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研发轰20的同时,正在开足马力生产准远程轰炸机轰6K/J/N等型号,每年装备数量接近20架。目前仅有中美俄三国还在继续开发轰炸机,作为技术实力和科研经费相对充足的中国和美国,研发的重点都在隐身战略轰炸机领域,俄罗斯受到国力限制,现阶段仅仅只能选择复活图160这种苏联时期的轰炸机。现在的问题是,轰6这种研发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老旧型号,即便在新技术的加持下也不具备隐身突防能力,我国为什么还在加足马力生产呢?
轰6轰炸机是我国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从苏联进口的图16喷气式中程轰炸机,轰6轰炸机加入中国空军,标志着我国拥有了一款作战半径超过2000公里的利器,对我国六七十年代的核威慑能力有很大的加成作用!
但是这仅仅是一款二战后期水准的轰炸机,凌空轰炸的作战方式已经无法突破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防空网。当时一度计划将这款战机退役。但是一场西沙海战,暴露了我国没有长航程对海战机的弊端,于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包括飞豹,歼8和轰6等一系列针对南海区域作战的飞机要么研发,要么改进的方案开始一股脑的出现。我国的轰6轰炸机也随之迎来导弹攻击载机时代。在1980年代,完成改进的轰6D出现,可以携带两枚鹰击6反舰导弹对两百公里外的海面目标实施超视距海上攻击。至此,轰6D成为我国唯一一款拥有长航程反舰作战能力的飞机,也迎来了自身战力的一次跃升!
随后我国又在轰6D的基础上改进出了能够挂载4枚反舰导弹的轰6G,但轰6G之前的改进型,大多是改进轰6的载弹设计和航电设计,并未对飞机进行大的改动。冷战结束之后,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的苏27,苏30重型战机开始在保卫海疆上发挥作用,尤其是苏30的对海打击能力和作战半径相比轰6G来说都不算太弱,对于当时保卫南海岛礁已经足够,于是轰6迎来了一次大改。这就是轰6K,正是有了轰6K,我国的轰6轰炸机才迎来了一次大飞跃!
新世纪之后,我国在继续改进轰6以及研发一款新型轰炸机上犹豫不定,不过最终保守的,利用现有成熟技术对轰6进行大改的方案战胜了重新研发中程轰炸机的方案。轰6K工程随即展开,相比于老式轰6,轰6K最大的改进,是换装发动机,用俄罗斯的D30KP2涡扇发动机替换轰6装备的涡喷8发动机,同时对内部弹舱进行优化,节省下来的空间让轰6K的机内燃油携带量增加了四吨,这两项改动为轰6K增加了2500公里的航程,让轰6K最大航程达到8000公里,作战半径达到3500公里。
除了发动机之外,轰6K还改进了机头设计,换装了更先进的大型脉冲多普勒雷达,电子对抗系统等机载航电系统,让轰6K了具备对目标最远400公里的探测距离,强大的电子战能力让轰6K具备单独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武器系统方面,轰6K对飞机的内置弹舱和武器挂架进行了重新设计,内置弹舱优化可以让轰6K携带最大4吨的武器弹药,对机翼结构和武器挂架进行加强之后,轰6K的外部挂架增加到了8个,最外面两个挂架在战时可以挂载电子战吊舱,内部的六个挂架都是重载荷挂架,都可以挂载2吨级别的重型武器。
改进后的轰6K战机,无论是机载航电设备,电子干扰能力,电子战能力以及雷达探测能力,航程,武器挂载能力等,都得到了一次全面的跃升。作为我国最强空中打击平台,轰6K实至名归。随后海军型轰6J和空中加油型的轰6N都在轰6K的基础上陆续出现,尤其是轰6N的服役,让我国初步具备了空中战略打击能力。随着我国不再从俄罗斯进口D30KP2发动机,我们最新生产的轰6系列轰炸机大概率使用的,是我国国产的涡扇18,这款发动机虽然仿制于D30KP2,但是耗油量比俄罗斯发动机节省20%,推力也更大,这说明装备国产发动机型号的轰6轰炸机的性能还有提升!
最初进口的图16轰炸机,仅仅是一款可以执行凌空轰炸能力的中程轰炸机,载弹量小,作战半径不超过2500公里,到今天轰6N服役之后,航程上万公里,载弹量也随之越升了两倍,最高可以挂载武器载荷高达15吨,取得今天的成绩,除了我们相对保守的武器研发习惯之外,主要得益于我们航空科技的进步!这里应该给我国航空科技工作者们一个大大的赞!
