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二五年十月间的一个傍晚,淮河上乌云翻滚,风雨呼啸停靠在南岸的几条官船,被滚滚浪涛冲得摇摇晃晃,船夫们个个手拿竹篇,防护着可能出现的危险。
船主人是一位负责地方军需粮饱的官员,名叫陆室。他接到皇上的圣旨,奉调人京。不想在这里遇到这场暴风雨。他满怀忧虑地站立船窗前,瓢泼大雨,不时猛扑到他的身上。
暴风雨直到半夜才慢慢停下来。可是陆室一夜未眠,因为他的夫人即将临产,这里又无官医。他焦急担忧,怕出意外。忽见一个侍女满面笑容从内舱出来,说:“好了,夫人生了一位小官人。
陆来到内舱,这时孩子已包扎好,睡在母亲身旁。陆宰说:“夫人,你受苦了!”他看了一眼孩子:“应该给他取个名字,小家伙生在准河行旅中,就叫陆游,字务观吧!”这一天,正是十月十七日。
就在这一年的冬天,金人集结军队分两路向南侵犯,一路从云中(大同)攻太原,一路从平州(河北卢龙)攻燕京,准备合围宋朝的京城开封。
由于北宋统治者贪图享乐,坚持投降求和,以致到一一二六年底,开封被金人攻陷,徽宗、钦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卿等数千人,一并被俘北去。
一一二七年,大臣宗泽等拥戴赵构为皇帝,即位于河南商丘,改年号为建炎。赵构不想抗御金兵,只顾向南逃避,一直跑到扬州
那时候,陆宰刚从开封把家搬到寿春(今安徽寿县),金兵就打过来了,只得又带领全家向南逃避。一路上历尽艰险,费了许多周折,才来到浙江东阳(京华)。
陆室一家住在老朋友陈彦声家中,陈彦声是个颇负侠义的人他热情地接待陆宰,屋舍器用,全都腾出来供陆宰一家使用。
陆室全家在东阳一住三年,直到南宋皇帝赵构定都临安(即今杭州),大局略定,陆宰才携春回到故乡山阴。
陆游在强祸中就遇上国难,十余年流离兵间,回到故乡时已是十二岁了。由于他亲身的经历与感受,他深恨金人的入侵,在幼小的心灵深处,埋藏下爱国复仇的种子。
陆家是书香门第,家内藏书其多。十二三岁的陆游,勤奋学习,博览群书,一心想读好书,长大后可以报效国家,恢复中原。
山阴离临安很近,有些和陆宰交谊很深的爱国志士,常到他家里来,谈论国家大事。有一次陆游来到父亲书房,看到五六个人在激烈地讨论着什么,陆游一下证住了,他悄悄地问交亲:“爸爸!他们是什么人呀?
陆室告诉他:“他们都是朝廷中主张抗金的爱国志士,在议论抗金大事呢!”陆游一听,就像磁石吸铁一样,吸住了他的注意力,他全神贯注地站在父亲身后,静静地听着。
客人们谈到一帝被掳、人民涂炭、敌寇残暴的情形,个个都怒发上指,目此欲裂。那种忠义之气,深深感染着旁听的少年陆游。
有时,他们也谈论文章诗词,他们在学问上都是有根底的,因此他们的主张和见解,对陆游的成长,起着良好的培育作用。
不久,陆游人了乡学,正式从师受业。他的老师韩有功、陆彦远也都是有学问、有骨气的人,给陆游的影响很深
陆游刻苦读书,认真钻研学问,他对诗词有特殊的爱好,熟读了陶渊明、岑参、王维的诗,获得有益的营养,为自己的诗歌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几年以后,陆游十七岁了。这年元宵节,他写了一首诗高兴地走进父亲的书房,发现父亲闷闷不乐,背着双手,来去。陆游走上前去,问道:“爸爸,今天是元宵佳节,您是怎么了?”
陆室停了脚步,望着陆游说:“还谈什么元宵佳节,南宋王朝也快完了啦!”陆游望着父亲那衰老而又严峻的面容,焦急地问道:爸爸,这是怎么回事呀?
