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钓友们一起聊起冬钓鲫鱼时所用的饵料,大家竟然一致说出了同一种情况,听着他们说的这些我觉得确实有趣,便记下来和钓友们分享。
同时,在商家老板的解释下,我也知道了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并且还得到了一个新思路——在冬季钓鱼时如果能更好地把握气温变化规律,就能选择更合适的饵料。
冬钓时鲫鱼吃什么饵料,我这一发现的规律是什么,气温变化又与鲫鱼吃什么饵料又有何关系呢?
气温下降前大增食欲。前几天,天气预报说要下雪了,我便决定再抓紧这最后的降温机会去冬钓。
其实,近日的降温我已经观察到了,因为近几天一到下午就很难再有太阳了,室外的气温急剧降了下来,再加上几天前的北风与阴天,更配合上小时候上学时听老师说的“喧嚣”的钦定时间,今日起气温只会越来越低。
虽有这样的预感,但我却没有想到气温会降的如此之快,因为前两次去钓的时候,我观察到水面上已经停止了一半以上的落叶了,这水下环境竟然还是这样快速地降温。
这样巨大的温差,也让鲫鱼的活动情况产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在降温前的一两天里,我每次都能斩获到快一斤重的大板鲫。
此外,还有一次我因为忘了带饵料,便用小河里随处可找到的小虫子进行试验。
同样,我也被这次实验惊呆了,因为当时我使用差不多大小透明漂的时候,还是能观察到鲫鱼在饵料旁“打转”的时间远远多于使用商品粉饵的时候。
之后,我发现鲫鱼吃东西的速度也比平时快多了,这除了催促我更频繁地换漂外,还让我直接从河里取出来了一筐子蛤蟆。
但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在第一天鲫鱼还能养成吃东西的习惯,到了第二天,它们的食欲和活跃度已经不如第一天了,而到第三天,几乎就是完全不吃不动,所以我临时停下了冬钓计划。
这次冬钓时我观察到鲫鱼吃东西时的状态是怎样以及吃什么饵料的变化,又让我想起来了之前一个秋天的经历:当时我去坝区的当天,是个初秋天气,天气暖阳高照,在水中不仅能看到很多鱼儿在游,还能看到水面上有几块小浮木被鱼儿撞翻。
于是,我便兴冲冲地使用自制淡腥味商品粉饵去试试。
其实,在常年的辛勤作钓中,我早已自己总结出了一条规律:越是在夏末秋初这样的偏暖时节,它们越偏好我的自制腥味饵料,所以当时我还抱着很有信心的心态去试试淡腥味粉饵。
结果很惨,就图中结果来看,很有可能是百不如一。
即使是这样,当时我也只是认为可能是水温太低,因为秋天天气还是有着很大的变数的。
可等到冬天再次遇到这种情况后,我就发现了总在海上的某条规律。
海上的规律。冬钓鲫鱼用什么饵料,还没结冰的时候,因为气温下降还是速度很快的,而这个时候是鲫鱼储存食物量最大的时候,所以它们会把很多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捕捉食物中,因此,你无论怎么选择,结果一般都不会太差。
在看到鲫鱼有着食物储存习惯后,我将目光放到了鲫鱼储存食物的时间长短上。
我通常选择去观察水面落叶,其实这是水面气温变化情况的一个直接指示。
如果水面上的叶子大部分还是漂浮着,这说明鲫鱼在储存食物方面应该还是花费了很长时间,所以它们存储着大部分食物,并且还有可能将来会拿出去一部分,然后仅仅是等着接下来更低气温来临。
而一旦叶子大部分都沉入水中的时候,这说明它们已经没有进行捕食了,此时只剩下待冬了。
为了对这个规律进行更加严谨的观察,我对附近养殖或捕鱼朋友进行了访谈,他们全都发现了相同结果,并且还得出了一个结论:在气温稳定后,鲫鱼对蚯蚓、红虫、米饭这样的高蛋白食物不如腥味商品粉饵偏爱,这个结论与我的个人总结相符。
至于其他物种,比如鲤鱼、翘嘴等,我对高蛋白与腥味商品粉饵这样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也得到了一样具备普适性的结论。
不过也有一些个例,其中我比较惊讶的是翘嘴在一年四季几乎都非常喜欢豆渣饼等植物性的物种,这难道是因为它们是滤食性的吗?
仔细回忆时,我还有一点发现:那就是每年开春后,一段时间内天气升级很快,这个时候鲫鱼对蚯蚓、红虫等高蛋白食物的偏爱会增加,因为它们已经把自己的消耗量以及捕获能力适应到了冬季。
老板解释。有次在小卖部遇到卖饵使用商品粉酱油香油等调料的老板聊天时,他大概意思认为鲫鱼说白了就是看水里啥东西多吃啥,因为腥味商品粉饵在水中很容易就会传播开,而且臭味浓,吸引力也大,所以鲫鱼就会偏爱它们。
至于它们为什么不偏爱高蛋白食物,那是因为这些食物由于也是食物,它们在水中的散播性和传播速率都要比腥味粉饵慢许多。
于是,我就问他那为什么在最后降温或者升温阶段,鲫鱼对于高蛋白食物的偏爱会增加,他说:“鲫鱼呀,是比较善于储存和规避生存威胁的。”
从这句话里,我理解道:在气温下降前,排除极端低温影响,既然要储存食物,这也就意味着鲫依在平台过后会有极大的生存需求,因此鲫鱼会开运来抓紧积攒能量维持生存。
而在气温慢慢降下来时,它们会完成适应,从而使自己的行为会更加适应,而这时候,将所有影响都考虑后,整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合成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