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它世界多大,不想看就不看,怎么舒服怎么来,铁了心肠在科技时代做个手艺人,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尽兴也好。
——遇言姐
漫画家夏达41岁了。
她的微博小号发了一组自己的新照。
这一次是二次元欧系范儿。
蕾丝双层领,镂空小开衫,齐刘海假发的头上,扎着两只大大的蝴蝶结。
照片是用自拍遥控器拍的,背景是杭州家中的小院子。
上个月,她也发过一组照片。
长卷发,圆草帽,印花灯笼袖的蓬蓬裙,腰间和脖颈缠绕着草绿色的缎带,像是遇言姐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花仙子。
过生日时,她发了一组短发本色照片。照片中的她穿着海军领,卡通药丸图案的套头衫,在登山
再往前翻,她还发过不少汉服照。
身着水绿色的长裙,在庭院中轻摇团扇。真真是,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看到这样的夏达,谁不赞一声少女?
虽然,几年前夏达就大方贴出了自己发根变白的照片。
以前,40岁的女性已经接近要被叫大妈的年纪,遇言姐在35之后就叫自己“阿姨”了
感谢现代社会,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夏达上一次被大家看到,是在2011年的兔年春晚。
主持人在台上展示夏达画的兔年漫画。
夏达在台下安静地坐着,摄影师给了她两个镜头——五官深邃,鼻梁高挺,耳垂圆润,一张略短的稚气小圆脸,像漫画中走出来的少女。
▲可能当时正值午夜,夏达看起来有点憔悴
据说节目组本来安排夏达上台的,但她不愿意,所以换成了李小冉替她携画讲解。
“我就在底下坐着就好。”夏达说。
春晚一秒值千金,别人岂止抢破头,她说不上就不上。
后来,夏达的成名引来一些嫉妒。
她发长文叙述,中国没有成熟的漫画产业,许多作者画一画就离开了,自己是靠着在穷困中死磕才画到现在。牢骚和嫉妒没有意义,既然想要就也动手画。
“7年,挨过饿,吃过苦,生病靠死扛,每天拷打着自己的精神和体魄,作画,作画,我祭上了自己的命,所以神让我见到了一丝光。”夏达说。
夏达1981年出生在湖南怀化,毕业于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这所学校后来经过几次合并,组合成现在的长沙理工大学。
按夏达的天分,应该是可以考取美术院校的,当年进入综合性大学专科,不知什么情况。
夏达小的时候身体不好,在疗养院住过一段时间。
那段经历让她养成了孤独沉默的性格。
▲夏达从小就长得美,在家属院十分出名,以至于家人的称谓变成了“夏达的爸爸”、“夏达的妈妈”……
▲黑白背景+角度调整,夏达有些像赫本
小时候的她喜欢画画、喜欢闲书,喜欢跟高考无关的事。
家里人不管不问由着她去,高考报志愿也随她自己选。
她跟爷爷的感情很深。
爷爷过世前写自祭文,最后一段是:“小孙女有特殊才华,应因材施教,切勿折压。”
许多年后,夏达读到这段字,忍不住掉下眼泪,自己以为的散漫放养,其实是家人用心良苦。
夏达的第一篇漫画作品,在19岁时发表在杂志上。
那时大家莫不是既土且穷。
买不起进口网点纸,阴影啊、水波啊,都是夏达自己手绘。
就在昨天,她还上传了一个在网点纸上刮云层的视频。
胸有成竹、手法娴熟。
被大家惊呼传统手艺还没丢。因为,电脑时代已经没人用这个了。
那本杂志的名字是《北京卡通》,遇言姐订阅过3年。
《北卡》代表着国漫的青葱岁月,它的老板是因为喜欢创作漫画,放弃了计算机系保研的姚非拉。
除此之外,还有清华美院的翁辰、北工大建筑系的Ann、北京林业大学的猪乐桃。
学历和画技都不算出彩的夏达,在那群神气的女生中不是翘楚。
那时,谁又知道这群志同道合的热血青年后来会割席分座、恩断义绝呢?
