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很乖的“东亚小孩”,长大后怎么样了?

文史宴说 2024-08-01 23:42:58

父母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你要乖”。

然而在心理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看来,这很可能让孩子真实的自我被压抑。如果一味要求听话,孩子可能会发展出一个虚假的自我。

这里存在两个“我”:

“真实自体”是“我活着,我有自己的感受”;“假性自体”是“我要满足别人,才能得到安全和爱”。

我们常常会看见,许多百依百顺、过早懂得察言观色的“乖孩子”,真实的感受往往被忽略。

《春潮》剧照电影《春潮》中,外孙女郭婉婷就是一个典型的“乖孩子”角色。姥姥对她的衣食住行照顾得无微不至——但前提是要乖、要学习好、要会说话。不然,就和她妈妈一样,是没良心的白眼狼。

斡旋在姥姥和妈妈的战争中,郭婉婷发展出了一个“虚假自我”,聪明机灵,会察言观色。可是在这层外壳下,是冷漠麻木的内心。一旦形成虚假自我,一个人就会失去自己的存在感与意义感,以他者的感受为中心,本能地服从别人。人们经常讨论的“讨好型人格”就是如此。

不只是虚假自我,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若想得到完整发展,要面对的问题还有很多。自卑、角色混乱、无力感、自我怀疑,“东亚小孩”的伤痛总是高度相似。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剧照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指出,人在每一个阶段都有发展任务,并存在一种“危机”——不是灾难性的事件,而是在相应年龄段里要面对和解决的人生问题,是人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分水岭,充满了需要解决的矛盾与冲突。这种成长的进程,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老年。如同爬山,没能爬过去的山坡就在那里,不会自己变为平地,那些没能形成的人格与能力会形成空缺,被搁置在一旁,直到需要调用的时候,会用疼痛强力提醒:缺失依然存在。成长过程中的空缺,只能这样滞留下来了吗?是否存在补救的方法?人格心理学家马斯洛说,“一个人可以选择退向安全境地,也可以选择向前迈向成长。成长需要反复选择,恐惧需要反复克服。”当下热议的“当自己的父母”“长大后重养自己一遍”,就是一种成长的人生选择。大家把自己当孩子般对待,像父母养育孩子那样好好地疼爱自己,满足愿望,为成长而喜悦。有人享用小时候嘴馋却没吃到的美食,有人给自己买一束“没什么用”的花,也有人开始尝试对不喜欢的事情说“不”……

《我的塞格林之年》剧照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许燕看来,“重新养育自己”背后,体现出一种自我掌控感的内在需求,人们主动寻求方法摆脱人生困境,充满力量地迎接命运挑战,提高自己对命运的把控力。可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心理学看来,当下许多重养自己的方法,存在许多误区,仅仅对童年的自己进行补偿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再抚育”,需要深度觉察和修正。在“内在小孩”成长的同时,那个“内在父母”也要经历自我审视与成长。更何况,一个人心理成长的历程是持续一生的,即使到了中年甚至老年,也依然有待完成的任务。在精神上“富养自己”的话题,谈论多少遍也不为过。

在“重养自己”的话题下,许多读者分享自己的寻觅之路那么,我们要如何对曾经的创伤进行深度觉察与修正,对未来的挑战有实质上的认知,做一回合格的自己的父母?以“重养人生”作为灵感的起点,三联中读策划了《把心理学作为方法:重养人生的「心灵启旅」》精品课。▼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了解更多▼课程按照人生阶段分别设置了幼年、少年、成年、老年单元,邀请七位来自高校、医院的心理学学者、专家和医生,解读包括埃里克·埃里克森、唐纳德·温尼科特、阿尔波特·班杜拉、艾瑞克·弗洛姆、马丁·塞利格曼、劳拉·布朗、埃伦·兰格等在内的七位心理学大师的重要研究,以此探究在人生不同阶段,影响每个人至深的那些核心心理议题。希望提供一套心理学的谱系,带着大家从根源找到自我疗愈的路径,顺畅地抵达每一个人生站点。