陆宰说:“皇上和宰相秦桧为了向金国屈膝求和,竞然发了金牌,把岳飞从前线调回来,最近把岳飞杀害了陆游听到岳飞被害,气得紧握拳头,大声地说:“岳飞抗击金兵,接二连三打了胜仗,有什么罪呀!
陆宰叹了一口气,说:“主和投降的秦桧当道,要杀害谁就杀害谁,还需要什么罪名呀!”“那么,朝廷中就没有人起来反对吗?”陆游再也抑制不住心头的怒火,愤愤地说。
“怎么没有呢,韩世忠去问秦岳飞何罪?这个老贼说莫须有。韩世忠一听,气极了,他说“莫须有,三个字怎么可以服天下?陆宰停顿一下,说:“这些投降派掌了权,害国害民,为非作互,总有一天要受到惩罚的。
陆游二十岁的时候,他和舅父唐闷的女儿唐琬结了婚。唐琬幼读诗书,和陆游志趣相投,婚后生活十分美满。
几年后,陆游的母亲因唐琬未能生子,深为不满,经常无理取闹,硬逼着陆游和唐琬离婚。
在封建礼教支配下,做儿子的对于母命是不能违背的,尽管陆游和唐琬俪情深,也无可奈何,只得采取阳奉阴违的办法,表面上把唐琬休归娘家,暗地里却在外边另赁了一所房子,常常私下相会。
不久,这个秘密被陆母发觉了,便寻上门去吵闹。但陆游夫妇事先得到消息,躲开了。不久,他们这种关系,也无法继续下去,只好忍吞声,彼此割舍。
后来陆游遵母命另娶了王氏为妻,唐琬也改嫁了同乡赵士程。陆游每想到唐琬采菊缝枕囊一事,深感到“灯下无人说断肠”,难以排遭内心的苦闷。
十年以后,一天春光明媚,陆游来到禹迹寺南的沈家花园游玩,刚巧唐琬夫妇也来到这里。唐琬远远看到陆游,便告诉赵士程,赵是个文雅洒脱的人物,久慕陆游大名,想邀来同坐,唐琬恐招人非议,阻止了。
唐琬便叫家憧给陆游送去酒菜,并向他致意。陆游体会到唐琬的深情,酒人愁肠,更添帐惆,便提笔在墙壁上题《钗头凤》一首,抒写出自己心头的隐痛。
陆游题署,郁郁而去。唐琬来到墙边,读了这首词,触动了满怀愁绪,回去后也就和了一首,从此,她忧郁成病,不久便死去了。
这一幕婚姻悲剧,在诗人心底成为不可平复的创伤,他感到悔恨、负疚,多年后也总是为此愁肠郁结,发出“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之叹。
公元一一五三年,陆游二十九岁,他到杭州参加进士会试想通过这条道路,求取功名,以实现自己抗战报国,收复中原的抱负。
主持这次考试的主考官叫陈之茂,是一位公平正直、不畏权势的人。他发现陆游考得好,便将他取为第一名。
恰好,汉好卖国贼秦桧的孙子秦损也参加这次考试,被取为第二名。秦桧知道后,大为震怒,深恨陈之茂和陆游。
第二年在礼部复试,陆游又考在前列。秦桧看到报上来的名单,竞公然把陆游的名字剔除。他这样做,固然是想要他的孙子出人头地,但也深知陆游的父亲是主战派,因此,当然不会让陆游发荣滋长。
7陆游虽然被,但他淡然处之,他表示丈夫贵自树立,虽穷也不改节,对秦桧那样的汉奸,投以部视和轻蔑。
陆游回到山阴,这时他父亲已去世五年了,家境日渐窘迫,他就把家搬到山阴城南的云门上,那里有一座庙,在庙西面建了几间草屋,安置下来。虽然远离闹市,生活清苦,但周围环境却非常优美、宁静。
陆游幼时为了要能“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学习过剑术,几年来因为忙于考试,习武的事给误了。现在,每天清晨他就来到门前旷地练习舞剑。
