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延津:沙没延州

午后阳光茶语 2024-12-19 03:52:30

话说延津

作者:轩辕祭酒

人都想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李世民当皇帝了就追认春秋时期的名人老子李耳为其祖先。略知事理的孩童总要问“我从哪里来?”并非完全出乎好奇,也是人之本能。说的难听点叫“暴发户造谱牒,野孩子认父亲”,用文雅的句子表达则是“知其渊源所自”。那么,“延津”这个名称的源渊和变化到底是怎么回事?本文就试图给大家说个明白。

题目虽为“话说”,却并不敢瞎说。为接近史实,业余时间研究多年,才抖胆属文跟大家分享。同时亦与同爱好者切磋,以期抛砖引玉。所有努力,只求尽量接近真相。

本文中心话题,是河南省延津县的渊源。由以下部分连缀成文:

一、引子——沙没延州

二、中国历史上的五个延津

三、延津官方名称变化

四、延津城址与归属变迁

一、引子——沙没延州

公元1272年,中国的干支纪年是壬申,属猴,这一年是元世祖至元九年,南宋度宗咸淳八年。

(1272年地图)

这一年,蒙古人的铁蹄肆意践踏着遍体鳞伤的华夏大地。

(蒙古骑兵图)

此年二月,蒙古人把汉民族历史上的燕京改称大都;三月,蒙古军围樊城,斩首2000级,生擒南宋大将16人;四月,蒙古军攻破南宋涟州四处城堡,杀宋兵300余人,虏获人牛数万。

(蒙古人图片)

这一年,元蒙政府发出禁令,禁止汉人三人以上同行,禁止汉人与蒙古人打架;搜集全国所有儒学教材,集中焚烧。诏令全国废除汉字,所有公文使用蒙古文……

(蒙古文图片)

对于那一年的延津先民来说,不光有人祸,更有天灾,而且是灭顶之灾——那是一场无法形容的大风暴。(下面是一个小故事,请在小窗口浏览)

小窗口滑动查看

故事讲的是当时统治本地的达鲁花赤那一天经历的事情。

(达鲁花赤腰牌)

元朝的各级地方政府里面,掌握着军政大权的最高长官都叫做“达鲁花赤”,元朝将国民分成四等十级,达鲁花赤全蒙古人或色目人担任。

(元朝的国民等级)

元朝蒙古人很多也有汉语名字,他们常以虎狼鹰犬等野兽为姓,今天故事中的这个达鲁花赤蒙古名叫做“腾格日恩诺海”,意思是“野狼”,于是汉名字就叫“狼二蛋”,他豢养着一条名叫狼七蛋(蒙语读作“多劳赫日恩”)的狗。

(小说《狼图腾》)

狼二蛋认不得几个汉字,讲话时错误百出,把“棘手”念成“辣手”,将“当务之急”说成“当急之务”,“前程似棉(锦)”“束膊(缚)手脚”“醉(瘁)死”“串(患)者”“极力推存(荐)”等等都是他的常用词语。他还经常在州府大院里像他的狗狼七蛋一样随地大小便。

话说公元1272年春天的一个中午,酒肉之后,狼二蛋和狼七蛋正在打盹。狼七蛋忽然警觉起来,耳朵抖动,尾巴摇晃,低沉咆哮。“咋了?”狼二蛋也竖起耳朵,却没听到任何异常。狼七蛋却迅速紧张起来,怒吼,刨地,抖毛,跳跃,狂吠。可狼二蛋仍然什么也没有发现,只是警惕而茫然地注视着外面。狼二蛋带着狼七蛋正要出门,远方却响起了鼓声,酷似黑非洲原始部落的丛林鼓,仿佛有千军万马的黑人队伍过来了;又好像是狼二蛋熟悉的蒙古马队的铁蹄声,不同的是,以前都是蒙古人的铁蹄踏向别人,而这一次则是无情地扑向了作为州政府最高官员的达鲁花赤。万千疑惑,不知所以;何去何从,犹豫不决,满心里都是惊吓。鼓声和马蹄声由远及近,清晰可辨,不容置疑。循声望去,一堵无法形容的米黄色大墙,顶天立地,越过黄河,越过田野,越过树林,催枯拉朽,所向披靡。上一秒还风平浪静,下一秒就面目全非!墙壁临头横压过来的那一刻,狼二蛋遍体被击打、烧灼而后冰凉,这才发现,墙壁原来却是沙,沙土,当时人们叫做“黄风”,后世把它叫做“沙暴”或“沙尘暴”,咚咚的鼓声和嗒嗒的马蹄声是沙暴行进的脚步。

(沙尘暴图片)

