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之10

潘凤评健康 2023-08-15 07:05:00

10.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嗽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嗽”诸家注本多作“漱”。漱正字,嗽假借字。《释名·释饮食》云:嗽,促也,用口疾促也。此亦假嗽为漱也。

条末《脉经》复有十一字云:当汗出不出,内结。亦为瘀血。

此盖唐以前旧文,而《金匮》遗夺。观下文所引《小品》及《千金》犀角地黄汤之主疗,可知。

《金鉴》云:表实无汗,胸满而喘者,风寒之胸满也。里实便涩,胸满烦热着,热壅之胸满也。面目浮肿胸满,喘不得卧者,停饮之胸满也。呼吸不快胸满,大息而稍宽者,气滞之胸满也。今病人无寒热他病,惟胸满、唇痿、舌青,口燥,漱水不欲咽,乃瘀血之胸满也。唇舌,血华之处也,血病不营,故痿瘁色变也。热在血分,故口燥漱水不欲咽也。脉微大来迟,阴凝之诊,则当腹满。今腹不满,询之,其人言我满,在胸不在腹也,与上如是之证推之,为有瘀血也。

沈氏云:假令气分热盛,则腹胀满。今腹不满,而言我满者,乃外虽不满,内脏血壅气滞而胀,故言我满,知是瘀血矣。

渊雷案:

唇痿,血不华而失色也。痿即萎黄字。舌青或舌有紫斑如皮下溢血者,皆瘀血之证,甚则舌静脉胀大显露焉。口燥欲漱水,因口腔内血液之供给不足,无以濡润故也。不欲咽,胃中之血循环不病也。无寒热,示以上诸证非外感卒病也。此瘀血在身半以上,故自觉胸满也。脉微大来迟,心脏大作张缩,欲冲去血管中之栓塞也,张缩大则力不继,故济之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有自觉证,无他觉证也。瘀血在腹部内脏,故自觉其满,而不见于外,若承气证有燥屎。沈氏所谓气分热盛者,当有他觉之腹满矣,此瘀血在腹部也。

此条当分两截。无寒热以上,言身半以上之瘀血。脉微大以下,言腹部之瘀血。《小品》、《千金》,皆截脉微大以下为别一证,可征也。

《千金方》云:犀角地黄汤,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汗之,内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消瘀血方: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上四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喜妄如狂者,加大黄二两,黄芩三两。其人脉大来迟,腹不满,自言满者,为无热。但依方,不须加也(出第十二卷吐血门)。《外台》引《小品》同(出第二卷伤寒衄血门)。

渊雷案:

此凉血和血,祛瘀生新之剂,缓于桃核承气汤一等。

凡治吐血、衄血,第一步当然止血。血止即须消瘀,否则既出血管之血液,留著体内,蒸蕴腐败,久久遂成痨瘵,或偏枯,或痈脓,变证不可预测,瘀尽血和,然后甘温补益以善其后。犀角地黄汤,即第二步消瘀和血之要药也。

惟肠风便血之类,其血在肠管中,自能随肠内容物排泄而下,则血止后不须消瘀,径与补益可也。

又伤寒热病五七日后,壮热无汗,唇干齿衄,舌质干绛者,既非表证,亦非柴胡、白虎、承气诸证,后世家谓之热入血分,则亦犀角地黄汤所主。有人治伤寒,例用平剂待期,累服豆卷、豆豉、桑叶、菊花等药者,最多此证,即《小品》、《千金》所谓应汗不汗者也。

又案:

吉益氏《方极》抵当汤条自注云:凡有瘀血者二焉。少腹硬满,小便快利者,一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者,二也。急则以汤,缓则以丸。

雉间焕云:心下痞、按之濡,与腹不满、其人言我满者,于证则同,于方则异。男子必三黄丸(即本篇末之泻心汤),妇人乃浮石丸(海浮石、大黄、桃仁各等分)、抵当丸。

今案:

瘀血自觉腹满者,当于攻瘀诸方中随宜择用,亦自有宜抵当汤丸者。子炳执男子、妇人以异治,则拘泥已甚矣。

1 阅读:2
评论列表

潘凤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