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汝清《学会说话》

慧神州春 2025-04-08 19:42:42

作者:清风徐来(江苏宝应:徐汝清)

闲瑕,回顾我几十年的生活历程,特别是年轻时代,确实得罪过一些人。自己曾经很苦恼,甚至想不通。我总是一片真心待人,有时几乎把心掏给别人,对方还是不理解,反而与我闹矛盾,总觉得世界上人心最难换。步入晚年以后,经过反复自省,总结出两个原因:一是性情暴躁,二是不会说话。因此,我十分钦羡那些善于辞令的人。我常对自己的孩子们说:“一定要学会说话。”可是,他们却感到好笑:“也不是三岁孩子,您怎么叫我们学会说话呢?”他们真地会说话了吗?其实不尽然!我这大半辈子,经历过很多事,接触过许多人,包括不少干部,严格说来,真正会说话的人,为数不算太多,不会说话的,却常常可见。当然,也包括我在内。我和老伴在四川、重庆旅游,听游友们讲了一个故事。孩子们、朋友们看了这个故事,能从中得到启迪,我自然会感到欣慰了。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正逢李老书记80岁诞辰。李老16岁就参加了游击队,跟随新四军南征北战,辗转大江南北,真正是吃过糠,扛过枪,渡过江,受过伤,立过功,得过奖。李老对革命、对人民满腔热忱,对自己、对亲友非常严格,因此,在干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虽然他早已离休了,但出于对他的敬慕之情,知道他今年80岁,不少人打听他的生日究竟在哪一天,准备好好为他庆贺一番。历来廉洁自律的李老,和老伴一商量,决定在他生日的前几天,老俩口一起乘公共汽车回老家探亲,既可躲过祝贺生日的麻烦,又好嗅一嗅故乡土地的芳香,叙一叙和父老乡亲的旧情,看一看故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解放后,他在某地区先后担任地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等领导职务。他的爱人在地直某机关单位任党委副书记。工作以后,就一直没有时间回过老家。不知怎么的,此时此刻的他,突然想念起故土,想念起故乡的亲人。老俩口一大早就搭上了汽车。急风劲驰,几个小时到了老家村道口。“老书记回来了!老书记回来了!”整个村子沸腾起来了!乡亲们像赶庙会似地,纷纷前来看望他俩,大家嘘寒问暖说个不停,老年人还想起了李老的乳名,炽热的乡情亲情象火一般地燃烧着。

消息传得很快,年轻的镇长听说老书记回到了老家,第二天下午便派出小车开到村里去,把他俩接到镇上来。老李的爱人接过电话以后,便和李老开了个玩笑:“老李啊,你躲得过城里,躲不过乡下,今天镇干部们也正好为你祝贺80岁生日啦!”果然不错,到镇里以后,两位镇长在大门口迎接。镇长亲自为他俩彻茶递烟,十分亲热。出于对老书记的爱戴,镇长问:“老书记啊,您今年多大啦?”李老含糊其词地说:“小着呢!还没有到80岁呢!”镇长脱口而出:“啊呀,高龄!高龄!等到您老百年归后,不仅要告诉村里的亲友,还要直接通知我们镇上噢!”副镇长随即附和道:“您老不管当多大的官,总是从我们穷山沟走出去的啊!百年归后一定要及时通知我们呀!”听了两位镇长的话,李老一怔,不禁打了个寒颤。接着,镇长十分热情地说:“今天晚上,请二位老领导就在镇机关食堂就餐,我们好好聚聚,大家陪您们吃两盅,早点让您们休息。”老李心中不悦,面无表情地说:“我不会吃酒。”副镇长也诚心挽留,对李老的夫人说:“您和我一样,都是副职,请您带个头,咱们吃两杯嘛。”李老的爱人也尴尬地摇摇手:“我也不会吃酒。”镇长婉惜地说:“您们老俩口当了几十年干部,不会吃酒,真没有口福噢!”副镇长接着说:“当干部,不会吃酒,确实没有口福呀!”在紧张繁忙的工作期间,李老确实不饮酒,但在应酬的场合上,也能吃几杯。离休以后,他们俩每天总要喝二、三两酒,消消遣,聊聊天,取取乐。可是,听了他们这些草草不恭的话,非常纳闷,连忙起身告辞:“你们工作忙,就不再打扰了。”两位镇长满腔的热情,确似泼了一瓢凉水,但他们还不知道其中的缘由呢!

说话是人与人心声的交流,是一门五彩缤纷的科学。同一句话,由于说话的方式、语调不同,却收到截然相反的效果,会说话的人能叫人春风满面,不会说话的人会使人义愤填膺,俗话说:“一句话把人说得笑起来,一句话把人说得跳起来。”与人处事,不需要鹦鹉学舌般的卖乖弄巧,但是,说话,特别是干部说出话来,应该使人感到亲切、温暖,那就需要以诚相见、礼貌待人,要爱护妇女,尊敬长上,要讲究艺术、考虑效果;不能说脏话、假话、空话,不能说狂妄话、过头话、偏激话;做思想工作时,要照顾别人的脸面,给人以台阶,要带些弯弯道,不能粗暴无理直上桥;不能满足对方要求时,更要以好言相劝,没有甜果子,要有个甜话。这样,才能使对方心悦诚服。真是学无止境啊!在人事纷繁、经济发达的现代社会里,说话的水平和艺术显得更为重要,我愿和大家一起,努力“学会说话”啊!

0 阅读:0
慧神州春

慧神州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