元帅保卢斯的提议。

这两件事一出,德国人这才彻底证实了雅科夫在斯大林心中的地位,按照斯大林的设想,后续儿子也应该安全了,但很遗憾,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这位伟大的领袖千算万算就是没有算到一件事,那就是雅科夫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斯大林看来,已经失去利用价值的雅科夫应该会被德军丢在一边、慢慢遗忘,事实也的确如此,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再没人拷打、审问过雅科夫,但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冷落,竟导致雅科夫的心理遭到了巨大的打击。

在雅科夫眼中,自己已经没有任何希望了,父亲放弃了自己,民众厌恶自己,现如今就连敌人都不再搭理自己,自己就只能每天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监狱之中,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思呢?

显然,看不到战争倒计时,不知道一切即将结束的雅科夫绝望了,他陷入了深深的抑郁,同时也萌生出了死志,为此,雅科夫先是选择绝食,待发现敌人不允许他自杀后,他亦是想到了另一个万全之策,那就是越狱!

成功了可以获得自由,失败了能够迎接死亡,这难道不是两全其美吗?

于是,就在1943年4月14日晚,雅科夫行动了,只见他没有任何犹豫,趁着看守人员不注意当即朝着禁区跑去,靠着对自由的极度渴望,他的速度飞快,眼看着就要翻过铁丝网,眼看着就要逃出生天,然而很遗憾,敌人也在此时发现了他,不知雅科夫身份的狱警果断选择开枪,伴随着重机枪的扫射,瞬间雅科夫就被打成了筛子,是的,这位苏联领袖的儿子牺牲了!

相信当得知此事时,斯大林的心情一定是极为复杂的,有伤感,更有深深的埋怨,埋怨为何儿子不再坚持坚持,明明胜利就在眼前,为什么就不能坚持坚持呢?

身为一国之领袖,斯大林这么想无可厚非,但作为一位父亲,他就有些不够格了,因为他或许相信儿子的品格,却绝对不了解儿子的性格,他不知道,雅科夫并不是一个成熟的政客,他只是一个骄傲的军人、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这样的人受得了严刑拷打,受得了侮辱谩骂,却根本受不了被渐渐遗忘的感受,和被敌我双方无视的处境,不是吗?

0 阅读:3

招募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