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害了年轻的国企一把手

海运仓内参 2022-04-12 20:55:24

“我逐步建立了‘好友圈’,圈子里人只要得到我的认可,则有求必应。圈子里人看好的、想做的项目,我都会尽力安排,哪怕是违法的、破坏市场公平的……”4月12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在头版刊发专题报道,对领导干部深陷“好友圈”“关系网”,进而腐化、堕落和蜕变的问题作出了揭露与剖析。报道提到,近日,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纪委监委召开全区年轻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其中,清江浦城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熊紫文在警示教育片中的这段忏悔,让在场党员干部陷入沉思。

图片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截图

从任职轨迹和年龄上看,熊紫文仕途极顺,可以说是一名备受期待的年轻干部。早在2015年,年仅33岁的熊紫文,就被任命为清江浦城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一把手”,成为600多亿国有资产公司的“掌门人”。如此规模的企业被托付到他的手上,充分说明了组织对他的信任。然而,熊紫文甫一上任,别有用心之人便纷至沓来,对他大献殷勤。

按理说,履新不久的年轻干部本应心存戒惧、如履薄冰,但熊紫文却来者不拒,不断从管理和服务对象中挑选“好友”,使交往圈越滚越大。这些企业老板“兄弟”,从未让熊紫文失望过。高档洗浴场所的消费卡,为他一充值就是7万;每逢出差,都为他提供高档消费……熊紫文把出手阔绰的老板当成江湖兄弟,把各种“心意”当成“情谊”,心安理得一一笑纳。

熊紫文视圈子朋友为“提款机”,企业老板则把他当“存款机”。手握权力的熊紫文在工程承包、房屋开发、项目招投标、定向融资业务等方面给“好友”极力关照,为他们谋取利益。然而这种交往不过是短暂的,失去利用价值后,熊紫文成了“弃子”。检举揭发熊紫文的人中,很多曾和他称兄道弟。2021年9月,熊紫文被立案审查调查,其受贿总额达1600多万元。

类似情况,显然不止发生在熊紫文一人身上。在同一篇报道中,记者还提及了多起同样与“圈子”密切相关的腐败案例。

其中,有的党员干部与管理和服务对象不当交往,亦官亦商甚至官商勾结,甘于被“围猎”。北京市公安局原一级警务专员王新元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和影响,向管理和服务对象借款、无偿接受装修服务。重庆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原副主任何勇则“热衷于江湖义气”,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安排的宴请等活动,违规收受礼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有的知法犯法、执法违法,与依法应回避对象,甚至涉黑涉恶人员交往密切。河北省公安厅原副巡视员许振霞身负监管、查禁职责,却执法犯法,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头目勾肩搭背,称兄道弟,并充当其“保护伞”,帮助该组织经营的公司攫取非法利益。云南省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原院长陈昌为徇私情置党纪国法于不顾,背离司法人员职业操守,与案件当事人及亲属拉拉扯扯。

有的丧失理想信念,甚至结交“政治骗子”。江西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书记、原董事长周才柬不信组织信骗子,企图通过疏通关系对抗组织审查。

古语云:勿以恶小而为之。那些欲壑难填,涉案金额惊人的“巨贪”,往往也是从一点一滴的“微腐败”开始堕落,然后胆子才越来越大。正如《中国纪检监察报》在报道标题中所写,许多干部都是在“好友圈”“关系网”中迷失,从一顿饭一张卡开始“破防”的。

一些地方对官员的日常教育监管缺失,对其违纪违法行为没有抓早抓小,以及相关制度机制的不健全,在客观上助长了官员的不正之风和贪腐问题。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指出,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纠正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只有把干部的思想作风问题掐灭在萌芽状态,才能有效预防腐败。

资料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等

编撰/杨鑫宇 编辑/白毅鹏

13 阅读:19975

评论列表

王怀

王怀

2
2022-04-13 09:52

平行世界武侠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