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过万?在上海这鬼地方开网约车,真的那么容易吗?你品,你细品……
深夜的上海街头,霓虹灯闪烁,车水马龙。
53岁的陈阿姨蜷缩在她的“移动蜗居”里,手里拿着一盒已经凉透的自热火锅,吃得有气无力。
这火锅是她儿子送的,为了省时间,她直接搁引擎盖上“热”了半天,结果送到客人手里,都成了一锅糊糊。
这画面,是不是有点扎心?
这,就是她“月入过万”的真相的一部分。
刚刚,她送完一个乘客,目的地是殡仪馆。
说白了,这工作,一天下来,经历的事儿,比电视剧还精彩,还刺激。
网约车平台,那简直就是个大型“温柔陷阱”。
啥特惠快车?
说好听点是“优惠”,说难听点,那就是“韭菜”。
你不接?
系统立马给你来个“数字冷宫”,单子少得可怜,你一天下来,估计连油钱都赚不回来。
还有那些所谓的“暖心膨胀卡”,去年冬天,陈阿姨发着烧开车,平台不仅没奖励,还推销这玩意儿,还得自己掏腰包!
这年头,平台赚钱的路子,比上海的高架桥还绕!
你再看看那抽成,从20%涨到40%,每公里收入从三块掉到一块多,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剥削!
租车公司那些广告,吹得跟什么似的,“做自己的老板”,结果呢?
每天200块份子钱,雷打不动!
新手小灿,为了个账号花了2000块,还得对着手机人脸识别跳大神,这年头,连个账号都得花钱买,你说这行业,是不是有点魔幻?
车队队长偷偷跟我说,现在开网约车的,就三种人:被裁员的中年白领,还房贷的年轻夫妻,还有像陈阿姨这样的“人肉提款机”,为了孩子,啥都豁得出去。
乘客呢?
有的乘客,明知道司机困得要死,眼皮子直打架,还因为迟到五分钟就给个差评!
这年头,做服务行业的,真是难啊!
我记得有一次,陈阿姨接了个拼车单,四个乘客,分别要去浦东机场、迪士尼、殡仪馆和宠物医院,这导航路线,绕得像个毛线团,最后到手车费,还没油钱多!
你说这算不算黑色幽默?
陈阿姨这七八年,为了两个儿子,真是拼了老命。
给大儿子买冷藏车花了18万,给小儿子婚纱店垫了12万,自己?
七年没进过电影院了!
我问她图啥,这初中毕业的女人,说了句让我心里咯噔一下的话:“我们这代人,就像桥墩子,泡烂了,也得托着娃过河。” 你品,你细品…… 这背后,是多么沉重的母爱啊!
别以为“月入过万”就轻松了。
陈阿姨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抢早高峰,中午在加油站泡方便面,晚上蹲在写字楼底下等加班族,最拼的时候,连续开了28个小时,下车腿都肿得塞不进裤子!
这背后,是高昂的车辆维护成本,是巨大的健康风险,是潜在的保险支出…… 这些,都没算在“月入过万”里。
这“灵活就业”,说白了,就是“灵活受罪”。
陈阿姨这样的司机,每天在路上奔波,为GDP添砖加瓦,可他们的社保呢?
还在天上飘着呢!
下次你坐网约车的时候,看到司机师傅趁红灯塞降压药,别只顾着低头玩手机,想想他们的不容易。
这到底是谁的错?
是平台的压榨?
是乘客的冷漠?
还是这个时代本身的无奈?
我不知道答案,你也别问我。
我只是想说,陈阿姨这样的“桥墩子”,太多了…… 我们这个拼命奔跑的时代,到底跑向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