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3月18日,德国科学家马克斯玻恩,在一次演讲中说道:“这几年发生了一些改变我们生活的新事情,这个新特征含有光辉的希望,同时也含有可怕的威胁。毁灭的威胁特别表现在令人难忘的广岛和长崎事例中。这两件事足以使人信服了。但是我愿一开始就指出,投在那里的原子弹跟以后发展的热核武器比较起来,只不过是玩具而已。”
在演讲词词中,玻恩特别提到了,在当时,美国和苏联所存储的原子弹、氢弹和铀弹,可能足够互相毁灭各自所有的较大城市,但是更坏的东西还在准备着,也许已经可以应用了。例如:能在大面积地区产生辐射尘而杀伤一切生物的钴弹。特别罪恶的是:放射性辐射对后代有遗害:可能引起人类退化的变化。
这里所提到的,比原子弹、氢弹更坏的东西——钴弹,是什么呢?

比氢弹更可怕的钴弹,一旦使用将是真正的“末日”
同位素钴60,钴60是丙种辐射源,其牛衰期为5年(钴在医学上是镭的廉价代替物)。从前曾有人怀疑过钴弹的效力。如今这种怀疑已经消除了。我们听听美国前国防部副部长多纳尔德·阿·库奥尔斯这样的官方人士的意见,也就可以了解钴弹的效力了。
他说,假使能够制出这种炸弹的话,那么它将具有莫大的威力。在这种钴弹爆炸的时候会使整个的大洲复灭。然而,他却没有谈到,这种武器实际上是否能够使用。因为显然在使用它的时候、不仅是敌方受到伤害,使用武器的一方也不能幸免于难。

另外,使用钴绝不是说就不能使用其它元素了。比如可以利用作为丙种辐射源的寿命短的元素(如钠),或是利用稀有的贵重元素来补充钴。而且在设计炸弹结构的过程中,还必须散法利用热核反应来取得最大数量的中子。物理学家加里逊·弗劳恩和劳·希拉德等人,在一些著作中还专门研究了这些反应。比如当把附加大量的氘放在炸弹里时,爆炸烟云将具有极高的放射性,以致能消灭破坏区内的一切生物。而且无论分裂产物是否会变成雨滴降落下来,也不管分裂产物是否由15~20公里高空运动的烟云中直接降落下来。
可以说,在物理学家的帮助下,完全有可能使这种武器的威力,达到非常巨大的程度,比如邱吉尔曾说,整个大气沾染时间将达5000年之久。而爱因斯坦则认为,这种钴弹的危险程度不亚于“宇宙自杀”。
因为钴弹这种核弹只要一发,整个世界将在瞬间化为灰烬,绝大部分生物将被烧灼致死,极个别的残留下来,也将在二、三年内死亡。如果人类处在这样的阶段,那么在恐怖的武器出现之前,人类就自行毁灭了。

这是因为钴弹爆炸后,会释放出具有强大放射性的同位素钴-60。被大量钻-60沾着的蘑菇云高达64千米,能够一直延伸到平流层,其污染的地区,不仅人会死于放射病,植物也 不能幸免,连细菌病毒都会被清理得一干二净。如果这种“钴炸弹”真被制造出来,“一百年寸草不生”的恐怖预言可能会变成现实。
核武器的发展,为世界带来更多不可控的因素
美国已故总统肯尼迪,1963年在亚美利坚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言表示,当今世界一枚核弹,就具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全部炸弹威力总和的10倍。而且在当时,美国和前苏联的核武器,即使不全部使用,也可以致使地球表面上的所有生物毁于一旦。
可以想见,如果这一类高新技术武器无休止地发展下去,更危险的钴弹、镭射线、气象30共和观弹等毁灭性的武器将不断地产生。

在冷战期间,曾有美国的雷达网把野鸟当成苏联的飞弹,鸣响了警报器。还有一次误以月亮为敌,准备发射装备原子核的洲际导弹。幸好临到发射时,被发现是误判。才能够及时中止了行动。
在美国和苏联展开核竞赛的最初年代,新式武器的主要发展方向与增大核弹头当量、改进核弹药的动力质量性能密切相关。这一时期研制出了当量达数千万吨的核弹头,是扔在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当量的几千倍。
美国1952年的一次核试验,可看到形成的冲击波和蘑菇云,成功试验了世界上第一枚真正意义上的氢弹。此后苏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致力研究威力更大的单颗核弹。

1953年8月8日在苏联最高苏稚埃第五次常会上曾宣布,美国在制造氢弹方面现在已不是独占者了,随后苏联在1953年8月20日的报刊上公布了关于实验氢弹的政府公报。这次试验证明,氢弹的威力比原子炸弹的威力大许多倍。
1961年10月,一枚被称为“大伊万”的超级氢弹从一架苏联轰炸机上投下。这个大家伙创造了直到今天都没有人能打破的纪录。其释放的能量超过5000万TNT当量。据报道,在爆炸地点,厚3 米、直径为15~20千米的冰块被融化,蘑菇云高达64千米,一直延伸到平流层的顶端。如果以单颗核弹的TNT当量来算的话,“大伊万”可算是“核弹之王”了。
美国还根据“普罗米修斯”计划,进行了一系列与研制“核榴霰弹”有关的试验。在1987年2月,美国进行的“冰雹”“核榴霰弹”原型地下试验中,所使用的核装药当量为将近400吨。在评估这种武器的杀伤力时应该注意到,以每秒超过4000-5000米速度移动的微粒在密集大气层中将发生燃烧,所以,“核榴霰弹”只能在高度超过80-100千米的没有空气的空间中使用。
因此"核榴霰弹”除了可用于摧毁真假弹头以外,还可以作为反空间武器用于摧毁列入导弹袭击预警系统组成部分的军用卫星,因此它可能被用于在第一次打击中“震惊”敌人。