瞬息间,蓝天变成了昏黄。狂风像野马,像疯狗,呼啸乱蹿,仓惶奔突。一切都在狂舞:云彩、树枝、羽毛、破旧的布片,甚至还有半截的砖块,像同时精神病发作一样失去常态,翻卷着,撕扯着,甩动着,跳跃着,撞击着,痛苦万状。黄沙扑面而来,顿时遮天蔽日。黑暗中,一阵地动天摇,一只瓷瓶被晃倒了,当啷一声,唬的狼二蛋和狼七蛋同时跳起三尺高。回首窗外,整个州城已经完全不见,狼二蛋感觉自己被扔进了肮脏的黄泥汤池,翻江倒海。浓重的土腥扑鼻而过,恶心恶肺地窒息人。门闩被无形的手抽掉了,门扇被看不见的力量反复甩动着,发出一声声愤怒无比的巨响。在这一刻,无奈叫人万念俱灰,惟有束手待毙。只有狼七蛋仍然无知无畏,不住地跳起来,拼死吠叫。

狼二蛋在沙暴吹进屋里的那一刹那就自言自语一声“这回完了”。他瘫坐在州衙的角落里,用巴掌接沙,碾磨,欣赏,边哭边笑,回味良久,才知道世界上竟有这样磅礴壮烈苍凉悲壮排山倒海的风沙,也才知道,风沙也是可以给人灭顶的。这一刻,他仿佛有了一点人性,感觉好像这是上苍对蒙古政权的警告,也是对蒙胡作恶多端的报应,只是可怜了那无辜殉难的生灵……

(流沙图片

这场狂风沙暴发生的地点,在今天原阳县北部一个叫延州的村子。

(延州村在现在延津县城西10公里)

这一场灭顶的风沙,刮了五天五夜。整个延州城的所有生灵被活活掩埋在黄沙之下。世间最大的灾难,莫过于生命的消亡。但是,延津地方史志上居然没有任何记载,当时临县胙城的县志上也仅仅四个字“沙没延州”。

(《胙城县志》古迹论载“沙没延州”)

同一场大风,正北40里的另一个县城也遭受了同样的命运,历史记载的也只有五个字“沙压吴起城”,所不同的是,被称为吴起城的那个县城的房子只被流沙埋没了一半,屋里的人也没有死掉,他们清理了流沙之后继续生活了好多年,直到泰定三年才迁入新城华里店,就是现在的胙城村。

(吴起城,考古学名称叫“沙门城址”)

也是同一场大风,西南75里的一个废弃古县城被彻底埋没了。那是一个在历史上多次作为战场被争夺的城池,那里出生过一个名叫周勃的历史名人。那个废弃的古城叫做卷(quān)县,与原武、阳武并存数百年之久,刘邦项羽划界后来被写在象棋棋盘上标为“楚河汉界”的鸿沟就是从卷县发源,当时名称叫做阴沟,现在则是黄河的一段。卷县城所在地就是今天平原新区的圈娄村,这个村子由卷城和娄庄两个村子组成,在谷歌地球上可以看出,白线标出的卷城村比娄庄村还要小很多,村里人以种菜为生,村南有塑料大棚,村西南的平原新区就是原黄河故道的河床滩涂。史料上对沙压卷城没有任何记载,只有当地传承下的古老剧种卷戏和传说中,还保留着“杀鸭~枣桃~”的凄凉故事。

(地图上的卷城村)

闲说少说,回正题。

公元1272年春天的大风暴过后,延州达鲁花赤狼二蛋居然奇迹般地没有死掉。事后他把这件事用蒙文写成公文呈送给大都,详细讲述其所见所闻所感。据他讲,他的那条名叫“狼七蛋”的狗不停地狂吠,最后力竭而亡。他写这篇公文,是要请示:延州没了,延津县也没了,怎么办?要么废掉(古书中叫“省”或“并”),要么原址修缮,要么择新址重建。

当时的官方答复是换址重建,就像汶川地震后北川县城南迁23公里在永昌镇重建一样。延州向东20里有一个叫史迥店的驿站,此地三面环水,不易被风沙淹没。于是就决定在史迥店这个地方建成了一个崭新的县城。元政府皇帝忽必烈认为,狼二蛋“治方不力,招怒天神。拉出去,砍了!”延州达鲁花赤狼二蛋就这样死了,这也是延津历史上第一个被政府处死的地方元首。八月二十二(丁未日)这一天,在行政建制上撤销“延州”,史迥店更名为宋朝时的名称——延津县。这就是现在我们所在的河南省延津县城所在地。

(《元史》关于延州降为延津县的记载,文中“阳武”就是现在的原阳,“南京”即开封)

以上为本文第一部分。

由于种种原因,史料对延津县的记述多有混淆,甚至张冠李戴,时空穿越。欲知这种混淆产生的原因,且听下篇分解。

下篇题目:话说延津(二)中国历史上的五个延津

0 阅读:3
午后阳光茶语

午后阳光茶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