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文物爱好者得到17卷宋代文书,没发财反而入了牢,原因是这个

瑞知道史 2024-08-08 01:54:34

“一页宋纸一两金”,自明代开始,收藏界就有这种说法,但在浙江武义,五位“文物爱好者”得到了17卷宋代文献,这国宝级文物不仅没给他们带来荣华富贵,还带来了牢狱之灾!

2006年,一位叫王昌飞的农民到山上挖野菜,结果,一处土坡上泥土中露出的青砖吸引了他的注意。“不同寻常”,王昌飞脑子活,却不懂风水,不懂古董,于是拉倒腾古董的杨月法上了山。这位杨月法确实有两把刷子,绕着这山看了一圈,对这青砖又是抠又是摸,心里顿时有了打算。

原来,这山虽然在地图上名不见经传,但有个威风的名字叫龙王山,据老人说,这山顶曾有一座龙王庙,一度香火旺盛。但杨月发注意的却不是这些,而是这一处发现青砖的土坡背靠秀美山峦,前临蜿蜒江水,是一处风水宝地,特别符合江南“形势派”的相地标准。

“能葬在如此的风水宝地,又有如此坚固规整的青砖造墓,一定非富即贵!”财帛动人心,想到地下很可能埋着一座古代宝库,杨月法和王昌飞立刻纠集了一帮“古董爱好者”当人手,准备了一套设备,选了个黄道吉日,做好了“发一笔横财”的准备。

端午节前后,这发财小分队开始了行动,他们来到提前踩点的小土包,开始了动作。

经过杨月法的探勘,小分队确定了墓顶,并开始挖掘作业,几人身强力壮,小半天就将封土挖开,露出了大石板。随后,他们撬开三块石板,墓穴暴露,但出现在眼前的场景,让着几个渴望着挖宝的人一脸懵逼——眼前的不是棺木,而是一整块“水泥坨子”!

这东西似乎是浇筑的,铁钎敲上去梆硬。这时,还是小分队里的“风水先生”充当了谋士的角色。他一番分辨,看出这是三合土、松香等物质浇灌打造的,非常坚固,强度不比现代的水泥差,而出现这些东西,更是证明了这地下真的又一座很高规格的墓葬。

“富贵险中求,发财靠打拼……”小声喊了几句口号,众人重新卖力气。几人轮番作业,用钢锥、斧锤凿挖,终于在坚硬的“水泥坨”上凿出了缺口。

墓室有了缺口,依照“左肩右脚”的讲究,一伙人还分别在前后各打了一个孔洞,成功打穿了棺木。

这五人当中,除了力工、师爷,还有“天生的钻洞人”,这人身高只有一米四,身子瘦小,直接屏住呼吸缩着身子往里钻。

手臂沿着棺材上的孔洞往里伸,棺材里潮乎乎、黏糊糊,时不时就被“臭烘烘的破布”缠上手,还能摸到头骨空荡荡的眼窟窿,这种未知的感觉,实在令人背后发凉,但发财渴望直冲脑仁,不管手上糟糕的感觉,这位小个子一个劲在棺材里摸索。

水晶镇纸、毛笔、砚台、少量金银器,虽然有收获,但掏出来的东西却并不能满足这“发财小分队”,最后,这小个子再次往棺材深入一掏,掏出两个奇怪的罐子。

湿哒哒,外头还封着蜡油,这些人即便是师爷杨月法也不知道这是啥,只能随意打包,先离开原地。

后来几人盘点收获时,才发现这罐子的玄机,这竟然是两个储物罐,将腊封融掉,将盖子打开,一卷一卷纸漏了出来。

是古画?是金箔?但打开后,众人失望了,这竟是十七卷说不出名堂的奇怪“书法作品”,虽然字体端正,纸张也不赖,但卷纸能值多少钱呢?

“发财小分队”利用暗中的网络,将掏挖的古物转手卖掉小赚一笔,但这几卷书法作品,却“惹了祸”。

这种东西“市场”不好,东西不易脱手,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喜好此类藏品的专家,包圆卖了70万。但就在几人庆祝发财的时候,这位金主又气哄哄找了回来。原来,这位老板请了“专家”鉴定,对方的评价是:“一眼假,这写的南宋的事,但崭新崭新,而且内容也从未有过记载,肯定是假的!”

