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
全球电容器薄膜行业的价值链包括上游原材料及设备供应、中游薄膜制造、下游薄膜加工及电容器制造,以及最终用途应用。
市场规模
全球薄膜电容器市场正呈现强劲增长态势。新能源汽车的广泛应用以及太阳能和风能的发展均带动了对薄膜电容器的需求。全球薄膜电容器市场的规模由2018 年的人民币126 亿元增至2023 年的人民币217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1.4%。预计到2029 年,全球薄膜电容器的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504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5.0%。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充电站及电动驱动系统对薄膜电容器的需求正不断上升。在新能源电力系统方面,中国大力推动太阳能、风能及储能,增加了对电力转换设备的需求,刺激了对薄膜电容器的需求。中国薄膜电容器市场的规模由2018 年的人民币43 亿元增至2023 年的人民币108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0.1%,预计到2029 年将达到人民币287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8%。
全球电容器基膜市场的规模由2018 年的人民币34 亿元增至2023 年的人民币59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5%。这一增长是由新能源汽车及新能源电力系统等主要行业对薄膜电容器不断上升的需求所推动。电容器基膜在提升能量储存、电压调节及电力转换效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这对于这些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预计全球电容器基膜市场的规模将在2029 年达到人民币138 亿元。
从产量方面来看,全球电容器基膜市场的规模由2018 年的13.39 万吨增至2023 年的19.85 万吨,预计到2029 年将达到42.33 万吨。目前,全球电容器基膜的生产能力约为17 万吨。然而,随着需求的快速增长,这一产能预计将面临压力。由于对高性能电容器薄膜的需求持续上升,尤其是在需要高效储能、电压调节和快速充电系统的应用领域,预计将会持续存在显著的供需缺口。这一缺口为进一步投资扩大产能、创新制造工艺以及开发新材料以满足电容器薄膜行业不断增长的需求创造了机会。
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及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下,中国的电容器基膜市场一直呈稳定增长态势,导致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中国电容器基膜市场的规模由2018年的人民币12 亿元增至2023 年的人民币29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0.1%,预计到2029 年将达到人民币79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8%。
从产量方面来看,中国电容器基膜市场的规模由2018 年的4.5 万吨增至2023 年的9.56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16.3%,预计到2029 年将达到23.28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16.0%。
*本文内容来源于海伟电子招股说明书、电容圈和网络,有删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涉数据和图文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号立场,涉侵,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