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波士顿动力的机器狗还在实验室踱步,当特斯拉的擎天柱还在PPT上画饼,当全球投资人还在观望人形机器人何时落地——
中国浙江一个英语不及格的90后理工男,已经带着他的机器人冲进了央视春晚的舞台,还顺手把资本市场搅得天翻地覆。
有消息传出,这几天,王兴兴的门槛都被踏破了,那些早期入股的老股东电话都被打爆了……
所有人都在问:如何才能买到宇树科技的老股?
1
“座谈会上最年轻的人”
前两天的顶级规格座谈会上,整个媒体圈都在做“后脑识别”,参会企业家的座次更是引起关注。
因为这样一次高规格的座谈会,谁来了、谁没来、谁坐哪、谁发言,都是一种信号。
根据央视新闻的报道画面,为国征战的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许久未见的马云、还有几乎从不参会的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当下互联网的当红炸子鸡小米的雷军,还有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飞鹤创始人冷友斌、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韦尔股份创始人虞仁荣、美团创始人王兴、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奇安信董事长齐向东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企大佬。
不难发现,从行业看,参会代表主要集中在硬科技、新能源、AI、传统实业、互联网领域。
从央视频来看,任正非、王传福、刘永好、虞仁荣、王兴兴、雷军进行了代表发言。
一众报道中,有一个人引起了特别关注——王兴兴。
其一,看座位。
从官方发布的视频可以看到,王兴兴坐在第一排,旁边是新希望的刘永好,再旁边是C位的华为任正非。也就是说,王兴兴坐在核心区域,排面拉满。
其二,看年龄。
从参会企业家名单看,他们基本上都在50岁以上,其中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更是已经81岁高龄。而坐第一排并发言的王兴兴却是个90后,只有35岁,是参会企业家里最年轻的。
有人调侃,这个穿着西服、戴着眼镜的宁波小伙,像极了混进大佬饭局的实习生。
2
从“英语不及格”到浪潮之巅
这是一个妥妥的逆袭剧本。
公开资料显示,王兴兴从小动手能力强,但英语很差,几乎一直挂科。
初中家长会,英语老师甚至对他妈妈说,这孩子有点笨。考研时,王兴兴想考浙大,超过总分数线很多,但不够英语线,于是去了上海大学,做四足机器狗。
尽管严重偏科,但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
从读研期间研发出颠覆行业的四足机器狗XDog开始,王兴兴在机器人的领域狂奔。王兴兴在ICRA(机器人与自动化国际会议)上的英文演讲,发音不标准没关系,语法不对没关系,只要敢讲,不怯场,王兴兴的自信在于自己的研究和产品。
2016年到2022年,王兴兴的宇树科技深耕四足机器人领域,先后推出Laikago、Aliengo、A1、Go1四足机器人。GGII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宇树科技占据全球四足机器人69.75%的销量份额。
2023年,宇树科技开始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一年之后,宇树科技发布了G1,起售价9.9万元!
当国际上概念机器人定价还在百万区间徘徊时,宇树G1人形机器人直接把价格砍到零头,这堪称机器人界的"价格屠夫"。
宇树科技真正出圈,还是在春晚的舞台上。
在央视蛇年春晚上,一群机器人穿着红背心转红巾、跳秧歌的节目《秧BOT》,因为其人机共舞的画面,和机器人颇为奇特的跳舞画风,诞生了不少表情包。而机器人背后的公司,正是宇树科技。
有人仔细研究之后发现,这款机器人H1身上的高科技设备就像游戏里的超级外挂:高精度3D激光、SLAM自主定位和导航系统、多智能体协同规划系统、AI驱动全身运动控制技术……
有人调侃,马斯克看到视频后连夜@工程师:
为什么中国团队能用1/10成本做出更强的产品?
3
投资人“抢疯了”
宇树科技的爆火,直接反映在资本市场。
就在2月19日,A股市场机器人板块迎来爆发行情。引子正是宇树科技发布最新视频,其机器人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可实现流畅自如的舞蹈表演。
现在股市上已经有了“宇树概念股”,包含超30家A股上市公司,例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
其中最猛的,当属长盛轴承。资料显示,近两月以来,长盛轴承股价已经涨了400%以上。拉长时间看,自2024年9月以来,长盛轴承股价已经涨了7.3倍!
宇树自己更是被投资人抢疯了。根据投中网的报道,机器人登上春晚之前,宇树的老股已经火得一塌糊涂了:
大几千万的老股份额,不到3天就被抢空了。
还有消息传言,宇树正在筹备新一轮融资,投前估值80亿,门槛也很高:
要么big name,要么带来业务。
甚至还有进一步传言,宇树可能很快就要冲刺上市了,“300亿到500亿不算过分,800亿甚至更高”。
当然,目前这些都还只是传言,真实性有待进一步证实。但宇树在投资圈很火,这是毋庸置疑的。
宇树的爆火,直接让大厂都眼馋了。
最新消息传来,蚂蚁集团已经下场自研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招聘平台信息也显示,蚂蚁集团开放招聘具身智能算法工程师等相关岗位,部分岗位年薪最高可达112万元。
可以说,宇树科技带火的不仅是自家产品,更激活了整条A股机器人产业链。
4
尾声
宇树科技被资本追捧的核心逻辑,是其正在复刻英伟达的成长路径:
技术卡位:就像黄仁勋赌对GPU算力,王兴兴押注"电机直驱+模块化设计"技术路线,绕开波士顿动力的液压技术专利墙。
生态构建:通过开放机器人操作系统,吸引全球开发者共建应用生态,这招与英伟达的CUDA平台异曲同工。
跨界融合:联合深信服等企业探索"机器人+5G+云"模式,试图打造具身智能时代的底层基础设施。
这也是一场类似DeepSeek的突围。
摩根士丹利发布的研报显示,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上市公司百强名单,近七成企业来自中国和美国,中国独占36家企业。而且,中国在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中占据约63%的份额。
往深处看,宇树科技更是中国产业链多年积淀的一个爆发。
其一,中国的产业基础非常扎实。按照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分类标准,中国是唯一拥有全部大、中、小工业门类的国家。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8年,HS6位码下全球贸易共包括3556种中间产品,中国在其中2247种上出口规模位列全球前三。
其二,中国有着巨大的“工程师红利”。1999年大学扩招以前,中国在校大学生数量仅排名世界第四,高等教育入学率甚至低于印度和菲律宾。但经过数年追赶,到2017年,中国累计工程师和科学家数量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达到1547.6万人,彼时美国仅有676.9万人。
这股“工程师红利”,让很多科技企业受益。就拿华为来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透露,华为至少有700多个数学家、800多个物理学家、120多个化学家,还有6000多位专门搞基础研究的专家,有6万多工程师。
其三,中国拥有AI落地最广阔的应用场景。大一统的中国市场,就是最好的AI试验田,上百万的物流车、上百万的司机外卖员、上千万的制造型企业,每一个都是AI的养料和地基。
华为、DeepSeek、宇树科技的诞生,本质上都是这种积淀和红利的体现。
站在2025年回望,宇树科技的崛起恰似19世纪的福特汽车——用流水线颠覆生产成本,用T型车打开大众市场。
当王兴兴的机器人在春晚舞台扭起秧歌时,我们仿佛听到历史齿轮转动的声响。用乔布斯的话说:
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