眼看金主不仅财大气粗还非常有手腕,众人内心慌慌,但这些钱被瓜分后已挥霍不少,如何才能凑齐这70万。最后,还是千求万求之下,几人位退还了大部分钱款,而这位金主也扣下了四卷“书法”,这事才算了了。

众人手中仍有13卷“被专家判定假货”的书法,将这些东西卖掉,就成了“发财小分队”的人生理想。不过,有了金主索赔这一遭,小分队心里也没有了底,连找几位懂行的人员鉴定,都说不好真假,再加上“市场”实在不佳,众人也只能干着急。

就这样,过了5年,一位富二代卖家才有如神降,为“小分队”重新点燃了发财的梦想。

“120万”,眼见对方开着豪车,戴着名表,但脸嫩浮夸,似乎是一位要买卖古董充门面的纨绔子弟,小分队决定要捞一把,谁承想,这位“冤大头”,竟然是卧底侦查的警察!

就这样,这一队为了一夜暴富而铤而走险的“文物爱好者”落了网,而他们砸在手中五年也没有卖掉的“书法作品”,经过权威专家的鉴定,竟是“史上最全宋代官员档案”,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

后来,经过多方搜寻,被“金主老板”扣掉的四卷“书法作品”被追回,至此,17卷神秘文书终于又成为了一套。

这些人有的能说会道,有的善堪风水,有的身手敏捷,有的身强力壮,几乎都有一技之长,但因为心中的贪婪,他们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迎来的也是牢狱之灾。

这奇怪的书法作品难道是名家的手笔,为何成了国宝?明明是从古墓中直接掏摸出来,为何屡屡被鉴定为假货呢?这墓主人到底是谁?棺材里为何有如此奇怪的文物呢?

这些谜团,都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考古队对武义县城郊龙王山被盗古墓进行了抢救式考古挖掘后,得到了解答。

这处被盗的古墓其实是一座夫妻合葬墓,早在“发财小分队”盗墓前,妻子一方的墓室就被盗墓贼光顾,棺木腐烂,人骨凌乱,而再遭到2006年又一轮盗掘后,墓室上方的土层和石板更是发生了坍塌。

而考古队通过大揭顶的方式将墓穴打开时,经过了六年时光的侵蚀,原本保存良好的丈夫一方棺木也呈现了腐朽的状态。

不过,曾为盗墓贼们带来巨大阻碍的三合土封层,也成了考古队提取棺木的重大挑战,最后,考古队用上了电钻气锤,才将棺木与墓室分离开来。

不过,打开棺木时,棺内随葬品已流失一空,而当初盗墓者们形容湿哒哒缠绕手腕子的丝织随葬品,也已消弭殆尽,只留下些许丝缕痕迹。

如此巨大损失,令考古队大为痛惜。但稍作安慰的是,证明墓主人身份的墓志铭虽然被盗墓者击碎,但仍旧可以辨认。

墓主人叫徐谓礼,是浙江武义人。他生于1202年,死于1254年。徐谓礼是南宋官员,但级别并不高,死时系从六品官员,但其家境不简单。其父亲徐邦宪乃当时朝廷重臣, 而这17卷文书正是以告身(官员身份的主要凭证)、敕黄(官员差遣委任状)、印纸(官员的档案记录与考核表)三部分,详细记录了徐谓礼从19岁任临安府粮料院从九品 “承务郎”,到被任命为“提举福建市舶兼知泉州”这34年间的12次升迁,可谓是一套详实的干部档案与工作记录!

正如专家所评,徐谓礼文书为我国自民国新史学创立以来首次在墓葬中发现的宋代文书,它没有经过任何修饰和改动,完全真实,4万余字,详细记录了徐谓礼从中央到地方、从低级到中级历官及其政务全过程,涉及中央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深入研究南宋中后期文书制度、官员管理、政务运行等乃至其他相关领域的第一手资料,意义非凡。

此外,这些文书作为宋代手抄孤本纸卷,比起一般的宋版书籍,价值有过之无不及,是绝对意义上的无价之宝。

那这样珍贵的宝物,为何屡次被“专家”认定为“一眼假”呢?

这不仅是因为这文书记在的内容前所未闻,还因为这文化几乎完美的保存状态。而这少不了墓室密封、蜡油塑封以及纸张质量等助力。

徐谓礼墓是砖椁石板顶墓室,以密闭、深埋、防腐为主要特征,棺内灌注水银,外壁整体髹漆,置于砖椁内;墓室体量不大,仅能容棺;棺木与墓壁间的空隙填以熟石灰、黏土、沙子、糯米汁混合的“三合土”,棺木密封于内;墓室上覆以石板盖顶,再加封土,让棺木和随葬品与外界隔绝。另外,文书被卷起来后又封了一层蜡,多了层保护,更是让这文书躲过了岁月的侵袭。

如今,这文书就静静躺在博物馆恒温恒湿的展柜中,在字里行间、纸气墨香中悠悠讲述着一位南宋普通官员的典型人生。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0

瑞知道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