现在大规模生产型的轰6轰炸机都是哪些型号?每年的生产数量有多少呢?先来说个数据,美国《福布斯》网站2020年11月报道,我国一共拥有231架轰6系列轰炸机。根据美国网站统计,我国从2018年到2020年一共生产了36架轰6轰炸机。2021年同样是《福布斯》网站报道,我国空军大约拥有150架轰6系列轰炸机。如果这一数字属实的话,我们今天的轰6系列轰炸机的数量大约在270架左右。我国轰炸机的装备序列是空军优先,海军需要等空军挤出飞机才能装备。也就是说,咱们的轰6大多数都在空军服役。
再来看一下装备型号,我国轰6系列轰炸机大多数都是2000年之后生产的,轰6D之前的型号已经落后,要么退役要么改装成特种用途飞机,基本上已经退出战斗序列了。轰6D从本质上仅仅是过渡型号,生产数量不多,保守估计也就是三四十架而已。轰6G因为武器挂载能力较强,估计海军装备有60架之多。轰6K的话是2011年定型开始交付部队,到2015年的时候,年产量达到每年15架,从福布斯网站的统计来看,现在的生产数量已经接近20架之多,在11年的生产时间内,即便是每年平均生产15架,这么长时间以来,轰6K以及之后的型号也生产了有165架了,这样的话,跟我们270架的预估数量也就对上了。目前轰6系列轰炸机在海军服役的大约115架,在空军服役的数量大约是150架,这个数据应该是比较可信的!
轰6K是从2011年开始生产的空军型,到2018年海军才开始换装轰6J,这说明大部分轰6K之后的型号都装备在空军,数量应该不低于100架,海军型的轰6J最多不超过40架的规模。轰6N因为在2019年才初次亮相,又因为作为战略轰炸机使用,生产数量应该不会太大。保守估计不会超过20架!
轰6轰炸机没有隐身能力,在现代隐身即真理的时代,为什么我们还在加足马力生产非隐身轰炸机呢?这就要说到轰炸机的作战用途了,目前轰炸机主要分为隐身飞机和非隐身飞机。其中美国的B2作为全球唯一的隐身飞机,在设计之初是用来装载巡航导弹对前苏联纵深目标进行抵近打击的。后来苏联解体,B2的隐身设计又非常优秀,于是各种GPS制导炸弹开始成为B2的标配武器。从最初16枚两千磅的制导炸弹发展到了今天80枚精确制导炸弹,一架B2轰炸机出动的打击威力相当于7到8架F15重型战机,可以一次摧毁80个高价值目标或者两个军用机场,对于只能装备十几枚巡航导弹来说,无疑隐身轰炸机更倾向于装备数量巨多的精确制导炸弹。
B2之所以敢这样做,所依赖的无非是其优秀的隐身能力。而其他非隐身战机因为无法隐蔽突防,所以只能在防区外实施导弹攻击。包括俄罗斯的三款轰炸机,我国的轰6,美国的BIB枪骑兵还有B52H战略轰炸机,目前的主要攻击武器都是机载导弹!尤其是机载巡航导弹。
轰炸机主要的用途是对地对海打击,大多数挂载的弹药射程都超过300公里,即便是我国的鹰击83K,在空射模式下也拥有优越的射程,这就赋予了非隐身轰炸机防区外打击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继续在发展轰6的原因,虽然轰6不隐身,但是因为机载武器的射程比较远,轰6完全可以躲在敌人防区外发射导弹进行攻击,自身发射导弹的位置是相对安全的,只不过相比于隐身飞机的精确制导炸弹,非隐身轰炸机挂载的导弹价格更贵而已!
那么咱们为什么要装备那么多轰炸机呢?美俄作为全球轰炸机大国,装备的总数量也就150架左右,咱们的轰6系列总数量已经高达270架,现在依然没有停产的意思,现在来看的话,怎么着也奔着300架去了。未来轰战机装备数量比美俄加在一起都要多,难道我们的飞机不要钱吗?
这就要说到轰炸机的打击威力了,我们的轰6系列轰炸机仅仅是起飞重量七八十吨的中型飞机,相比于美国两百吨级别的战略轰炸机,载弹量不是一个级别的。同样是挂载反舰导弹,美国B1B枪骑兵轰炸机极限状态下可以挂载最多24枚隐身反舰导弹,我国轰6K即便是采取双联装复合挂架,一架战机也就可以挂载12枚鹰击83K,关键是导弹性能上有差距,如果轰6也挂美国哪种级别的反舰导弹的话,仅仅只能挂载6枚,也就是说,咱们4架轰6的打击能力仅仅相当于一架B1B。美国仅仅在关岛部署4架B1B轰炸机,空基反舰作战一次性就可以发射96枚反舰导弹,这就是差距,咱们的隐身战略轰炸机出现之前,起飞重量,载弹量都不如对方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扩大装备数量,才能弥补战力差距。何况相对于美国而言,我国有更繁重的反舰作战任务!
说到这里我想逻辑已经理顺清楚了吧?我们的战略轰炸机尚未服役,作为对地对海打击平台,在成熟技术的改进下,轰6的作战能力得到了飞速的增长。但是因为轰6轰炸机仅仅是中型轰炸机,作战能力相比战略轰炸机差距巨大,所以只能通过加大装备数量的方式来弥补战力的差距。因为我们的轰6K系列轰炸机成熟的时间比较晚,所以即便是到了今天,我们依然需要开足马力生产这种非隐身轰炸机,即便是未来轰20服役了,今天生产的轰6K系列依然足以撑起我国远程作战的天空!
用户10xxx88
H6无论怎么改,都只是一款老掉牙的双发战术轰炸机,最大的作用就是东部沿海机场被摧毁后,能从內陆飞到东部沿海,发射导弹而以,都是无奈之举,别神话了。
B845C
轰六是老了点。却是唯一服役的轰炸机。如果因老而淘汰。那就没有轰炸机了…
用户13xxx11
因为没有隐身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