7位心理学专家

7位心理学大师跨时空集结我们发现,在重养自己的话题下,大家多是在讨论具体的“养育招数”,可以笼统概括为“对自己好一点”。但取悦自己的同时,不小心可能落入消费主义的陷阱,在重养自己的口号下不知不觉购入超出消费需求的商品。而真正的创伤清理,离不开正视与疗愈。只有知道了“是什么”“为什么”,才能更清晰从容地解答“怎么办”。所以,我们邀请了7位有理论高度与实践经验的心理学专家,来为大家系统梳理人生不同阶段要过的“坎”,要建立的人格。他们中,有来自北师大、哈佛的学者,有来自北京安定医院的从业者。他们会将心理学大师的理论和自己的研究、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讲授经得起追溯、不怕实践的重养人生之道。你还将认识这些心理学大师:探索“生命周期”的新精神分析代表——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Homburger Erikson);客体关系理论大师——唐纳德·温尼科特(D. W. Winnicott);社会学习理论创始人——阿尔波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精神分析社会学”奠基人——艾瑞克·弗洛姆(Erich Fromm)……4个人生阶段在一堂课里治愈一生生命只有一次,养育自己却可以有第二次。那些纠结、拧巴、胆怯,构成心中那个蜷缩在角落的“内在小孩”。这次,我们不妨轻轻拍拍小孩,告诉他没关系,无论如何你们都在一起。让内在小孩和你一起,用更积极的姿态成长,面对一切。许多人说成年后要当自己的父母,一个成熟的“成人父母”也需要学习如何适应这个身份,指导孩子的成年乃至暮年。

幼年、少年、成年、老年,4个各有挑战又各自缤纷的人生阶段,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6组核心议题平稳解决人生危机如果我们把人格看作一个木桶,每一块木板都代表着人格的不同方面。那些没有得到滋养的能力就会形成短板,在关键时刻限制我们的成长。信任与羞怯,关乎我们如何面对童年逆境;学习与认知,构成适应变化、获取新知的路径;爱与孤独,教会我们如何在建立亲密关系的同时保持自我;幸福与意义,构成追求生活目标和价值的驱动力;性别与认同,关乎我们在社会中的定位与归属感;完满与失落,指导我们直面衰老,实现自我整合。经典理论+实用技能掌握心理危机的成因与解决技巧你将听到这些心理学理论:积极心理学——“增加幸福,而不是减少痛苦。”女性主义心理治疗——“增强边缘化人群的声音是最伟大的智慧来源,即使这些声音长期以来一直被压制着。”可能性心理学——“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你将获得这些心理危机的解决技巧:如何治愈童年逆境,获得自我成长?如何建立“好的关系”?如何改善现代人的“习得性无力感”?我们可以提前规划老年生活吗?……特邀「心灵推荐官」领读人陈鸿宇音乐人陈鸿宇加入课程,传递音乐疗愈的力量。

正念带领:陈鸿宇献声录制冥想引导,配合空灵音乐感受平和宁静;音乐补给:配合不同人生阶段的课程,片头精选《一如少年模样》《早春的树》等曲目片段;心灵电台:独家歌词念白,以声音传递诗意与哲理。随课配套心理学卡片精选课程相关的40+心理学知识,配以解释制作成电子版卡片,在每节内附上,方便学习与理解。

课程大纲

适合谁听

如果你已经长大但仍有童年创伤,想把自己重养一遍一定要来如果你是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定要听如果你是心理学爱好者,想补充专业知识不容错过

你将获得

1套自我疗愈方法1次贯穿成长全历程的心灵之旅20+个心理学理论500+分钟深度心理洞察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立即了解▼

早鸟福利

课程上线首月可享首发价129元(06.28—07.27)原价169元

打卡赠品

9月22日前,按照要求完成全部打卡,即可获赠两重礼,包邮寄送到家:①心理疗愈经典实体书《不原谅也没关系》(价值89元)

②金属情绪胸针指针可滑动调节显示此时此刻的社交电量

用一件T恤的价格,坐进心理大师的课堂,解答人生绕不开的关键议题,治愈过往与未来。

声明

本课程为心理学知识普及内容,不具备心理治疗作用。如遇心理问题,请联系专业医生就诊。

参考资料:

《把心理学作为方法》课程文稿

作者 | 及格米

编辑 | 晨曦

0 阅读:0

文史宴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