陆游精神抖地挥舞着宝剑,只见一道道剑光,在他身前身后,上下左右闪耀着,舞剑的动作非常于净利索。
爸爸,有人送书来啦!”陆游已有了三个儿子,来叫他的是年已七岁的大儿子。他连忙收住架势,停了下来,把宝剑插人鞘内,随同儿子走进屋内。
陆游打开一看,原来是老朋友王仲信送来的《孙子兵法》,他高兴极了,随即写了一封道谢信交给王仲信的家憧,接着就翻阅起来。
这天深夜,陆游还在一盏油灯光下,如饥似渴地读着《孙子兵法》。有时他放下手中的书在思考,有时看得入神,兴奋起来就念上几句。他觉得孙子的“知彼知己,百战不始”,道理深刻,值得自己认真瑞度领会。
接着他联想到自己未能实现投笔从戎、抗击金兵的志愿,感概万分。他提笔写到:“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努”,不禁为自已困守家门、无所作为而哀叹。
两年后,即公元一一五八年,陆游已三十四岁。这时秦已死,他被任为福州宁德县主簿。虽然,这是县官的属员,但确是他第次出来做官,因此,他高高兴兴地离开了自己的家乡。
陆游到了福建后,天气炎热,水土不服,文书堆案,困于应付。因此,诗人对于这种工作,感到非常苦恼。
一年后,陆游被调回临安,担任敕令所的删定官,以后又改任枢密院编修官。枢密院是主管军事的,编修官地位虽不高,却能够接近皇帝左右。这时,陆游提出了很多建议,希望统治者能够采纳施行,励精图治。
后来南宋皇帝赵构让位给他的嗣子赵(古慎字),自己当了太上皇。赵春听说陆游善辞章,熟知典故,召见了他,并赐予他进士出身。
赵脊当了皇帝,也想恢复中原,做出一番事业。陆游就把自已的主张提出来,他建议简化行政机构,册删除律令繁文,整更治军纪,以期刷新政治,创造恢复中原的条件。
赵脊同意陆游的建议,积极地做了一些部署,并起用了抗金名将张浚为右丞相,都督江淮兵马,准备北伐
在部署完成以后,北伐开始了。张浚由南京进驻盱眙督战,由部将李显忠和邵宏渊分别从凤阳和泗州出兵,先后克复了灵壁和宿县。
可是,正当李显忠率部长驱北上,准备收复河南、山东的时候,邵宏渊因感到自己没有战功,妒嫉李显忠,竟然按兵不动,致使李军成了孤军,在符离集一战,溃败下来。
北伐军事上的失利,使朝廷上主和派又起了头,皇帝赵脊也失去了原来的雄心壮志,于是,派出使臣和金人进行和议。
但陆游并不因军事失利而动摇,他认为胜败是兵家常事,这次失败了应总结教训,重作部署,继续北伐。他上书给左、右丞相,表达了自己的决心。
赵春的抗战既变为议和,因此陆游的建议,反引起他的厌恶。不久陆游即被免去在京职务,去建康做地方官,以后又改任京口通判(江苏镇江)。
这时,张浚正在这一带驻防,陆游和他是知交,又都积极主张抗战,所以,常常在一起共商国家大事。
不料就因为和张浚的往来,这一年,当张浚被署免右丞相还乡途中死去后,朝廷上主和派竟加给陆游“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把陆游的官职也罢免了。
陆游罢官回家,一住五年。这时他儿女满堂,生活非常窘困,常常贫不自支,食粥度日。
