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死后,乾隆厚葬了他,为什么40多年后却又对他大打出手?

洛子帅品评剧 2024-02-13 07:00:53

李卫作为雍正皇帝的宠臣,在乾隆皇帝继位后,不仅没有失宠,还受到重用,甚至还被赐予四团龙补服。

这“四团龙补服”,那可不是随便谁都能有资格穿的,至少得是郡王、世子和亲王等爵位以上的皇室宗亲才行。

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于李卫这个虽没什么文化,但是有着铁手腕的汉臣,还是颇有几分赏识的。

毕竟,能在人才济济的清朝廷之中站稳脚跟,还摆平好几桩要案,这个“半文盲”李卫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最主要的是,李卫在朝廷之中的势力,对于乾隆在乎的皇权没有威胁。

也正是因此,乾隆皇帝在布局摆脱亲爹留下的几个重臣计划中,并没有将李卫列在其中。

乾隆三年,李卫肝病复发,将不久于人世。

乾隆得知后,特意安排御医前往视疾,希望能为李卫减轻病痛。

这样的礼待对于李卫来说,可谓是皇恩浩荡。

只不过,李卫最终还是没有熬过死神,不幸离世。

为此,乾隆皇帝深表惋惜,下旨厚葬,并亲赐谥号:敏达。

受到如此殊荣,在奉行满族至上的大清,李卫可以说是汉臣中的独一份。

可是,如此厚待李卫的乾隆皇帝,为何会在多年后对他大打出手呢?

1777年,乾隆皇帝南巡,逛到杭州西湖,见不远处有座花神庙,顿觉心旷神怡。

又见此处香火鼎盛,乾隆帝当即决定要到庙内走走,一睹仙家风采。

一行人簇拥着乾隆行至庙内,见上位有仙家“金身”,乾隆皇帝特意走到跟前仰望,正欲行礼,似乎想到什么,对一旁的随从询问道:“可知此仙尊名?”

随从闻言赶忙转身去核验。

片刻回来,随从脸色苍白,把头埋得很低,战战兢兢地向乾隆帝回禀道:“此像……号称湖山神位,是……是……曾任浙江总督、巡抚……李卫和他的妻妾们的塑像……”

闻此言,乾隆皇帝刚刚还和颜悦色的神情,瞬间消失,他勃然大怒,指着塑像吼道:“岂有此理,一个仰仗先帝的小官,有何德何能受此礼待,来人,给朕将这些塑像全部捣毁烧掉……”

事后,为了解释捣毁塑像的前因后果,乾隆皇帝说道:“李卫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骄纵,初非公正纯臣。讬名立庙,甚为可异!”

话里话外,直接挑明,这李卫诛九族都不为过,一个小官员,也敢接受百姓的祭拜,朕作为大清的天子,文治武功可以和秦始皇匹敌,都还没被百姓如此朝拜过,你一个臣子,居然敢抢天子的风头,还有神位,简直包藏祸心。

毕竟作为皇帝,乾隆一直自诩自己文治武功无人能及。

而李卫“神像”事件,无疑是在啪啪地打乾隆的脸,自己这么优秀的皇帝,居然没有人对自己歌功颂德,而在如此风景名胜之处,百姓供奉的不是自己这个天子,却是自己的臣子,这让乾隆皇帝不论是面子、还是里子都难以接受的。

就乾隆皇帝的内心而言,你李卫再怎么对百姓有功德,那也是朕这个皇帝做得好,要不你一个臣子有什么权力,给百姓谋福利。

自此以后,每每有人在朝堂上提及李卫,乾隆皇帝都极其排斥,言语之间除了厌恶之外,便是强调此人都是凭借先帝的睿智决策才能成事的,并没有什么能力可言,而且还是个大老粗。

虽然这样的评价,对于生前为大清鞠躬尽瘁的李卫来说,确实很不公平,但是相比张廷玉的下场来说,结果还是要好得多的。

要知道,乾隆皇帝只是下令将他的塑像尽数烧毁,此外并没有对他“赶尽杀绝”,也没有连坐其家人,处罚还算轻了。

其实,要究其缘由,还是因为李卫不管是生前还是死后,在皇权方面对乾隆是没有任何影响的,这也是他能善终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乾隆心中也清楚,李卫对于百姓来说,是有恩情的,要不仅凭他一个小官,怎么可能在地方上受大家供奉那么多年,还不能香火不断。

而“建祠堂塑像”这样的事情,在古代要真计较起来也不算什么十恶不赦的大事,有些地方民间习俗,会供奉自己族人中比较德高望重之人。

因此,像李卫这样被人供奉,也不算大逆不道。乾隆自己也明白如果真的上纲上线去查办惩戒,反而会让自己在百姓中的形象一落千丈。

只是这样的事件,关乎自己的颜面,总要惩戒一下,让自己心里舒坦一点。要不这皇帝做得也太憋屈不是。

其实,倘若乾隆皇帝能有一颗宽容之心,给已经离世的李卫一个圆满,又未尝不可呢?

0 阅读:56

洛子帅品评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