禁止核试验条约诞生,联合国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在20世纪,全世界已进行了2057次核爆炸试验,其中包括美国1030次,苏联716次,法国210次,中国45次,英国44次。1998年5月,印度出人意料地进行了五次核试验,巴基斯坦也进行了七次核试验。
进行核试验旨在达成各种不同的军事技术和科研目标:研制新式核弹药,检验现有核武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测定核爆炸对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的杀伤作用,以及研究核爆炸的细微物理过程。但是绝大多数(70%以上)的核试验是为了演练新式弹头,寻找生产核弹头的新材料。

除了核试验带来的威胁,自从有了核武器以来,世界已经爆发过数次核危机。比如在《原子与灰烬》一书中,讲述了人类历史上的6次核事故事件。包括了:
1954年,美国试爆第一颗氢弹,试验结果超出设计者的预期,污染了太平洋部分地区。1957年,苏联克什特姆核事故中的放射性废料爆炸导致大片地区从此无法居住。
还有就是与克什特姆核事故相隔仅几个星期,急于为英国第一颗氢弹生产足够燃料的温茨凯尔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影响英国海岸大片地区。
在1979年,美国三哩岛核电站反应堆发生事故,超过14万居民暂时离开家园。之后便是切尔诺贝利事件和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
每次核事故背后,都有政治博弈和信息不对称。正如书封所言:“当它安然无恙时,核能是世界上最洁净的能源;一旦事故发生,核能就是世界上最肮脏的能源。”
同时,“尽管大型事故都是区域性的,发生在某一国家的管辖范围内,但事故造成的后果一定是国际性的”。而且,核灾害只要发生,就会造成毁灭性的后果,并始终影响着人类的生存。
这使人们对核武器的认识由好奇心理很快变为震惊,乃至恐惧。随着核试验的不断进行,人们开始反对不断发展核武器。
1954年,时任印度总理尼赫鲁致信联合国秘书长,呼吁达成停止核试验协议。1954-1956年,苏联也先后4次提出了禁止核试验的建议。在1955年5月,当苏联再次提出终止核武器试验的建议时,由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以及苏联5个国家组成的委员会开始了一系列谈判,试图制定一个国际公约以终止核试验。
1956年,美国才表示愿意有条件地同苏联进行禁止核试验谈判。1957年,全面禁止核试验成为联合国大会的一个单独议题。1958年10月,美国、苏联和英国3个有核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就禁止核试验问题开始谈判。

1963年8月5日,美国、苏联、英国签订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该条约禁止在大气层、外空和水下进行核试验,从此,三方将核试验转为地下。该条约于当年10月10日生效,截止到1990年11月,共有117个国家签署了该条约。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核武器性能已接近极限,并且基于它已实施的上千次核试验,可以凭借技术优势开展核爆炸模拟技术以代替核试验。与此同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核武器上难有大的发展。因此,美国没有必要去改进其花费巨大的核武库。
为了能够保持核优势,美国开始就全面禁止核试验开展了一系列谈判。从1992年至1994年9月,美国率先提出暂停核试验,而且在1993年10月中国进行一次核试验后,美国为促成全面禁止核试验的达成,没有恢复核试验,并于1994年3月宣布延长暂停期。
1995年8月11日,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宣布,美国将在全面禁止核试验谈判中提出把核试验的当量降低到零,这一提议消除了日内瓦裁军会议的大部分争议。

终于,在国际社会经过40余年的不懈努力下,联合国第50届会议于1996年9月10日以158 票赞成、3票反对、5票弃权的情况下通过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并于当年9月24日开放供所有国家签约。
截止到2015年8月,全世界已有183个国家签订了条约,164个国家完成了批约,最近批约国是安哥拉。
总的来说,核武器的阴影不断提醒我们,人类在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时,必须考虑到其可能的负面影响。毕竟,任何技术,无论多么强大,如果用于错误的目标,都可能变成人类的噩梦。正如玻恩在演讲中说得那样:“我们必须学会忍让,必须习惯于谅解和容忍,用助人的意愿来代替威胁和武力,否则文明人类就要接近末日。”

参考资料
1.徐飞编著. 《科学大师启蒙文库 鲍林》 2009

2.曹老千著. 《世界上最伟大的演讲词》 2014

3.对于人类来说,核能会是一个永恒的难题

4.李夕海,李义红. 《核爆炸侦察技术及应用》 2016

5. [俄]弗·谢·别洛乌斯著 徐锦栋等译. 《反导弹防御和21世纪的武器》 2004

6. [苏]密仁采夫. 《原子和原子能》 19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