一六九年十二月,陆游已经四十五岁了,朝廷才给他一个夔州(四川奉节)通判的职务。当时因病不能就道,直到第二年初夏,大携带券属动身西行。
陆游沿着长江行进,经过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最后通过群山险峻、波流急的三峡,来到了四川。一路上,他把所闻所见,记载在他的《人蜀记》这部散文笔记中
夔州是一个荒僻的山城,陆游到任后,生活很孤寂,满怀报国的志愿,无可施展,心中感到烦恼。但他并没有消磨意志,他在睡梦中还上书议事,想亲临前线,草杀敌。
一七二年,陆游在夔州的任期将满,刚巧四川宣抚使王炎来信,约请他去做幕宾,兼任检法官。这是个军事机关,驻地南郑县(今陕西省汉中),是西北抗金的前哨。
陆游高兴极了,觉得这是自己直接走上军事前线的机会,在那儿可以实现他的为国捐驱、恢复中原的志愿,于是他决定前往。
陆游怀着十分愉快的心情,独自骑着一匹枣红马,从夔州出
发北上。他沿途翻山越岭,走过曲折的道路,起早摸黑,生活很艰苦,但他心中充满着喜悦,几乎忘掉了旅途的劳累。
陆游风尘仆仆地来到南郑县,王炎见到他非常高兴,热情地接待他。这位老帅是武将,但也有点文人的风雅,而且又是个主战派。因此,二人相见如故,越谈越亲密。
陆游很喜爱军中生活,他除了办理公务以及和同僚们醋宴打球、阅马外,还经常与战士们一起巡逻放哨。夜晚枕戈待旦,随时警惕着敌人的侵犯。
陆游特别喜欢同将士们到山中打猎。一天,陆游和三十多名士兵上山打猎,因山路狭隘,骑马难行,就下马同士兵一步一步小心谨慎地走上山岭。
忽然,岭上树林后边卷起一阵狂风,接着只听得大吼一声 68一只吊晴白额老虎,向他们猛扑过来。
陆游顿时吃了一惊,身后的士兵们也都张煌失色。这时候他忽地向下一,趁老虎猛扑的劲头,挺起手中的兵器,用尽平生力气,对着老虎的胸膛直刺下去。
士兵中一个青年壮汉,也从老虎侧面赶上一步,手起一刀,正中老虎的颈部。刹那间,老虎颈、胸部热血直喷,飞溅到陆游和壮汉的身上。
老虎受了伤,退下六七步,倒在地上,拼命的挣扎,士兵们一拥而上,有的用长矛戳,有的用大刀砍,没有一刻工夫,这只吊晴白额老虎就被打死了
陆游也利用一些空闲的时间看书和写诗,他用诗歌来描绘军中豪壮的生活,他说:“投笔书生古来有,从军乐事世间无!
陆游因公往来各地,那连云的栈道,插天的高山,处处都印上了他的足迹。经过不断的实地视察,他对这一带形态的险要,物产的丰富,人民的豪健与义侠,获得了深刻的了解,他认为这里可以作为反攻敌人的基地。
当时,金国的统治者,在这一带屯田驻防,屯田军是女真族和契丹族人,他们汉族人,烧杀掠夺,无恶不作,汉人生活极其痛苦,因而,暴动起义,不断发生。
有一天,一个沦陷区的汉人,冒着生命危险,送来敌人的情报,这种怀念祖国、渴望解放的心情,使陆游非常激动,他提笔写道: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陆游满怀收复中原的激情,来到王炎幕府,向王炎建议:“现在中原的父老都日日夜夜盼着我们收复失地,我们应该积极行动,把关中这个地方作为收复中原的基地。
王炎听着连连点头称是,他沉思片刻,对陆游说:“你讲的办法很对,但是这要等到朝廷采纳之后,才能付之实施啊!