扯远了。
我记得夏达的第一篇漫画中有个叫谢春红的女生。
我当时还跟同学说,这个作者画得不错,就是怎么给角色起了个这么土的名字。
同学回答:“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有出处的。
从此,我就记住了那个叫夏达的作者。
上大学时,系里调查同学们的毕业方向。
9个女生中有8个宣布自己的理想是成为漫画家。
唯有夏达的回答是:“希望偶尔画画就好。”
多年后,宣称要成为漫画家的大学同学们离场了,一起给漫画杂志投过稿的同行们散尽了,只有夏达一直在画。
用朋友的话说:一年到头都奋斗在原稿纸上,每次截稿日都会让她脱层皮。
▲夏达一天画8-10个小时是日常,虎口都被笔磨破了
那一年春晚之后,因为夏达的成名,我们一度以为国漫的春天来了,以为国漫的风终于要吹起来了。
然而,我们终究是想多了。
十年之后,国漫圈的变化不大,没有形成成熟产业,基本沦为网文的下游行业。
因为市场做不大,经纪和作者玩起了零和游戏,你多拿一点我就要少拿一点。
几场撕哔大战让圈子彻底分裂,更是吓退了有心入行的年轻人,到头来没有人是赢家。
再回首当年热热闹闹的《北卡》,忆得旧时携手处,如今水远山也长。
在那群早期漫画作者中,夏达的运气要算是好的。
坦白说,美貌给她带来了很多加分,她为PSP拍的照片出了圈,让不看国漫的人也知道了她。
但是,夏达特别反感性别凝视。
早在10来年前的采访中,她便拒绝把“美女”两个字加在职业的前头,“有种不太尊重的感觉,叫我漫画作者就好了”,夏达说。
她自称“达叔”、“老人家”,微博大号数十年只发花草和猫咪,只在每年过生日时才发一张自拍,配文是:今天我XX岁了,仍然觉得世界很有趣。
微博上一旦有人关注她的外型多过她的作品,她就会把人拉黑。
直播画画,有人喊着要看她的脸,夏达大怒:“看脸你关注这个号干嘛?取关好吗,别特么浪费老子的资源。”
此外,她不做平面模特,也不带货,容易的钱她不赚。尽管她每次一发汉服照什么的,留言中都有人问她在哪里买的。
现在的夏达住在杭州郊区。
房子是很多年前花200万买的,一楼两户打通,带一个小花园。
她的工作室是跟当地人借的宅基地。
家里是欧式设计,工作室是日式的,相同之处是到哪都有猫咪和多肉守候。
夏达一直没有结婚,也没听说她有男友,她有自己的姐妹群,玩汉服、玩古风、扮萝莉,开开心心二次元着。
她的微博从来不提私人生活,说不拍广告就不拍,说不带货就不带货。
她说自己也不懂投资,有钱就花掉,买成自己喜欢的东西。
▲夏达收集了很多首饰,匪我思存说她是:首饰匣比行李箱都大
说实话,遇言姐不是夏达的书粉。
知乎上也有行家批评她的创作——
故事干瘪、分镜生涩、人物僵硬、缺乏动感、色彩显脏,掌控不了宏大题材,内心还是个小女孩,跟漫画大手相比仍有很长距离。
但是,大家也都承认,在国漫这块形不成生态的盐碱地上,夏达能一直画到现在已经让人佩服。
但是夏达不觉得自己是在苦苦坚持,对她而言,画画是出于像吃饭喝水一样的必须。
至于夏达的生活状态,不由人不感慨,感谢现代社会让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41岁的女生可以不结婚,可以穿Lo去喝下午茶,也可以迷恋BLD娃娃,不想接触社会就不接触,想呆在小圈子里就呆着。
只要姑娘能够自给自足,怎么过日子是人家的事。
以前,遇言姐受到的教育是要逼自己走出舒适圈,要快速成熟起来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新世界。
所以,上大学就选好找工作的会计专业,大学毕业就铆足了劲儿奔着专业人士成功样本去考会计师。
人到中年才发现自己在一种缺乏梦想和水分的状态里慢慢变得分裂且失去自我,才选择了一条艰难的创业之路。
然而创业一路而来,也是开启着Hard 模式,没有周末没有休假没有自己给自己放松的生活……
年纪渐长,疫情突发,我突然发觉人生也可以有另一种活法儿。
管它世界多大,不想看就不看,怎么舒服怎么来,铁了心肠在科技时代做个手艺人,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尽兴也好。
只可惜自己醒悟得比较晚,一直照着别人的样子活着。
像夏达这样弱水三千,人取一瓢,一瓢以外的世界与我无关。又何尝不是是另一种成功的人生。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