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源于何处?失败又源于何因?
为什么说成功起于微末?失败源于心中的沙粒?
翻越大山,鞋中不能有沙粒;人生漫漫,心中有沙粒又会怎么样呢?
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成功不是做大事,而是做细小的事;成功不是做困难的事,而是做容易的事。一切大事都是由无数细小的事组成的,一切难事都是由若干个容易的事构成的。
古人云:一阴一阳之谓道。一大一小、一难一易也都是彼此形影不离的统一体。
然而很多人却只能看到大事,看不到小事;只能看到难事,看不到易事。成功的阻碍之一便源于此。
孔子说:“始吾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成功不在于自己说什么,而在于自己做什么。妙语千言不如向前一步。有的人舌灿莲花、满口仁义道德,却不愿意伸手扶持一个跌倒的孩童。
常言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只有在马儿们走过遥远的路程之后,你才能知道哪些是良马,哪些是劣马;只有在日子久了之后,你才能发现谁的心善,谁的心恶。
然而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却往往只能听到他人的言论,而看不到他人的行动。人的语言可以天花乱坠,总能让人心情激荡;人的行动总是千头万绪,总会让人失去耐心。
人们总是会沉迷于语言带来的希望之中,而又凌乱于行动的事无巨细之中;这也是成功的阻碍之一。成功不在于言语,而在于行动。
一言一行犹如一大一小,对于世间诸事,人的言语可以宣扬其大,人的行动却只能落实于其小。
常言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千里之堤是其大;蚁穴是其小。千里之堤代表了事物的表层和外层,蚁穴代表了事物的内层和里层。
世人大多都不喜欢闲言碎语,故而人们总是会不自觉地夸夸其谈。
夸夸其谈本身也无关紧要,因为它只代表了事物的表层与外层;事无巨细的行动,才是事物的里层,才相当于蚁穴。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
“家和”是其小,“万事兴”是其大。
什么是家和?
常言道:阻挡人们前进的往往不是远方的一座座大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
家人之间的嫌隙,夫妻之间的不安全感、不幸福感,父子母子之间的胁迫和欺瞒,就犹如我们鞋子里的那一粒粒沙子。
沙粒不除,大山难越;沙粒不消,万事难兴。
鞋子里的沙粒,代表了日日夜夜、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我们内心情绪的些许小事。阻路的大山、生活中的学业、事业,代表了人生的大事。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然而人们却常常会过于重视人生中的大事,而又过于忽视生活中的小事。这也是成功的阻碍之一。
“家和”是小事,“事兴”是大事。没有小事,何来大事;小事如沙粒,大事如山岳;人若想成功,要么认真一点抖落沙粒,要么绝情一点换双鞋子。
世间最愚蠢的行为,莫过于“按着牛头喝水、按着鸡头啄米”。但是为什么不能按着牛头喝水呢?
曾经有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跳蚤效应实验,其核心内容是将一只跳蚤放入一个玻璃罩内,然后观察其在遇到障碍后的行为变化。
实验的具体步骤是:让跳蚤在一个没有障碍的环境中自由跳跃,然后在一个玻璃罩内设置一个透明的障碍物,使得跳蚤在尝试跳跃时碰到障碍物并被弹回。
经过多次尝试后,跳蚤会逐渐适应这种环境,从而改变其跳跃高度,最终在移除障碍物后,它也不再尝试跳出玻璃罩。
跳骚跳高、牛喝水、鸡吃米,都是一种生物本能。当人们给予这种生物本能设置了附加条件,那么所有生物大概率都会形成一种新的生物本能或习惯。
同样的道理,雏鸟一直塞着喂食,它就不会主动啄虫;雏鸟不遭到驱赶,它就不会展翅飞翔。
不管家境如何,也不管人品如何,假如婆媳之间总习惯于挑刺、看不顺眼,便就会一辈子不睦、相看两厌。
假如夫妻之间总是觉着自己亏了、总是心有不甘、总是想着没安全感、不幸福,那便会一辈子不幸福、一辈子没安全感;即使身在福中,也不会觉着幸福。
假如父母总是习惯于强制、逼迫孩子去学习,那么孩子的一生大概率都只会在被逼迫着的环境下才能去学习;这就像跳骚实验,或者按着牛头喝水的道理是一样的。
孩子被逼迫着,就像跳骚被阻挡着,又像牛头被按着,还像雏鸟被硬塞着。
鞋子中的沙粒、心中的沙粒就是这样慢慢孕育而出的,它就像河蚌孕育珍珠,再也难以剔除。
家和万事兴。心中的沙粒一旦形成,“家和”也就成了一种奢望,事业兴旺也会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人只有身心二物而已。身体行动是外在,内心情绪是内在;身体行动是大事,内心情绪是小事;身体行动如山岳,内心情绪如沙粒;但是没有小、何来大,没有内、何来外,没有心、何来身。
人内心的不甘、不安、悔恨、痛苦、烦躁、迷醉等微小的情绪,就像鞋中的沙粒,就像跳骚实验,就像河蚌中的珍珠,就像千里之堤上的蚁穴,它虽然微小,却是家和事兴、人生成功的起始点。
常言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常言道:“眼中无尘天地宽,心中无事一身轻。”
心中的报怨,亲人之间的欺瞒与胁迫,便是一切的起点。滋长它,失败起于此;修正它,成功起于此。
正所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鞋中的沙粒、心中的尘埃,便是那个“细”。去争吵、去谩骂、去嫉恨、去欺瞒、去逼迫、去胁迫,去按牛头,便是那个“细”。
所谓的精神内耗,所谓的负面情绪,其实都是心中的沙粒,都源于某个“细”。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孩子犯错,父母严厉地训斥,恶语相向,这虽是恶语,却形不成心中的尘埃、或者鞋中的沙粒;
有些婆媳矛盾,无事找事;有些夫妻之间,吵吵闹闹;它们有的基于对错,有的基于期望和攀比;
基于期望的争吵,就犹如按着牛头喝水,只会适得其反。
基于对错的争吵,不但无伤大雅,反而能够避免行差踏错。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有的人吵吵闹闹反而很幸福,有的人吵吵闹闹却很煎熬。
按着牛头喝水,看似正确、看似有为,实则白费心机,实则大错。
每一个人只要尽力扫除自己心中的尘埃就可以了,不要试图去改变他人,更不要去胁迫他人,那只会适得其反。
一位领导者,或者是一位一家之主,要善于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利——要么去命令、要么去商量。
项羽为什么会失败?因为他善于下命令,却不善于商量。下命令就犹如按着牛头喝水,怎可滥用?
当众人习惯了听从,也就会逐渐丧失其自我主动性。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成功起于微末,失败源于心中的沙粒。世间最大的失败莫过于心灵蒙尘。
心就是人的灵魂,心中滋生沙粒,就犹如灵魂蒙尘。