可是南宋朝廷根本就无意恢复中原,哪能采纳他的建议呢?陆游迟迟得不到朝廷消息,心中忧郁,不由地唱出“报国欲死无战场”、“悲歌仰天泪如雨”的凄凉诗句。
不久,王炎调回临安去了,陆游也从西北前线重回四先后代理过蜀州、嘉州、荣州等处地方官。这段时间,他愁闷的心情无法排遣,担任的职务,又是闲差,没有多少公务。因此,他经常饮酒,借酒浇愁。
一一七五年,南宋朝廷派范成大到成都做制置使(节制军事),他请陆游担任参议官。范成大号石湖居士,也是南宋有名的诗人,他和陆游本是文字之交,现在老友相会,都很高兴
范成大以诗人而为边防大臣,自然和一般武将不同,他在公余之暇,常常邀请陆游和其他宾客,饮酒赋诗。
陆游因和范成大情谊很深,因此,从不拘礼法,加之满腔悲惯无处发泄,也就更加放浪形骸。有些人看不惯,背后笑他狂放,他听到了,也索性自认狂放,称自己为“放翁”。
朝廷这时已调他为嘉州知府,但听到他的狂放不羁,便加上他“不拘礼法”、“宴饮颓放”的罪名,免去嘉州官职,只给他一个主管道观的名义,领取一点官俸。
陆游受此打击,心里更为愁闷。一天傍晚他来到驿站散步看到附近断桥边开着一株梅花,孤独地挺立在那里,非常冷清。然而,尽管无人前来过问,梅花依旧吐着芬芳。
当天晚上,陆游打开了笔,写下了一首《卜算子·咏梅》的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一一七七年六月,范成大调回朝廷。多年的老友又要分别了,陆游心里非常的难过。
范成大临行的时候,陆游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一直送他到眉山县上船东归,他握着范成大的手,嘱吋他回朝后,要向皇帝提出抗战的策略,为收复中原而努力。
范成大乘坐的大船,在奔腾的氓江水面上扬帆而去,陆游凝望着远去帆影逐渐地消失,才拖着满珊的步子,带着帐惆的心情,慢慢走回家。
第二年的春天,陆游也奉命调回临安。他自南郑县回到成都以后,就把家卷从夔州接来,现在,又带着一家大小,离别了成都,沿江东归了。
陆游回到临安不久,朝廷把他派到福建去做地方官,后来又奉命调任江西临川,掌管江南西道的钱粮仓库和茶盐专卖等事。他到任以后,理埋首公务,但每念及自己年过半百,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心中很是难过。
第二年初夏,江西遭到严重的水灾,赣江的水从上游泛滥下来,使得临川一带田舍漂没,鸡犬无存,整村整村的人都到山坡去逃难,人们忍饥挨饿,十分痛苦。
陆游看到灾民的困苦,心里万分焦虑,他立刻给皇上写了一份奏章,详细地报告了这次灾情,恩请火速拨米赈济。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发出去的章,毫无音讯,而灾民在啃树皮,吃野菜,情况非常严重。陆游救民心切,便亲自督率更卒,打开仓库,取出粮食,用小船装运到灾民聚集的地方,进行赈济。
朝廷中投降派知道了陆游救灾的情况,便在皇帝面前诬告他擅自开仓赈济,这样一来,陆游又遭到罢免职务的处分。
陆游怀着悲愤的心情,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第二年,浙东又发生了严重的灾荒,朝廷派了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前来处理救灾的事情陆游听到这消息,便连忙写了一首诗给朱熹,催促他早日前来施赈
朱熹来山阴后,按灾情轻重,分别加以赈济。他对陆游是非常钦佩的,常来陆游家里谈古论今,探究学问,过从甚密。
以后朱熹也受到朝中投降派的打击和迫害,便辞官到福建武夷山舍著书讲学。陆游知道后,很表婉惜,他写诗给朱熹说:“天下苍生未苏息,忧公遂与世相忘!
陆游在家闲居四年,直到一一八六年,他六十二岁的时候才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他受命之后,到临川见皇上谢恩,住在西湖边上的客舍里。
这时,正是春天,小雨初晴,深巷中不时传来卖花的声音陆游随即提笔写下了“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否花”的著名诗篇,题为《临安春雨初赛》。
这首诗传诵一时,并且流入宫中,皇帝赵查,极为赏识。在陆游朝见的时候,赵春对他说:“你的诗写得很好,我很喜欢,严州的山水名胜很多,职事之暇,你可以赋咏自适啊!
陆游来到严州,他对衙门的公文状纸,从心里感到厌倦。闲暇无事,他把历年来所写的诗稿,编辑成册,定名为《剑南诗稿》,共二十卷,计二千五百余首。
在严州三年,任期将满,陆游因年老多病,便上书请求回乡,得到批准。一一八八年的七月里,他又一次回到自己的家乡。
陆游回家不久,又被朝廷召回到临安做官,但时间不长,即遭署免。从一一九○年到一二○一年,将近十一、二年的时间,他一直居住在乡村里,过着农村田园生活。
陆游家藏书很多,书架、桌上、床上到处都是书,他把这个房间叫做书巢。诗人的晚年,绝大部分时间是消磨在读书之中。
陆游虽然做了多年的官,但为人刚直守廉,毫无积蓄,家境十分清苦,住的是颓垣破屋,吃的是糟糠之食。可是,诗人并不介意照常读书作诗。他说:“丈夫穷空自其分,饿死吾肩未尝胁!
