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的一隅,有这样一位 “奇人” 潘杰。37 岁的他,吃饭要人喂,相亲 59 次皆败,还会追打母亲。本该顶天立地,却似襁褓巨婴,这般令人咋舌的状况,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01
潘杰的 “巨婴” 表现
生活上,吃饭这样基本的自理事项,他都得别人喂饭,毫无成年人自理能力。感情方面,父母为其安排59次相亲,结果均失败。
有的姑娘听他婚后女方挣钱养家、自己玩游戏的奇葩想法后便拒绝;还有的因他无所事事、没正经工作,看不到生活希望而不愿与他在一起。
更恶劣的是,潘杰脾气暴躁,常把气撒在母亲身上。一次母亲拔掉电脑插头阻止他沉迷游戏,他竟怒不可遏,对母亲拳打脚踢,全然不顾养育之恩,还将母亲打成轻伤,致使母亲落下残疾。
本该是家庭顶梁柱的成年男人,却活成依赖父母、情绪失控又伤害亲人的“巨婴”。究竟为何会变成这样,值得好好探究。
或许是父母过度溺爱,让他习惯了依赖,不懂担当;亦或是他自身缺乏责任感,不愿成长,才致使在生活、感情等各方面都如此糟糕,出现这般令人痛心又气愤的状况。
02
逐渐沦为问题少年
潘杰出生于1986年,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分别是学校高级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本应有着良好成长基础。
然而,父母教育方式问题严重,过度溺爱成常态,埋下隐患。他想要的玩具,父母都会马上买给他。
生活自理方面,他能力极差,吃饭靠母亲喂,穿衣、系鞋带等基本事都不自己动手,出去玩母亲备好一切,寄宿时母亲还去学校帮忙整理床铺、洗衣服,这使他完全没机会锻炼生活能力,越发依赖父母,自理和独立意识淡薄。
学业上,潘杰表现糟糕,因缺乏延迟满足能力,极易沉迷游戏。中学时就常逃课去网吧,荒废学业,高考成绩差,无缘大学,亲手断送学业前程,开启“巨婴”堕落轨迹。
在同学眼中,他就是“巨婴”,极度缺乏共情能力,别人碰掉他书本这种小事都会大发脾气。集体活动中特立独行,不愿配合大家,同学们渐渐疏远他,人际交往圈子越来越窄。
面对处处碰壁的情况,他不但不反思,反而越发我行我素,性格缺陷愈发严重,逐渐偏离正常生活轨道,沦为问题少年,令人惋惜的同时也给众多家长敲响了警钟,提醒着要把握好教育的尺度,避免过度溺爱孩子,以防孩子出现类似严重的成长问题。
03
相亲路上的 “灾难”
潘杰在相亲时展现出的婚姻观令人咋舌。女方问及婚后规划,他总回“我喜欢打游戏,你别管我就行”,认为婚后挣钱养家不是自己该考虑的,指望女方像父母一样养着自己,还对想让男人养的女人嗤之以鼻。
带着这般奇葩观念,他见了十几个女孩,均遭拒绝,逐渐“声名远扬”,媒人也避之不及,可他仍我行我素,相亲59次全失败。
不仅如此,潘杰对待父母恶劣至极。他将相亲失败归咎于父母,对父母态度从漠视变为恶语相向、肢体暴力。
一回,潘杰从网吧回来,父亲劝他别沉迷游戏,早点做打算,这刺激到他,他竟冲父亲吼要打人,还抓起石头欲砸向父亲,幸被邻居拦下。
还有一次,母亲拔电脑插头想让他停下,却激怒了他,他对母亲拳打脚踢,致母亲轻伤、落下残疾。
即便父母溺爱未深究其过错,他也毫无悔悟,依旧把父母包容当放纵资本,不顺心就对父母恶语拳脚相加,让父母伤透了心。
04
悲剧背后的反思
父母溺爱,37岁的他本该独立却停留在“婴儿”阶段,需别人喂饭,依赖他人,丧失自主学习生活技能和自理意识,观念也因溺爱扭曲,提奇葩要求,不如意就打骂亲人,心理承受与情绪调节能力近乎为零,溺爱成了伤害他的“温柔刀”。
由此可知,正确教育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家庭教育不能仅顾物质与生活照顾,更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其独立能力与健全人格。
家长需把握爱的尺度,让孩子经挫折,从系鞋带、洗衣服等小事锻炼自理。
思想成长上,注重培养责任感,告知各阶段责任,引导孩子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助其融入社会。家长们应重视正确教育,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担当、能独立生活之人。
看完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感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