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能算胜利?印度高铁用日本新车,印:日本技术比中国强百倍

凭栏望史 2025-03-25 14:40:50

文| 凭栏望史

编辑| 凭栏望史

前言

3月19日,印度建了10年的高铁,终于再次传出新消息,计划向日本采购10辆24节编组列车。

这笔价值1100亿卢比的列车订单,给到了日本,中国是一点也不眼红。

谁能从印度身上赚到钱?拿到这个烫手山芋,日本的好日子还在后边。

印度高铁

印度刚宣布投资建设高铁的时候,引起多个国家相互竞争,当时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投资的好项目。

纷纷上门希望合作,各国公司的竞标条件也是相当有诚意,可印度是一个怎样的国家,日本和欧洲似乎并不是很清楚。

在一系列讨价还价之后,眼看印度“吃人不吐骨头”的压榨,欧洲退出,中国退出,只有识人不清的日本宁愿赔钱,也要干。

2015年,这个项目落到了日本手里,代价是80%的建造成本均由日本来出,约800多亿,印度只负责20%,仅出资170亿。

这笔800多亿的高额债务,印度可以分50年来还,贷款年利率低至0.1%,还款期限更是长达50年,远超一般贷款30年的期限。

除了自己拿钱建之外,日本还承诺转让核心技术给印度,没有任何技术转让费,这引起印度一片叫好。

印度网友欢呼,称赞日本新干线技术,比中国高铁强百倍!把日本当做友好合作伙伴。

可日本民众对此却高兴不起来,对此怨言颇多,因为许多日本民众认为这是一笔亏本的买卖,日本民众担心,投入的资金可能无法收回,最终成为日本纳税人的负担。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日本承接项目似乎不是为了盈利,而是试图借此加强与印度的关系,提升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

中国自从帮助印尼建好“雅万高铁”后,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日益增长。

中国高铁在国际市场上成绩斐然,日本也不甘落后,希望通过拿下印度高铁项目,来证明自己的技术优势和建设能力。

可如今10年过去,本该计划在2023年实现通车的印度高铁,现在进度还不到50%。

“香饽饽”早已变成了“烫手山芋”,这一项目的承建,让日本吃尽了苦头,深陷泥潭无法脱身。

新进展

印度首条高铁项目折腾了十年,期间经历过土地纠纷,官僚腐败等,在土地收购上吃了不少苦头,收购资金远远超出当初预算。

收购高铁用地就花费不少时间金钱,好不容容易动工了,又碰上疫情,建筑材料运输困难,不得不暂时搁置。

复工之后,各种建筑材料成本飙升,让这个高铁一度处在修修停停的状态。

“5年修了10公里”的丑闻,让日本和印度的脸上多少有点面子挂不住。

2022年,为促进项目落地,日本不得不继续给印度追加贷款1000亿日元,利率还是0.1%。

可这又遭到日本民众的严重不满,当初还暗自窃喜,从中国手里撬走了订单,可真正拿到手才知道,这简直就是一个补贴无底洞。

日本给了这么多资金,从2015年到2025年,10年了,印度高铁也只完成了44%的桥墩建设,通车时间一推再推,预计最快也要到2033年了。

这次,印度再次下列车订单给日本,表面看是延续两国的友好合作,可背地里,日本承受了多大压力,也只有日本知道。

印度到处都是牛,作为这个国家的国宝,牛的地位很高,印度曾提出,日本设计一种防牛群冲撞的高架桥。

这中间产生的设计研究费用,印度一概不负责,全让日本自行解决。

技术问题解决后,印度还要求日本把新干线技术全部打包送给他们,尤其是准们针对印度研发的新技术,更要无所保留,倾囊相授。

为保证高铁运营,日本还需要培训印度铁路员工,专门建一所学校,确保技术教到位,印度工人都能学会。

未来,还不知道有多少艰难险阻在等着日本克服,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态度,也让日本十分头大。

碰上一个这样不想多花一分钱,只想“白嫖”的顾客,日本也是有苦难言。

中国当时没有竞标成功,现在来看也是一种万幸,不是我们技术不行。

乘坐过日本新干线和中国高铁的人可能会有直观感受,新干线的车厢晃动更明显。

中国高铁上可以轻松立起硬币,而在新干线车厢内,有时连矿泉水瓶都站不稳。

在技术上,中国高铁并不落后,甚至还位居世界前列,可我们不愿意当这冤大头,给钱给技术,吃力不讨好。

结语

从首条高铁,到小米被罚款百亿,再到拖欠法国战机尾款不给等,印度在国际上的信誉口碑,正在不断下滑。

印度“吃相难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雁过拔毛,兽走留皮,处处爱占便宜的形象深入人心。

日本愿意赔本赚吆喝,那就让日本去干,我们还真不稀罕,不过,日本新干线要想在国际市场真正站稳脚跟,超越中国高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高铁正在稳扎稳打,出口东南亚,出口国际,把一带一路的影响范围继续扩大。

建造高铁只是表面,后续更深度的规划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样的远见和目光,中国把握的向来很好。

参考信源

0 阅读:0
凭栏望史

凭栏望史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