这时,陆游和农民们成了亲密的朋友,他是“身杂老农间”,“扶衰业耕桑”,亲身和老农一起从事田间劳动。
陆游对医学是有相当的研究的,他经常给老农治病,有时还带上药囊骑着驴子到远处村落闲游,遇有老百姓生病的,就拿药送给他们。
老百姓非常感激陆游,每当他来到的时候,都围上来争邀到家里款待酒饭,把他看作自己的亲人。
陆游虽然晚景凉,但他仍然不忘收复中原失地。有天,他睡到半夜,突然狂风四起,紧接着风雨大作,他惊醒了,躺在床上听着大风雨的声音,不禁想到战马在冰河上奔驰的情景,他随后吟诵道:“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
陆游有时也挂杖去沈园闲游,这时沈园的面貌已经完全变了,池台非旧,老柳调零,诗人想到唐琬逝世已有四十年了,自己也快要死亡,化为稽山的尘土,不禁然泪下。
一二〇二年,陆游已经七十八岁了,这时朝廷中掌握大权的韩胃,想建立一番功业,准备北伐,因陆游是主战派,就来拉拢他写信来要他去临安参加编修国史。
陆游的妻子王氏,这时已死去了,几个年岁大的儿子都先后做了官离开家乡,他身边只有幼子名叫子聿的服侍他。子聿望着满头白发的“爸爸,你这么大年纪了,身体又不好,还是不要去做官吧!
陆游微笑着说:“你别以为我老了,行动不便,看书写字还是可以的,我一定要去,你也跟我一起去。
这一年的六月十四日,陆游携子来到临安,参加了编修国史的工作。他打算集中自己的精力,用九个月的时间把这项工作做好。
九个月的期限很快过去了,陆游的编写任务已完成,他感到体力不支,视力也差,不能再担任具体的职务,因此,决定告退还乡。
一二○三年的夏天,陆游回到了家乡。不久,著名的词人辛弃疾来绍兴府做地方官,他对陆游,早就闻声相思,因此,他一到山阴就拜访陆游。
辛弃疾见到陆游住屋破败不,用具也都简陋,心里很感不安,他向陆游提出,要替他建造几间瓦屋,但却为陆游拒绝了。
他们在一起,一谈到北伐中原的事情,立刻精神振奋,慷慨激昂。辛弃疾告陆游,他已经派出人员深人敌境,探查金军内部虚实,准备等他们回来后,根据敌情,着手制定北伐方略,向皇上陈述。
陆游很高兴。第二年春天,辛弃疾回临安,行前陆游作诗赠送给他,希望他能够在这次北伐中为南宋建立功业。
一二六○年,南宋北伐战争就要开始了,陆游听到这个消息,激动万分,深叹自己年迈,不能横戈跃马,奔驰在北方广阔的战场上,冲锋陷阵。
但是,当北伐战争正式开始不久,韩胃被投降派暗害了投降派又篡夺了政权。他们为了讨好金国统治者,竟将韩胃的头颅割下来献给金国谢罪,还同金统治者订立了屈辱的和议。
南宋朝廷中主战的大小官员,有的被杀,有的被流放,都受到了处分。投降派以无比的耻辱,向金人又割地,又赔款,换来暂时的苟且偷安,自此,南宋王朝一蹶不振,再也不能收复中原失地了。
陆游的身体越来越衰老了,牙齿也掉光了,但诗人一生抱恨的是看不到中原的收复,想到这里,他感慨万端,取出笔墨,写道:“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指他居住的镜湖草屋)
陆游到八十五岁立秋,得隔上疾,精神更加衰惫。他自己感到不行了,要儿子拿来纸笔,支持着慢慢地提起笔来写下“主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表达了他的遗愿。
写完了,人们看他徐徐闭上眼晴,陆游就是这样怀着念念不忘收复中原的悲愤心情,与世长辞了。但是,他虽然逝世了,可是他那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许多优美的诗篇,却永久流传人间,千古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